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来了,请躲开
2018-05-14王艳
王艳
这个学期,我们换了新的数学老师,从见面的那刻起,我就不喜欢他。他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讲课时会不时地用手拨弄一下发梢,掸一掸衣服。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华而不实的偶像派,而非潜心教学的实力派。
每當他来上课,女孩们都异常兴奋,她们说数学老师人帅,课也讲得好。我却对此嗤之以鼻——你们是被他迷人的外表给骗了,看他“搔首弄姿”的样子,肯定没内涵。我越讨厌他,就越不想听他上课,本来很好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看着刺眼的分数,我很想知道我到底哪里错了?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晕轮效应”,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容易以貌取人,凭着第一印象妄下结论,以偏概全,造成误解,影响后续的交往。同学,我觉得你是被“晕轮”笼罩了。
不要害怕,这种心理几乎是一种本能,连大文豪普希金也中招了。年轻时,他狂热地爱上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并和她结了婚。他认为一个漂亮的女人必然也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娜坦丽容貌惊人,却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豪华的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你看看,晕轮效应让一代文豪也陨落了。
晕轮效应只有坏处吗?也不尽然。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原谅一个诚实的人犯下的小错误,因为诚实是很珍贵的品质。聪明的商家也会利用晕轮效应,比如广告都会请当红明星来代言,因为明星的光环更容易带动商品的销量,这叫“爱屋及乌”。
晕轮效应的形成与我们知觉的整体性有关。“盲人摸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总是习惯于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正因为大家都会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所以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时刻防备这种认知的偏见。
第一次见面,不要过早地对新老师、新同学作出评价,要多交往了解后再下结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信才是良好交往的通行证,做真实的自己,才会获得他人的认可。经营好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好每一件小事,都是在展示你自己,也会让自己戴上“光环”。
(图/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