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

2018-05-14高志男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效果

高志男

[摘要]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1例。常规组开展常规化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管理的同时开展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确切,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b)-0069-02

消化内科是医院诸多科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近两年来,随着患病例数的增多,该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越来越备受重视[1]。为了进一步提高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全面加强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显得至关重要[2]。该文以该院消化内科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特此分析了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查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1例。研究组中24例男性研究对象、17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0~77岁,平均(56.5±4.5)岁;15例胆囊炎,22例胃溃疡,4例其他。常规组中23例男性研究对象;18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1~77岁,平均(56.7±4.4)岁;17例胆囊炎,20例胃溃疡,4例其他。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化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管理的同时开展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具体为①组建管理小组:以资历、学历、职称等选出组长3名,而后以年龄划分为3个责任组,各组分配1名组长,在护士长带领下,确定分层管理方案。各组组长需围绕护理工作量、患者具体病情,为当日值班的护士安排分管患者,组长亲自管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实施管理期间,各组组长需详细记录、观察、指导其他护理人员的护患交流、护理操作落实情况,进而确保护理质量。②分层管理方法:由于各组人员固定,故而在护理管理中开展双班制,各组组长为24 h责任制且8 h在岗的行政班。同时各组每日至少有1名组员为通班,中午休息时间段的护理管理工作,由通班护士负责,以保证护理连续性。另外,以患者具体情况,由护士长合理调配各组成员,合理排班,新老搭配,并在工作高峰期适当增加人员数量。上个小组结束护理管理后,交接工作时,由下个小组组长领导组内成员,继续完成上个小组未完成的护理工作。每个月由组长考核一次组成成员,最后进行考核评分,并鼓励其互相交流经验,促使其综合素质、护理操作技能进一步得到提升。③质量控制:由各组组长评估各组内成员的护理水平。每周进行一次治疗监控,由组长记录成员护理期间的问题,并予以及时整改。护士长进行2次/d查房,每月安排各组参与一次会议,旨在分析各层护理人员在操作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科室内的护理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考核各组成员的绩效,以考核情况实施相应的奖惩。

1.3  观察指标

以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分)、比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总病例-不满意)/总病例×100.00%。同时记录两组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过护理满意度调查,可以客观反映出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以及患者对不同阶段所享受的服务的满意度[3]。开展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之后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68%明显高于常规组7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有可能是因为在组长负责制模式的护理管理工作安排更为有序、合理,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较强的协作性,主要表现为加强病房巡视、护士工作积极主动、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等方面[4]。另外,在原有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形下,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2.44%、护理出错率4.88%以及护理投訴率2.44%显著低于常规组19.51%、21.95%、19.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有可能是因为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实施之后,加强了各组组长的工作职责感,在护理管理工作期间,主动自查、自纠护理质量,并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成员护理工作进行考核,同时也使得各组组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互相监督护理不良事件,杜绝护理缺陷,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缺陷,积极展开补救,故而大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实施后,对各层护士的工作过程、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职责进行细分化,根据护理操作的难易程度、能力要求、护理风险,对各层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6]。各组组长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故而负责对病情复杂且十分严重的患者进行管理,按照各组护理工作任务量以及患者数量,组长有权调配组内成员,以免出现忙闲不均的情况[7]。除此之外,通过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对护理团队建设的稳定性、持续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来的护理人员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时,可寻求组长帮助,使其归宿感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新来的护理人员汲取经验[8]。而高学历、高年资、高职称的组长,在帮助、培养新来的护理人员时,也使得自身的职业成就感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在医院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合理科学的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与效果,让患者更加满意。此种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消化内科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5):69-70.

[2]  唐玲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55-56.

[3]  柴竹虹.护理责任制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65-166.

[4]  李英栋.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56-157.

[5]  朱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8):44,46.

[6]  王永芬,何平,方琴.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0-222.

[7]  李琳.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强化护理责任制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113-115.

[8]  王吉琴,陸琳.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4):85,87.

(收稿日期:2018-05-19)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效果
灵动耳环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