APP下载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探索中的っ泽东与湘、赣省委

2018-05-14张昭国董静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毛泽东

张昭国 董静

(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湘、赣省委给予井冈山高度关注和指导,既发出了一些利于消除“城市中心论”的指示,也作出了脱离革命实际的失当之策。作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实践者,毛泽东对湘、赣省委的指示或完全遵照执行、或依情执行,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用实践来证明孰是孰非。毛泽东与湘、赣省委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探索中的情形,既显示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领袖品质,又展示了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复杂历史过程。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毛泽东;中共湖南省委;中共江西省委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1-0048-06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在探索初期,由于交通不便,井冈山与中央的联系一度中断,故有地域管辖之权的中共湖南省委、中共江西省委对井冈山担负起主要领导责任。农村战略地位及对苏联城市经验的认知差异,使湘、赣省委尤其是湖南省委与毛泽东之间,不时发生着碰撞与争论。这种情形,既显示毛泽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领袖品质,又展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一、湘、赣省委对井冈山的指示

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按照中央的地域管辖规定,江西省委与湖南省委都具对井冈山的领导权。但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历史看,相比江西省委,湖南省委的指示更多些。其原因主要是:首先,江西省委缺乏中央重视。在中央看来,“江西党的力量太薄弱”“江西的党,简直不成话,决根本改造”[1]P338。虽江西省委也向中央抱怨“若再报着以前对于江西工作的观念,我们无话可说”[2]P77,但中央此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以至于1928年12月江西省委直接用“愤慨”直言中央“太忽视江西的工作了”“江西具有好的革命环境,江西有很广大的革命农民群众,这样大好的河山,中央为什么这样忽视,这样不了解江西,奇怪!怪极!”[2]P314其次,湖南是中央明确为部署湘鄂赣三省暴动的中心。1928年3月,在《中央致湘鄂赣三省委信》中强调“在三省暴动这个区域与广东暴动相联系这点上应以湖南为三省暴动布置的中心”[3]P159。再次,从历史因素上说,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是由湖南省委任命的前委领导的,而朱德的部队在湘南暴动中也与湘南特委发生了密切关系。最后,在地理位置上,从湖南省委驻地到井冈山比从江西省委驻地到井冈山要方便得多。

为增加江西在中央的政治分量,当江西省委获知朱毛部队开至井冈山时,非常愿意将其纳入领导范围并给与极大发展便利。其一,积极部署朱毛部队入赣工作。1927年12月25日,江西省委致信赣南特委,要求派人与在桂东一带的朱德部积极接洽,“省委曾令西委派人前往,不知结果如何?你们可再派人前去令其折回赣南,……占据赣州及其他各县,以发展赣州更巨大的工农暴动。”[2]P1461928年2月17日又要求中央将朱德的军队调到江西去[4]P234。对已经退却到江西的毛泽东部队,江西省委引起重视。1928年1月致信中央,提出建立赣西南特委,并计划将毛泽东所部编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2]P168。4月15日,江西省委计划成立湘赣边特委,并初定由毛泽东任湘赣边特委书记[2]P223,因毛泽东部尚未从湘南返回井冈山而未果。此后,4月25日,江西省委再次任命返回井冈山的毛泽东为书记建立湘赣边特委[2]P229。其二,积极向中央报告朱毛部队在井冈山的情况。自毛泽东率部进驻井冈山后,江西省委于4月15日、4月25日、5月10日、5月13日、5月23日,近乎平均10天一封信的频率向中央报告江西斗争形势与朱毛部队情况,甚至用非报告式的口语化的语言,生动描述朱毛部队的对敌情形。从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看,如此高频率的向中央汇报工作,对于缺乏中央看重的江西省委来说是难得一见的。正是通过江西省委,中央与井冈山的联络得以恢复。1928年6月,中央致信井冈山:“以前中央虽曾派人来找你们,但以交通的关系而终无一次能与你们接头,以至中央与你们彼此间的意见互不能达到,这次由江西省委转来你们的信知道你们的近况,中央甚为欣慰!”[5]P108其三,尽力配合朱毛部队在江西的割据之势。1928年5月,当得知井冈山部队入赣西发展之时,江西省委“近急命令赣南、赣州、信丰、于都、兴国、寻乌等县,……加紧城市农村的斗争,……普遍的发动赣南各县游击战争工作,以免至赣西我们的力量太孤单。”[2]P249

