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课题大智慧趣识字节节高

2018-05-14李慧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题识字汉字

李慧

笔者结合本校省级重点规划课题《教师“小课题俱乐部”校本研修方式的创新研究》,进行了小课题《低年级小学生趣味识字巧妙方法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升了识字效果。

一、当前低年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讲授违背汉字科学

尽管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渗透汉字文化知识,但是因为教师对汉字偏旁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有违科学的汉字知识。比如教师普遍称“阝”为双耳旁。但“阝”放在字的左边做偏旁时,表示山、台阶等意思;放在右边做偏旁时,表示地域、地名等意思。因此,“阝”的科学称呼应该是“左阜右邑”。然而,却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人耳,而被称为“双耳旁”,这是很明显的错误。

2.死记硬背机械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上,教师为了帮助孩子记住某一个汉字,经常采用“唱笔画”的方法反复强调汉字的字形。比如“歌”这个字,为了不写错右边的“欠”,教师经常会反复提醒:“记住歌的右边是欠,跟老师说欠、欠、欠。”当作业本收上来再次听写时,学生仍会把“欠”写成“攵”。课堂上的机械教学和死记硬背还表现在反复的多读和反复的抄写上,一些学生抄写生字出现错误时,一些教师采用罚写的方式。

3.照本宣科缺少取舍

将字理引入识字教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不少教师却不能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而是照搬汉字学的全部理论和知识,一股脑儿的全部交给学生。结果反而增加了儿童识记汉字的難度,也给儿童在识字的过程中增添了干扰,反而不利于汉字学习。

二、以小课题为载体,四大妙法趣识字

1.借助插图,自主识字

象形字笔画简单,表意直白。在识字之始,可以结合书上配有的插图,将汉字的形和义相结合,记忆关键笔画,让学生在刚开始学字的时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部编教材中很多识字韵文都配有插图,如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这节课的插图为识字提供了便利。教学时,先出示“日、月、水、火”这四个字及其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日”是根据太阳圆圆的样子造出来的,中间的点原来是太阳的影子,现在变成了横。“月”就像弯弯的月亮的样子,“月”字里面的两横是月亮的影子。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发现“火”的样子就像火苗在跳舞。“水”是根据水流的样子造出来的。直观形象的插图,为识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通过配画与观察插图,感受到汉字笔画的形体之美。

2.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随着识字量数的增多,阅读范围的扩大,学生接触的字不再是表示实在意义的字。书面词汇量会逐渐超出儿童掌握的口头词汇量,此时字义的教学,就更需要结合词句和段落的语境。

比如部编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教学带有“虫字旁”的动物名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春天来了,森林里鲜花盛开,很多动物也出来了。这是谁?”我出示一条卡通小蛇的图片。学生说:“这是一条蛇。”接着我神秘地说道:“小蛇要变魔术了,它变成了一个汉字,你认识吗?”“是‘虫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虫字是根据蛇的样子造出来的,最早表示蛇。后来我们的祖先认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是‘虫,所以很多动物的名字里都用‘虫字做偏旁。哪些动物的名字里有虫字旁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蜻蜓”“蝴蝶”“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发现这些名字的构字规律。

像这样运用情境教学进行识字,改变了传统的“就识字谈识字”的模式,先将虫字旁的生字进行归类识记,形象地展示“虫”字的字源,而后从情境图中找到各种“虫”,串成一组带“虫”字的词语。这样的词串学习,由字理贯穿识记过程,好学易记,避免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

3.探寻规律,归类识字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汉字积累是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在识字量的积累方面,字族文识字遵循汉字识记的一般规律,把所要掌握的汉字归成字族,用字形联想、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等规律,简化学生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后习题出示了“掰、扛、扔、摘、捧、抱”6个表示动作的词。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了解字义,还要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到“抱”时可以这样处理:

课上我先出示“包”的古文字、妈妈怀孕的图片及现代字“包”:“看看图,再看看‘包最早的样子,你能猜猜‘包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甲举起小手说:“像妈妈的肚子里有个宝宝。”我说道:“对的,‘包最早就是指妈妈的肚子里包裹着宝宝,‘包就是包裹的意思。”接着,我出示了“抱”这个字:“请你做一做‘抱的动作。”学生纷纷做抱的动作。“谁能说说‘抱为什么是一个提手旁加上一个包?”“因为抱要用手。”学生乙说道。“还有补充吗?”“因为抱还要把东西用手包住才不会掉。”“是的,西瓜又大又圆,所以才要抱住。”

学生通过看图、比较了解了“包”字的意义,为学习“抱”字做好了铺垫。通过“包”字串出 “抱”,利用归类识字法,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感知形声字的规律。这样在学习形近字时,就不容易混淆、张冠李戴。

4.触类旁通,推理识字

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很快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能加深内在的理解,则可以明显提高识记的兴趣和效率。如果让孩子理解字形和字义的内在联系,知道字形的由来和字义的产生,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基本部件推敲识字。

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时,教学“长颈鹿”这个词语时,我先出示“颈”这个字,问:“‘颈的右边是什么字?”学生很快答道:“页。”对于“页”的教学我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补充道:“‘页最早表示头,凡是带有‘页的字大多和头有关。”一般教到这时,对于“颈”字的教学大多数老师不再往下了,而我继续引导学生关注“颈”左边的部分,“‘颈左边的字念作‘坙,表示字的读音,它不仅表示读音,还表示又长又直,请小朋友伸出手摸摸自己的脖子。”学生摸脖子感受“颈”的字形。最后再通过观察长颈鹿的图片,感受长颈鹿颈子的长而直。

课堂上,通过讲解“颈”左边和右边部分的意思,使学生清楚知道了常用偏旁“页”的含义,同时还知道了 “坙”的意思变形,那么以后再学到带有“页”“坙”的字,学生就能通过这个部件联想推敲识字。从此,汉字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不仅能形象识记,还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左右大脑,发展思维。

除了上述的识字方法之外,其实还有集中识字、复现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谚语识字等巧妙方法。识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而言,哪种方法适合他们,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就是最好的,教学中切记不能牵强。

三、以小课题为载体,让学生爱上识字

1.“小课题选择”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玩中趣学识字

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低年级儿童逻辑思维不发达,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选择课题《低年级小学生趣味识字巧妙方法的研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口小,易操作。在识字教学中要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分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在玩中学,在学中识,尽可能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多媒体、游戏、表演、创设情境等方法,采用这些活泼的形式,可以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2.“小课题驱动”是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课改的“校本创新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小课题驱动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的创新研修方式。识字教学多年来机械式的反复抄写、读记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学情。作为低年级教师,如何让陈旧的识字教学模式变得新颖、有趣和有效,借助小课题驱动小学生自主识字,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的新路径。

小课题的研究恰恰能让教师结合当下的课改形式,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推动识字教学的改革。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以小学生为主体,是学校校本研究的一种创新探索,更能激励低年级学生以小课题驱动,上好识字课。

3.“小课题研究”促教师智慧提升,让学生“趣识字节节高”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是識字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小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好地思考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将枯燥繁琐的识字方法“变脸”,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借助图画、借助生活经验、字理识字、猜谜语识字、亲子互动识字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课上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与同学、父母、老师合作识字,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更好地思考,让低年级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趣识字节节高”,让小学生识字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喜欢祖国的汉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

[2] 李楠.小学语文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32.

[3]王珂珂. 浅析童谣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9):100.

[4]董兆杰.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3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

[6]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86.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 全一册)[M].杜殿坤 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9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长平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识字汉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