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微信辅助CBL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2018-05-14董海坤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4期

董海坤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微信辅助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级的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班中选取96名学生作研究对象,均实施消化系统医学影像理论课,并按照教学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8)采取传统见习模式教学,研究组(n=48)则采取微信辅助CBL教学法,就2组学生理论课与见习课考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主观满意情况的差异进行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课、见习课成绩分别是(93.67±1.16)分、(90.47±1.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6.43±2.48)分、(81.56±2.67)分(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是(95.67±2.1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9.42±3.54)分(P<0.05)。结论 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微信辅助C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提升学生的理论、见习成绩,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提升其学习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 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传统见习模式;微信辅助C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c)-0105-02

案例教学法(CBL),指的是将临床消化内科学、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多种成像方法、综合基础、消化外科学有机结合而成的手段之一,其教学内每一个环节均涉及了大量信息,而传统理论教学科模式因授课信息量传递、课时等限制,无法充分体现CBL教学优勢[1]。微信作为腾讯公司在2011年免费推出的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技术,当前已经应用在最广泛大众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并可用于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充分体现CBL教学优势,但具体实验效果如何,尚待进一步分析。该研究为明确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微信辅助C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对一组临床医学系学生应用传统见习模式授课,而对另一组学生应用微信辅助CBL教学法,现报道2组学生教学效果及对教学评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临床医学系学生,共96名,按教学模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48名。研究组中男24名,女24名;年龄为19~23岁,平均年龄为(21.68±1.06)岁;对照组中男25名,女23名;年龄为19~22岁,平均年龄为(21.97±1.02)岁。2组学生年龄、性别分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相关资料完整;②完成所有课程,配合行为良好;(2)排除标准:①长期请假;②中途退出者。

1.3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见习模式授课,即根据《医学影像学》教材,根据见习大纲,对消化系统影像见习从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技术、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以及常见疾病的鉴别与诊断等进行逐次讲解;

研究组学生则应用微信辅助CBL教学法授课,其教学方式如下:①病例选择与准备:将典型原发性肝癌作为实例,按照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分类,分别选取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原发性小肝癌病例,并提供详细的消化系统体格检查、病史、生化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结果、手术记录、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临床资料,以及CT与MRI增强扫描、平扫、血管成像、灌注成像、能谱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肝癌MRI与CT断层影像解剖图谱、肝脏分叶段图谱等影像学资料,在提前建立的微信账号上,以PPT形式发布上述资料的电子文档,存放于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学生学习、浏览。

②理论课教学:应用提问教学方式展开,包括肝囊肿、原发性肝癌、转移瘤与血管瘤影像学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CT与MRI平扫影像学表现、原发性肝癌的初筛影像学检测方式、原发性肝癌患者MRI与CT的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等不同时期内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等,将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作为病例,串讲上述问题。

③课后讨论:经微信平台,对上述理论课教学期间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在交流中引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情况,如功能性成像技术、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价值、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价值等。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学生的理论课、见习课考试成绩;其中见习课为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表现以及影像学分析,对每一个病例展开10道小题提问,内容涉及病理、临床、实验室检查、病变处理和预防、影像学表现分析与进展,并设立相应知识点,依据学生对于知识点回答情况予以评分;理论课考试应用笔试方式,内容为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大纲中知识点;应用百分制计算学生理论课与见习课得分。

②考试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主观评价内容包括获取知识深度与广度、对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指导学生根据主观印象对上述五个项目进行评分,每个项目评分是20分,满分是100分。

1.5  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x±s)、[n(%)]表示,计量资料与组间率(%)对比则实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课与见习课成绩

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课、见习课成绩分别是(93.67±1.16)分、(90.47±1.75)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是(95.67±2.19)分,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是(89.42±3.54)分,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2,P=0.000)。

3  讨论

与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相比,消化系统所涉及的影像学检测方式极为丰富,不但有传统X线片、CT与MRI成像、造影检查,还有关于最新的弥散加权成像等检测方式,在消化系统空腔器官、实质器官疾病中均有应用,且对每一个器官的每一项疾病,均已经发展成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使用的影像诊断局面,而上述影像学方法在具体器官疾病诊断、治疗方式选择、预后评估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4]。

影像学诊断方法涵盖了庞大信息量,而传统教学模式因局限于教材的整体连贯性、顺序性,适宜逐次讲解方式授课,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容易出现知识脱节现象,且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联系实践,影响其学习成绩与积极性[5-6]。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适应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需求。CBL教学法,即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教学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各大医学院校教学中[7-8]。在消化系統医学影像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要求将每一种常见病作为一项案例,从该案例病因、发生机制、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临床表现等多发面展开,从而围绕案例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思维模式。同时,C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知识摄入广度与深度、激发学习兴趣方面优越性明显。另外,以微信平台辅助CBL教学,可利用微信信息互动交流以及快速传递语音、图片、视频、文本等特点,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场地均可实时展开关于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知识交流、讨论,便于教师提供个体化、针对性辅导,为理论课教学建立了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结果提示: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课、见习课成绩较高,而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也高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证明了将微信辅助CBL教学法应用于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的突出效果。

综上所述,在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微信辅助C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见习能力,同时提升其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可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小美,方肇勤.微信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3):432-436.

[2]  徐婧钰,黄和玲.微信结合案例教学在中医体质调护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4):424-428.

[3]  彭朋,蒋涛,李敏.PACS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互联对医学影像教学的意义[J].中国病案,2016,17(1):82-84.

[4]  李敏艳,王伯平,马慧玲,等.CBL+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 34(5):447-449.

[5]  郭芳,李子夏,朱勇.以问题为向导的学习结合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445-2446.

[6]  武永红,曹励民,孙静.基于典型病例检验报告单的CBL教学法在临床免疫学检验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8):962-965.

[7]  王洁妤,马丽娜,钱玉英,等.PBL结合CBL教学法在老年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北京医学,2016,38(10):1077-1080.

[8]  黄俊,姜宏宁,徐佩英,等.“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6):138-140.

(收稿日期: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