虽然江西省委对在本辖区内的井冈山武装力量极尽重视,也鲜有对井冈山发出命令式的指示,但一方面江西省委自身领导力有限,“全江西无支部,全江西的支部,没有一个是能战斗的组织,是能在群众中是能起核心作用的”。[2]P258另一方面,经费紧张,对井冈山的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翻阅江西省委向中央的报告,不时出现叹经费紧张之苦、望中央陆续接济的字样。无人可派,无钱可用,朱毛部队虽然长期活跃在江西境内,江西省委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执行中央“造成湘南割据,实现中央所指示的割据赣边及湘粤大道计划”[5]P139的湖南省委,对井冈山的态度比江西省委则要强硬得多。第一,任命井冈山的主要领导人员。1928年5月,湖南省委致信井冈山迅速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成员数目且作了硬性规定,并提出委员会“须至少有士兵同志参加。润之同志应解除其他一切职务,专任军委会主席工作。”[5]P106仅过月余,6月26日又要求井冈山部队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派杜修经为省委巡视员,帮助前委工作。毛泽东刚刚在5月湘赣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的湘赣边特委书记一职由湖南省委委派的杨开明接任[5]P142-144。第二,施令井冈山的军事部署。朱毛部队会师不久,湖南省委就指示井冈山“更加深入赣西、茶陵一带的斗争,造成群眾的割据作军事的大本营”“应以宁冈作军事大本营。”[5]P108从6月19日到26日,连续三次命令朱毛部队尽快向湘南发展:从同意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根据地的计划,“同时须根据省委前次的指导积极向湘南发展,并向萍乡推进,以与湘东相联系”[5]P136;再到“四军须集中力量向湘南发展,与湘南工农暴动相一致,进而造成湘南割据,实现中央所指示的割据赣边及湘粤大道计划”[5]P139;最后到“四军攻永新敌军后,立即向湘南发展”“泽东同志须随军出发”。[5]P142第三,指导井冈山的政权建设。在事关井冈山根据地巩固与发展的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军队成分改造、政治宣传、战略战术、乡村苏维埃建设等,湖南省委也给予井冈山悉心指示。

总起来讲,江西省委是把井冈山“引荐”给中共中央,在中央与井冈山之间架起了了解和沟通的桥梁;湖南省委对于井冈山更多的是“家长式”的管教,对四军军事行动大都是“应”“须”“毫不犹豫的立即执行”式的指示,试图把井冈山规训成“湘南计划”的重要武装力量。当然,在湖南省委关于井冈山斗争的指示中,不乏裨益之处,譬如指出“根据地的所得,在事实上万分必要”,否则部队“完全是土匪式的流寇行动”;“焚烧整个城市的政策完全错误”;为作战起见,“应采用游击战争的形式”“须避免与大批军队的战争”[5]P104-106;“四军中党的工作,应特别加紧以党来领导红军”;乡村苏维埃“应当是一种群众的组织,党不应当取捐派的形式,包办苏维埃”[5]P140-141等等。但湖南省委总体上的指导思想还是没有脱离中央的“城市中心”格局。无论是对井冈山的正确或失当的指示,湖南省委的态度是坚决的,有些还是用中央的“尚方宝剑”来指示的,对毛泽东来讲,确是一个挑战与考验。

二、毛泽东对湘、赣省委的回应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准备整理部队退却湘南与南昌起义部队汇合,但“从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的消息”[4]P224,便放弃了这一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毛泽东向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在1927年8月初为中央起草《湘南运动大纲》时就提出“党的湘南特别委员会,受湖南省委的指挥,在交通阻隔时候得独立行使职权。”[4]P207虽寥寥数语,但独立自主傾向已跃然纸上,其后的革命实践也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一个性。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之时,瞿秋白对其评价“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毛泽东”[4]P221。然而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组织原则性极强的毛泽东又不得不因应着湘、赣省委的指示,可谓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凶险未定。

面对湘、赣省委的双重直接领导,尤其是湖南省委,不仅因地利对井冈山的指示方便快捷,而且还不时派遣巡视员亲赴井冈山,参与根据地的建设工作,监督井冈山对中央及省委的决议执行情况。对的湖南省委之指示,对毛泽东来说就是一种考验。

