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模式研究
2018-05-14桑晓丹
摘 要: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公平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之一。从各个方面来看,我国高等教育都表现出了公平化的趋势。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就必须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实现模式
作者简介:桑晓丹,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心理。(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3-0005-02
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但我国缺乏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公平,目前只有少数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要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满足他们受教育的需求,就必须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化发展。
一、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随着高校的扩招而扩大,公民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本质来说,这是高等教育不断公平化的结果。十九大之后,我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教育规划进行优化。从总体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化主要有以下四种趋势。
1.教育公平逐渐转向重视质量公平。在当前的教育中,教育公平包含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机会公平指的是教育要为全体的公民提供机会,它对于教育公平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质量公平则指的是全体公民都可以拥有质量相同的高等教育。教育公平中的机会公平只是初级阶段,质量公平才是最高階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使得教育机会大大增多。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由注重“量”到注重“质”的转变,从之前的追求数量到现在追求教育的质量,教育正在向高层次和高质量转变。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高等教育优质化,促使学生在获得公平教育机会的同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加强教育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各种制度来保障教育公平,以实现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普及。
2.教育评价标准逐渐转向育人为本。高校长期以来都是知识本位评价,即将学生的知识掌握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也违背了教学的基本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评价方式,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将育人为本作为教学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这种评价机制在制定中,将“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环境,并了解其基本的教育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高校的建设中必须不断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要求高校的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高质量教育,并且得到长远发展。
3.高校录取体制逐渐转向多元化。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有着丰富的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让不同需求和起点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到适合自己的高校中接受教育,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对过去的录取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促进人才选拔的多样化。过去的一元化方式,虽然确实起到了人才选拔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弊大于利,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多样化,对生源的需求也不断多样化,具有不同天赋和潜能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到高等教育,因此,要不断促进高校录取体制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实现入学公平。
4.高校内部治理逐渐转向以学术为中心。当前,我国高校行政化比较显著,在很多高校行政权力都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学术权力,导致很多教师不关心学术研究,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也不重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教育,是提供学术研究的场所,它主要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因此,进行内部治理时,高校要将学术作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并确定高校中学术研究的地位,从而在高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学术为主的治理结构。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学生在哪所高校就读,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在毕业之后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充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而教育公平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提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则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
1.创新内外合作机制,保证高质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社会各个主体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和外部的结合,建立保障机制,在高等教育中做到内外兼顾,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外部层面来讲,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符合高等教育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内部推动力。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实现“管”“办”“评”分开,建立完善的外部保障体系,形成由政府管理、高校自治、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模式。就内部层面来看,高校也要顺应趋势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实现办学规模和质量之间的相互结合,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2.创新增优建特机制,扩充高质量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保障。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从而确保高校向优质高等学校的角色转变。首先,提高优质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优质高校的数量。在当前的高校建设中,应优先发展那些实力强且水平高的学校,在各方面给予大量的支持,不断推进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促进这些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从而为高等教育公平提供基础和条件。其次,推进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和条件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每个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之处应该发展为高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引导,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高校的特色化发展,提高竞争力,让学生都可以享受到特色教育。最后,实现教育公平,也要加快不同高校的转型。应实现产学研结合并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快高校向应用型方向的转型,推进教育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结构,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建立内部挖掘机制,扩大高质量教育范围。要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就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从而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进而发掘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高校的优势发挥。当前,我国的重点高校如“985”和“211”等,有着丰富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但很多高校为了推动自身向研究型的转变,不断提高招收研究生的比例,限制招收本科学生的数量,直接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因此,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需要保证这些高校可以录取足够的本科生,必要时要扩大这些学校的本科招生,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
4.构建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促进高质量教育区域公平。对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不是降低或者抑制优质高校水平,而是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我国人口众多,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距,这直接造成了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在分布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国家和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和政策,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社会的需求还有差距。坚持支持有特色水平高的地方高校发展与继续实施“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援藏计划”等相结合,促使高质量高等教育机会增加和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不断促进高质量教育区域公平。
综上所述,实现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史瑞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高等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洪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下的知识转移及包容性增长[J].中国成人教育,2017,(6):27-29.
[3] 李廉水,吴立保.和谐社会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 王静,李俊秀.科研育人:高等教育变革的动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7,(8):30-32.
责任编辑 陈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