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葛新美杨巾萍王景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3期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葛新美 杨巾萍 王景

[摘要] 目的 对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在入院时随机将他们划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接受细节管理,针对两组所获取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语言评分(91.3±6.6)分、护理操作评分(92.1±6.8)分、病区管理评分(88.2±6.3)分、安全护理评分(92.5±5.9)分,对照组护理语言评分(70.7±5.1)分、护理操作评分(72.7±5.1)分、病区管理评分(73.6±5.6)分、安全护理评分(74.8±5.1)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0%,对照组66.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024-02

伴随医疗技术及医疗制度的不断发展改革,社会大众对医院护理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及期待。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护理细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现阶段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为儿科护理对象存在一定特殊性,患儿机体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又因为儿科护理工作繁杂,护理时间长,与患儿沟通难度大,并且患儿配合度不高,所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尤为严苛的要求,倘若日常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不当,则极可能对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该次研究随机选择该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0例儿科患儿,将他们分成两组,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细节管理,其中采取细节管理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在入院时随机将他们划分成两个小组,研究组50例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1~12岁,平均年龄(5.1±1.6)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24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系统疾病10例。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1~11岁,平均年龄(5.2±1.5)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25例,消化系统疾病17例,其他系统疾病8例。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可用于研究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有用药指导、日常饮食计划制定、为患儿病房做日常清理等。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选择原则与标准,选择对患者有利、最适宜的护理人员。

研究组实施细节管理,具体包括:①前期护理问题总结。医院护理部应当对近些年儿科护理管理中引发的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等进行全面总结,并进行归类及原因分析,有效采集患儿家属的意见或建议,对患儿家属眼中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归类。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有静脉穿刺问题、静脉留置针问题、意外伤害等,引发原因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医院环境、患儿等方面。②满足合理需求,把握护理细节。因为儿科护理是风险性相对高的护理种类之一,所以儿科护理管理应当尽可能多花精力与患儿家属开展有效沟通,及时消除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关注各个细节,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关注患儿家属的其他需求,并对他们的合理需求予以尽可能满足,与患儿家属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依托交流沟通消除患儿家属的不满,并结合患儿家属建议进行有效调整。③优化医院环境细节。尽可能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儿科病房环境,应当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对病房进行布置,由此一方面可降低患儿意外受伤的概率,另一方面可促进环节患儿的不良情绪;另外,适时对病房开展全面消毒,防范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结合患儿身心特征,可设立康复活动室,为患儿提供活动空间。④加强细节管理评价。要想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构建健全考核及评定管理机制,因而细节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开展好考核及评定工作,并且保证评定机制的科学可行性。细节管理评价可自实时监控护理管理、加强护理考核以及管理制度评价等方面予以有效完善。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通过实施不同护理手段干预后,对两组研究对象对应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其中,护理语言、护理操作、病区管理、安全护理等患儿护理质量评分应用儿科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为院内自制问答卷,依据评分情况评定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总分为100分,其中,一级满意(>90分);二级满意(60~89分);三级满意(<60分)[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开展統计分析,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运用[n(%)]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语言评分(91.3±6.6)分、护理操作评分(92.1±6.8)分、病区管理评分(88.2±6.3)分、安全护理评分(92.5±5.9)分,对照组护理语言评分(70.7±5.1)分、护理操作评分(72.7±5.1)分、病区管理评分(73.6±5.6)分、安全护理评分(74.8±5.1)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100例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0%,对照组66.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患儿家属在护理管理中的特殊身份,进而造就了儿科护理管理的特殊性,首先,患儿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再加上还要受疾病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忍耐性,使得患儿表现出颇低的治疗依从性;其次,患儿家属不论是对临床治疗效果还是对护理质量均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对护理差错等问题反应十分强烈,这些均决定了儿科护理管理的特殊性及复杂性,由此可见,加强儿科护理管理至关重要[3]。

细节管理作为一种对工作内容予以细化、对工作环节予以完善的管理模式,其尤为强调管理的全面系统性。通过将细节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可对护理内容予以细化处理,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开展有效识别,进而为患儿提供有效针对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病情有效回复的同时,赢得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4]。自整体层面而言,儿科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护理满意度等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如何推进他们彼此间的有机统一,已然转变成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常规护理模式依然难以满足儿科护理工作需求,鉴于此,有必要对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予以有效革新,细节管理与之相匹配,应当加强对细节管理的科学有效引入[5]。该次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护理语言评分(91.3±6.6)分、护理操作评分(92.1±6.8)分、病区管理评分(88.2±6.3)分、安全护理评分(92.5±5.9)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语言评分(70.7±5.1)分、护理操作评分(72.7±5.1)分、病区管理评分(73.6±5.6)分、安全护理评分(74.8±5.1)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0%,高于对照组66.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王晓云[6]、刘盈盈等[7]、李芳霞[8]研究所得结果具有统一性。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管理质量,不论是医院、护理人员还是患儿均可从中获益,因而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曼.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27-228.

[2] 罗爱华,李庆华.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13(5):704-705.

[3] 管辉琴.关于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32):98-99.

[4] 王菊萍.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259-260.

[5] 史彩霞,张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應用探索[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243-244.

[6] 王晓云.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17-18.

[7] 刘盈盈,郑芸,杨飞.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1(24):108-109.

[8] 李芳霞.细节管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5):58.

(收稿日期:2018-08-22)

猜你喜欢

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班主任细节管理之我见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