其一,1928年3月的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基本是遵照执行。1928年3月上旬,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达井冈山,这是井冈山第一次与湖南省委发生联系。湖南省委除带来中央1927年11月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和12月31日给湖南省委的指示外,还要求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去支援湘南暴动。由于这一次是湖南省委以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精神的名义指挥井冈山的军事行动,再加上中央对毛泽东“开除党籍”的处分,“尽管周鲁传达的意见是错误的,可是当时怎么办啊!……公开反对不可能,作斗争也难办。”[6]P86故毛泽东还是与井冈山部队一起,离开井冈山执行湖南省委的战略部署。

其二,1928年5月的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完全接受。1928年5月底,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抵达井冈山,传达贯彻湖南省委指示。在指示中,湖南省委一方面赞同井冈山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割据,“兄处部队几月来转战数千里,急需得一相当的时期休息与整理,如常此争城夺地漂泊不定,完全是土匪式的流寇行动,极需加以纠正。……目前根据地的所得,在事实上万分必要。”[5]P104另一方面,湖南省委提出了井冈山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政策建议,诸如军队的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对群众的发动、禁止对城市的烧杀、战争的游击战术及政治宣传等问题。5月30日,红四军前委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经过讨论,表示完全接受来信指示。”[4]P243

其三,1928年6月的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依情处理。1928年6月26日,湖南省委根据巡视员杜修经的报告,对敌我力量作了不切实际的估量,要求井冈山留袁文才一个营守山,毛泽东“须随军出发”“立即向湘南发展。”针对湖南省委的这一指示,毛泽东于6月30日在永新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毛泽东分析了湘赣两省形势,坚持对赣敌取攻势、对湘敌取守势的策略,说明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指出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远距离分兵去湘南是危险的。”[4]P248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与会者多数同意,并决定红四军“继续在湘赣边界各县作深入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5]P148因拒不执行湖南省委关于红四军向湘南移动的指示,以至湖南省委写信报告中央谓毛泽东“是保守观念。”[4]P249

其四,1928年7月的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依情调整。1928年7月20日,湖南省委指示井冈山武装向湘东发展,“红军向湘东发展的战略在目前形势下是绝对的正确。红军四军应很迅速的毫不犹豫的取得萍安,武装安源工人,建立赣边、湘东平江各区暴动的联系,与湘南暴动相呼应。”[5]P1048月中旬毛泽东在永新接到湖南省委的这一指示后,立即召开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特委扩大会议。在发言中,毛泽东列举事实并提出五条反对红四军进军湘东的理由。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会议经过讨论,拒绝湖南省委要红四军去湘东的主张”[4]P251,决定红四军主力重回井冈山。

其五,上报中央,讨论湖南省委政策。1928年井冈山遭受“八月失败”后,毛泽东致信中央,要求讨论割据问题及湖南省委的政策[4]P253。虽然原信因丢失很难看到只言片语,但不难想象因湖南省委的错误政策导致井冈山武装受损及大片根据地的丢失,毛泽东对“诚乎其为喝米汤”[7]P425的湖南省委及直接责任人——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的愤怒。据杜修经后来回忆,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和湖南省委处分我。”[7]P529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央的报告中,除全面总结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外,再次就湖南省委的错误申述中央:“湖南省委对于此间的行动计划,六七月间数星期内,曾三变其主张。第一次袁德生来,赞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计划。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只留二百枝枪会同赤卫队保卫边界,并说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第三次袁德生又来,相隔不过十天,这次信上除骂了我们一大篇外,却主张红军向湘东去,又说是‘绝对正确的方针,而且又要我们‘毫不犹豫。”[8]P79-80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江西省委、湖南省委均对毛泽东领导的武装力量表示出极大的重视,尤其是湖南省委,在指导井冈山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因对客观形势的错误估量和对军事行动的盲动主义,而使井冈山受到巨大损失。对湖南省委的错误主张,毛泽东本着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据理调整。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开始经营赣南、闽西,因不在湖南境内,就鲜有与湖南省委关联了。

