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儿童

2018-05-14杨婷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书成人读书

杨婷

冷玉斌老师新出了一本书,书名叫《教书·读书》,这本书收录了他近10年来的部分文章。十年,是个时间概念。它意味着什么?如果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算,10年,他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如果从一对夫妻新婚燕尔开始算,10年,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10年,3650个日日夜夜。我喜欢时间的沉淀,因为很多原本看不清的事物,可以通过时光看清;原来不确定的情感,可以通过时光沉淀。

作为一个思想内涵丰富、勤于动笔的师者,十年足以让他一本接着一本地出书,可是,冷玉斌老师并没有。在他的简介中,只有这么寥寥数字——

“参与编写《新经典·日日诵》《我的母语课》《新语文读本》。”

十年磨一剑,用十年时光编写的作品《教书·读书》,也因此有了沉淀,变得厚重。

冷玉斌老师,一如他的名字,冷静、纯粹、低调,似乎低到尘埃里,但是就是这样的低调,却蕴含极致的丰富。听过他的讲座,旁征博引,底蕴丰厚。

《教书·读书》的封面素雅清淡,大量的留白,简单到极致,但是“教书”与“读书”,红绿两色宋体字交叠在一起,与众不同、引人思考。如同书名,书的内容也相应分为上下篇。上篇为教书,里面收录冷老师的教学感悟、教育思考以及教学赏析。下篇为读书,收录了他的一些读书笔记,范围涵盖经典作品和儿童文学。

翻看书中文字,《新生小寒》看得自己阵阵脊背发凉,想起散文家张晓风的《今天交给你一个孩子》,想起学者朱自强的《经典这样告诉我们》,想起名师周益民的《做一个书生教师》……这些书籍的共同特点,在于这些老师一直坚持与学生进行“儿童”的交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小鹰学飞》一文,提到《海鸥乔纳森》。在带上一届学生时,我与他们共读过。冷玉斌老师再次提及这样发人深思的观点——任何事情,如果尽力而为,从整个一生来说,就不会是失败的。《追寻有智慧的阅读》一文,则谈到了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以《花木兰》为例,来谈中美在处理《花木兰》一文截然不同的做法。细细想来,我们现在所做的“整本书阅读”,也需要进行分课时设计,构建一本书的整体景观。在文学反应和文学分析的训练下,带领学生掌握一个个阅读策略,再細细思考书中提到的三个关键词——“阅读、策略、勇气”,感觉确实是这样,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时力求追寻有智慧的阅读。

身为老师,当你走进乡村,看到乡村的孩子,你会做何感想?作为一个城市的教师,所教孩子与乡村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同。当你遇到这样的差异,你会怎么做?冷老师在《献出更多教育的善意》里说道:

“对于乡村的孩子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关怀。乡村课堂首要的善意就是破除知识本位。教育中忽视乡村孩子作为‘人的境遇,遮蔽了孩子个体的存在;教学与孩子的生活严重脱节,或者说,孩子所学与乡村无关,与生活无涉,他们过的是一种‘他者的生活。”

想起那年在乡下村小实习的日子,想起乡村的儿童,更加佩服冷老师了。正如他所言:“教育的善意,来自教育者的内心,来自人的情感,来自对人性的尊重,来自对乡村教育的把握。”他的教书,浸润着对孩子的温情和对人性的尊重。所以,读冷老师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在与他对话交谈。思考教育、关注儿童、琢磨语文,篇篇都令人欢喜。若是一定挑出最喜欢的文章,我想重点说说《细说“儿童新闻”》。

这篇文章从荷兰的一档节目《儿童新闻》切入,提出这是一档专门为孩子们制作的“儿童新闻”,取材注重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例如,他们会根据儿童感兴趣的内容,拍摄小象怎么过生日,并在新闻中播放孩子喜欢的场景。在报道政治经济新闻时,“儿童新闻”一般会尽量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并适当加入一些背景介绍。

冷老师从这个现象延伸开去,反观教学,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虽然课堂教学取得一些突破,但是课堂上孩子说着成人的话,或是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想象仍然较广泛存在。他提出“儿童观”,强调教学观、课程观的转变首先离不开儿童观的转变。教育儿童就应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需要的、喜欢的。

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前也很容易以自己的成人视角来观照所有事物,这个时候的儿童往往是被弱化的角色。想到与上一届孩子一起做阅读活动,当时班级孩子中风靡《查理九世》系列,而我采取的做法是“一刀切”,严禁学生看此类儿童游戏书籍,结果班级部分孩子看此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当时的自己很迷茫。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冷老师引用的河合隼雄先生在《孩子的宇宙》的观点: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孩子长大,以至于压制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

冷玉斌老师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我现在想,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让自己去读读《查理九世》,当然也同意孩子们来读。读罢,我会利用班级读书会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交流。聊书的话题,会设置不同魔幻类书籍的比较。引入一些经典的魔幻小说,例如《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等,让孩子们通过比较阅读,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高下,最后做出选择。

就像《宛如一部小说》里说的那样,读者具有不读、跳读、重复读等权利。当然,儿童也一定有读所谓“坏书”(很多“坏书”的标准也是成人制定的)的权利。我想,“儿童游戏故事书”这被成人定义为“坏书”的书籍,本身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种儿童文化。儿童在这样的冒险类阅读体验中,享受游戏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如果成人只是把自身意志强加给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最终只能离孩子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能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能看到事物好的方面,看到“儿童游戏故事书”对儿童冒险心理的补充,对儿童游戏心理的宣泄。认同儿童观点的同时,提供更好的经典冒险类书籍,大声朗读给他们听,让孩子明白好的作品除了有趣之外,还能在语言形式、主题方面带来启迪。就这样,师生达到一种融合状态:“教育者也要保有一颗童心,以童心感染童心——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教师一旦能够与学生如此心有灵犀,课堂就可能会成为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摇篮。”(《细说“儿童新闻”》)

“保有一颗童心”,冷玉斌老师说得好。我明白了,只有这样,眼里才能看见儿童。

就像冷老师在书的后记所说:“平凡如我,一天一天教书,一天一天读书,或许是唯一行得通、靠得住的自己救自己。”那么,每一位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中,也就是要一天天教书,一天天读书,眼里看见儿童。或许,这正是我从《教书·读书》里获得的最大启迪。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

猜你喜欢

教书成人读书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养大成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不是放马的
我们一起读书吧
秀才教书
神奇的太阳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