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中感悟 凝炼中升华

2018-05-14马强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夹竹桃否定句双重

马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写实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季羡林,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夹竹桃的韧性和有趣动人。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字字句句中流露出季羡林对夹竹桃的喜爱、留恋和回忆之情。课文中对比衬托写作方法、双重否定、反问句式的运用,都是课文精粹所在,应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

【学情分析】

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美丽,这样一种平淡无奇的植物,为什么作者季羡林却对它如此倾心呢?这是孩子们的疑点,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引入点。纵观文本,言语质朴,容易理解,课文的结尾段落能很好揭示课文中心。围绕中心句,师生合作学习,逐步探究,顺理成章地找出夹竹桃“可贵韧性”“引发幻想”这两个典型特点,从而理解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在写作上,学生对两个双重否定句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留恋和回忆夹竹桃。

3. 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认识并学会运用双重否定句,体会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品读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认识双重否定句,体会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

1. 巧借关键人,导读文本。借助“作家卡片”介绍季羡林,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构起作者印象,接而引入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夹竹桃给季羡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抓住关键句,激发探究。初读课文,设疑: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美丽,为什么作者这么留恋和回忆呢?围绕这个问题,通过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和体会,最终发现关键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从而明白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 品读关键段,感悟韧性。第四自然段共4句话,季老可谓是 “惜字如金”,但就是这一小段却真切地体现出夹竹桃的韧性。排比修辞、双重否定句式呈现出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漫长、坚持不懈、生命力顽强等特点,而这正是学生需要感悟的“韧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认识作者

师:他是谁?能说出他的名字吗?他是“季羡林”,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我们来一起认识他。

(出示“作家简介”,学生自由读一读。)

2. 揭示课题

师:“自古文人多爱花”,季老也是这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他写花的散文。

(板书:夹竹桃,指出“夹”读第一声“jiā”。)

(设计意图:由作者引入课题很自然,了解作者“季羡林”的生平及其成就,为学习课文、领悟中心作了很好的 “铺垫”。)

二、初读课文

1. 认识“夹竹桃”

(出示“夹竹桃”资料、图片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师:看了上面的资料和图片,说说夹竹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学生说一说)夹竹桃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它给作者季羡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生读,交流回答,提出疑惑。)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通过引读第一自然段,找准本文的“领”,继而大胆设疑,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尽力解开心中疑惑,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自读课文,检查学习效果

(1)读准字音。

荇藻 夜蛾 韧性 熏透

凄清 榆叶梅 玉簪花 一嘟噜

参差不齐 微风乍起 迎风吐艳

(2)学写生字,注意“熏”“藻”字写法。

(3)理解词语。

一嘟噜 参差不齐 微风乍起

(4)交流:是什么原因让作者这么留恋和回忆夹竹桃?用文中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韧性 引起幻想)

(设计意图:字、词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关键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理解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这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韧性”

1. 自读第四自然段

师: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练习读一读,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并和同桌交流。

2. 课件出示,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悄悄地”“一声不响”:这两个词突出了夹竹桃低调、默默绽放、不张扬、不与百花争艳的特点。

(2)“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这两个“又”字应重读,可以看出夹竹桃常年不败,坚持开放,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又”字,引导仔细品读、敲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什么叫“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能换个说法吗?

(2)品悟: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3)想象体验。

在和煦的春風里,夹竹桃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_;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_;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全方位、分层次阅读,借助想象,强化感知,使孩子们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使夹竹桃的坚韧形象在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3. 辨析双重否定句

(1)出示例句,认识双重否定句,比较异同。

(2)体会双重否定在表达中的作用。(增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3)句式练习。

夹竹桃花谢花开,生生不息,人们都被其韧性所震撼。(改成“无不……”句式)

我们读着《夹竹桃》里优美的句子,每个人都觉得是在读一首奇丽的小诗。(改成“无……不……”句式)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中的两个句式,先让学生认识双重否定句的构成和特点,再有针对性地练习运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教学难点。)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四、总结全课,畅谈感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夹竹桃》这篇课文,感受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你们有什么收获吗?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吧!

(学生畅谈,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学”的目标是“用”。借助谈感受说体会,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再次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夹竹桃否定句双重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夹竹桃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程的双重逻辑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学写双重否定句
夹竹桃
Units 1—2句型转换专练
双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