三、毛泽东与湘、赣省委矛盾中的历史面相

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作为探索实践者,其行动既在湘、赣省委许可的框架下进行,同时又大胆尝试着突破上级的条条框框,以使中国革命更符合中国国情。在突破中,毛泽东有时要据理回应省委对井冈山的脱离实际的指挥,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用实践来证明孰是孰非。毛泽东与湘、赣省委的矛盾,展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是新旧两种思想不断交锋的过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瞿秋白所言的“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9]P156在这一时期,受共产国际“城市中心”经验的影响,中共中央认为“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10]P4571928年中共“六大”虽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但是仍然认为“农民的武装暴动只有在都市中革命潮流高涨并受工人阶级指导的时候,才可得着胜利。脱离了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农民暴动,是定遭失败的。”[10]P489“六大”后中央致各省委的百余封指示信中,要求省委转变观念,确立城市中心思想,“假如城市工人不起来,取得城市的政权,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大终难到长期的胜利。”[11]P25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初期,湖南省委无论是指示井冈山出击湘南还是进军湘东,都是在中央“城市中心”指导思想下的战略部署。可见,在大革命失败后,上至中共中央,下至湖南省委,“城市中心”的革命指导思想占据主流。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逐步产生的“农村中心”思想,注定会受到来自党内四面八方的质疑与责难,两种截然不同革命指導思想的碰撞与矛盾也就不可避免。此后的革命实践证明,诸如毛泽东与湘、赣省委的辩争还发生多次。正是在一次次的新旧思想的交锋与博弈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轮廓逐渐清晰并被全党所认识。

第二,中国革命新道路,需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探索者。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时,中国共产党正被“左”倾盲动主义及“城市中心论”所笼罩。要摆脱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束缚、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必须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不畏权威、对中国革命无比忠诚的探索者。无疑,毛泽东出色的扮演了这一角色。按照中央指示,毛泽东所率井冈山军队“在江西境内时受江西省委指导,在湖南境内时受湖南省委指导,同时与两个省委发生密切关系”[5]P121。根据这一指示精神,湘、赣省委作出了失当之策。面对着纷至沓来的湖南省委指示、“钦差大臣”,毛泽东并没有盲从,符合实际的指示坚决贯彻执行,盲动的则据理抵制,从而既保存了红四军这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8]P81

第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中,即使是真理性的见识,也需要有效的政治沟通。“农村中心”的革命道路,触动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共产党人的固有观念,在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内部,“要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政权,表面上大家都同意,但不是每个人思想上都接受了。”[7]P18若使全党对新的革命道路认识并接受,除了生动的革命实践,还需做好政治沟通。井冈山时期,首先在红四军内部,毛泽东知晓全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伟大意义。1928年3月20日,在湖南酃县中村毛泽东给工农革命军讲述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中国革命的任务,阐明坚持井冈山斗争的重要性[4]P239。5月20日,在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工作报告中总结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重申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4]P242。10月5日,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着重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4]P255毛泽东不仅对全体官兵阐释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性,而且对红四军内有影响的领导人,也极尽耐心细致的沟通。1928年5月,在红四军自永新撤回宁冈砻市的路上,毛泽东同陈毅边走边谈“建立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构想”[4]P241。1930年1月,毛泽东在古田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林彪写信,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指出那种不从中国实际出发、对革命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观念的错误[4]P294。毛泽东在红四军内部的政治沟通,使红四军的重要将领诸如陈毅等“感到新奇,非常钦佩”[4]P241;广大红军将士明确的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提高了斗争勇气,坚定了革命信心[7]P212。其次,对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据理力争作出调整。1928年6月16日,毛泽东致信湘、赣省委,申述坚持以宁冈为大本营的湘赣边界的依据所在。[4]P2447月4日,毛泽东给湖南省委写报告,既委婉地批评了湖南省委的主观臆断,又据理陈述建设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重要意义,提出红四军不宜执行湖南省委的井冈山武装力量去湘南的具体理由[4]P248。毛泽东绵密周至、有利有节地力争,让湖南省委对最初建立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根据地的计划表示完全同意[5]P136。再次,上报中央关于井冈山的发展状况,阐述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1928年5月2日,毛泽东在永新县城给中共中央写报告,提议建立湘赣边特委,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用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去造就湘赣两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4]P241。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在全面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P258。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就中央“二月来信”复信,结合井冈山斗争实际,再次阐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4]P271在毛泽东有效地政治沟通下,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全党逐渐打破了“城市中心论”的路径依赖,并通过井冈山看到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动力”,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新特征”,看到了中国革命“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发展道路。

总之,“以农村为中心这套想法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党在革命实践中、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生争论。这种争论是很自然的,不发生这种争论倒是不可信的”[12]P30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争论的过程。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以无畏的勇气,不断撬动着“城市中心论”的堡垒,并在与湘、赣省委的辩争中,丰富并深化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参考文献]

[1]罗亦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28)[Z].1986.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Z].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6]鲍甫生,曾富善.在井冈山的岁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Z].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12]胡乔木.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