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材发挥应有的“魅力”

2018-05-14刘龙虎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地重合魅力

刘龙虎

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习题,经过多次的教材修订,每组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而成。我们在使用时,不能只是做题讲题,更需要揣摩编者的编排意图。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对教材不断补充与创新,选出适合孩子的习题,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教材,理解习题蕴含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的习题中通常蕴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规律认识,大多数学生需要经过老师指点才能体会得到。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每个练习题中隐藏的知识点,设计恰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启发全体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通過观察、操作、想象感受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

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这类现象并不陌生,但他们对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形式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本题找出“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的树叶”,只需学生达到“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这个教学要求。但是,笔者通过对课程标准的仔细研读,发现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为五年级研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推导奠定基础。

于是,笔者在备课过程中,为充分使用教材,并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问题:剩下的3片树叶怎样才能和原来的绿色树叶重合?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研究,剩下的几片叶子也可以通过先平移再旋转的方式和原来的图形重合,最后通过课件演示来验证。

二、 整合教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处理,解决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以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来取代原有的固定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对于习题中简单易懂的部分,只需要稍作提醒,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自主探究,可以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课时,书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明明和冬冬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相等)。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很明显,对五年级学生来讲,第一题通过平移和旋转很容易得出答案,第二题的第三小题则是难点,因此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处理:

笔者将前面几个题目组合成连线的形式,而最后一题则让学生进行探讨。教材上的内容一般都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画,而数学则在图文的背后蕴藏着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如何让思维“可视”?教师就要采用各种手段来展现其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也可以借助媒体演示,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深挖教材,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建构过程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习惯有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虽然都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感悟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建构,这对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深入了解教材中的习题所起的作用。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练习题进行合理调整。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建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编的习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地重合魅力
500kV线路重合闸故障分析与处理
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艺术
魅力展示
用树叶说故事
Children and media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浅析重合闸
表针重合
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中重合点的判定方法
老师不再贬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