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乐山市佛教文化旅游的“南向”发展战略
2018-05-14蒋政
蒋政
摘 要:乐山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进行战略定位。乐山市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南向战略”,并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关鍵词:乐山;佛教文旅;一带一路;南向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5.006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5-31-04
儒道释三家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具体到乐山市来说,佛教文化的影响又特别突出。据考证乐山市85%的地表文物都同佛教有关。因此在研究乐山旅游乃至乐山经济的时候,佛教文旅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文旅结合这篇文章很大,做好这篇文章对于乐山经济、文化、旅游、生态等领域有全方位的带动作用。
一、一带一路:乐山的战略定位
乐山市的产业优势主要还是集中在旅游及其附属产业方面。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是四川省唯一的“双遗产”景区,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相当高。这是乐山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乐山的佛教文化源起很早,乐山地区早期堪称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区。从麻浩和柿子湾崖墓造像来看,乐山在东汉时期已经有佛法遗迹。峨眉山名胜区之初建,大约是在东晋时期。按《五灯会元》卷二《千岁宝掌和尚》云:宝掌乃中印度人,“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峨眉山在唐代的时候,已经拥有全国性的声誉,据说华藏寺最初就是由唐僖宗下旨建造的。
峨眉山的名气在北宋的时候进一步扩大,主要得益于“佛光”。“佛光”其实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但是声名闻于中央政府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嘉州通判王衮上奏:“往峨眉山提点白水寺,忽见光相,寺西南瓦屋山上皆变金色,有丈六金身。次日,有罗汉二尊空中行坐,入紫色云中。”现代人当然明白这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当时人以此为国家之祥瑞,上奏朝廷。此外还有所谓的“神灯”。据魏奕雄先生说,“神灯”其实就是萤火虫,古人神化这种现象,说是“万盏明灯朝普贤”。龙显昭教授认为“佛光”与“神灯”是同一现象,恐误。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为五台山造金铜文殊相,同时敕令在成都仿造此相,送峨眉山供奉。这就是现在仍存于峨眉山万年寺的普贤菩萨像。宋人邵博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指出峨眉山佛教“特盛于本朝”,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但是,乐山佛教文旅自从其创立时开始,就奉行一种“东向”战略,或者叫做“内向”战略,“南向”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乐山佛教文旅主要是“单向度”的,对外主要面向日本、韩国。“从旅游产业看,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5124万人次,但入境游客仅23万人次,只占0.5%,仅相当于成都的7%、黄山的10%”,来乐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仅1500元,且大多数属于住宿、交通等“刚性消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乐山文旅应当重点补足“南向”战略,形成一个“双向度”模式,即不仅面向日韩等发达国家,也面向泰国、缅甸、老挝、尼泊尔等国家。河南洛阳白马寺就推出了泰国、印度等国的异国风情的寺院旅游项目,加强了与国外寺院的合作与交流,即是成功的范例。
二、关于乐山佛教文旅南向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人文上——以教育和文化交流作为先导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南亚国家学生进入乐山高校留学的日渐增多。乐山师范学院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都有近百的缅甸、老挝、尼泊尔、孟加拉等国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乐山接受教育,同时也把乐山的山水人文之美誉带回了他们的国家。乐山师范学院近年来下了很大的功夫建设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老挝研究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高端学术活动,极大地扩大了乐山市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学者的往来与人文的交流,历来是旅游与商贸交流的先声。对学术与人文交流的投入,其效益的产生虽然有一个延时效应,但是一旦产生以后,就可以自我扩大,而不再需要政府与企业的更多投入。但单纯依靠个别高校的力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政府与企业都要有一个长远的、全局性的眼光,加大对于“一带一路”人文与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大胆地开展宗教文化交流。
(二)空间上——追求“地理中点”位置
佛教的传播是从印度、尼泊尔绕经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然后进一步传播到东亚去的。所谓“佛法西来”,指的就是这条历史线路。但是到了现代,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佛教信众和游客就从日韩等国向中国大陆运动,中国的佛教文化旅游形成了一个“东向”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赵朴初先生提出中国与日韩等国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线路”计划,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状况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国与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交流日益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希望增加与中国的人际和文化交流。2017年以来,尼泊尔驻华大使两度访华;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国家级智库频频访问乐山;乐山市旅游推介也进入尼泊尔。这些频繁的交流活动,都表明乐山市的旅游进入了“双向模式”。
从地理上看,从东面的日韩到乐山,与西面的尼泊尔、泰国等到乐山,空间距离相差不大。乐山确实具备“地理中点”的条件。从旅游文化的内容角度上看,乐山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佛教文化与山岳型景观紧密结合,与日韩和南亚诸国的寺庙中心型模式有所不同。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江汇流等景色,秀丽之中兼具与雄浑之美。如果我们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则完全可以与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山西省的五台山等地展开差异化竞争,争夺佛教文化旅游地理中点的地位。
(三)目标上——形成“多方共赢”模式
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只要不滥用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并不困难。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上讲,南亚、东亚、东南亚各国信仰佛教的国家很多。这些国家的人士来到中国以后,佛教文化给他们以一种文化相近的感觉,因此很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尼泊尔人称中国人为“老乡”,文化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间佛教文化交流历来是维持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峨眉山下的“良宽诗碑”即是明证。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上讲,中国的儒家文化以血缘关系作为信任的依托,相对狭隘。这种相对狭隘的信任关系,对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阻碍。若借助西方文化来扩大社会信任的范围,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方枘圓凿,难以共容。佛教文化强调六道轮回,皆因缘起;众生平等,无非慈悲等等,对于人的信任和宽容的尺度是比较高的。在大多数佛教文化区域中,人际信任指数是比较高的。斯里兰卡著名的“郑和碑”,表明了中华文化对于各种宗教文化的超强包容能力。
(四)横向上——推进差异化协作
在区域内进行差异化协作,避免峨眉山—乐山大佛孤立存在、同质竞争。峨眉山主打“秀色”、大佛禅院主打“深度研修”、乐山大佛主打“庄严宏伟”、千佛岩则主打“遗迹”(苍凉),不可过于精美。通过这种组合,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对于佛教文化的心理预期。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也需要强调差异化协作,避免同质竞争。以川渝地区著名佛教景点来说,大足石刻属于南方造像风格,形象精美,擅长于用雕塑讲故事。乐山大佛景区当年扔掉自身的壮美风格,企图模仿大足石刻的风格,经营所谓的“东方佛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失策。两种风格的混搭,反而使游客感到无所适从。今后在嘉定坊和嘉州长卷的后期建设中,要注意吸取这个教训。新都宝光寺则是国内著名的木刻佛像寺庙,其与乐山大佛类型不同,其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借重,而不是相互竞争。
从国内的层面来看,河南省为佛教在中国的发祥之地,文化积淀尤为厚重;山西五台山则与藏传佛教有着特殊的关系;普陀山等地则借助当地的侨乡人脉,在东南亚等地影响极为广泛。此诚不可与争锋。但是乐山的优势在于山水胜景与历史文化积淀结合,这样的优势又为河南山西所不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好可以弥补“一带一路”存在的佛教文旅空白。乐山与河南山西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差异化协作关系,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市场细分”的模式。
(五)纵向上——满足多层次需要
不同的游客对于佛教旅游的心理需要层次是不一样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最低的层次是安全的需要,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层次的需要。佛教徒则稍微不同。他们的需要层次往往是直奔高层的。哪怕自己的生活与安全都没有得到保证,也会去追求心理上与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他们的需要层次表现为:第一,单纯的审美需要。如山岳景观的秀美、寺院的建筑之美、书法绘画雕刻的艺术之美等等。乐山市的各个佛教文化景点,在单纯审美上都有可观之处,其艺术风格大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对于国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第二,佛教行为模式的需要。佛教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和宗教仪轨。在这种行为模式中,浅层次的信徒已经足以得到满足。如佛教的念经、转经、敲钟、吃素等活动,都可以吸引大量游客。第三,深度研修。佛教经典博大精深,许多人穷其一生而不能窥其堂奥。且现代佛教完全可以同心理抚慰、精神治疗、养生健身等结合起来。武汉的归元寺、宝通寺如果就其硬件设施来讲,不能与乐山大佛—峨眉山相比肩,但是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佛教经典研修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严肃佛教信众。嵩山少林寺当年借力电影《少林寺》,打造少林寺武术、医疗、养生等项目,获得了巨大的效益。社会上当然有“过度商业化”的讥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商业活动,游客的某些层次的需要是不能得到满足的。
从近期乐山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来看,这些国家普遍对于与乐山的交流范围狭窄、层次较低也感到不满意。如尼泊尔驻华大使一年内两次来乐山,迫切希望加大与乐山的人文交流。斯里兰卡前海军总司令作为“探路者基金会”首席专家前来乐山参加高端学术会议,回国后对乐山大加宣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斯里兰卡方面希望能扩大两国佛教文化与人员的交流。而乐山方面也主动前往尼泊尔等国进行深入地宣传推广。显而易见,乐山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大。
(六)业态上——多种经营方式结合
佛教文旅要大力发展深度体验、佛学研究、工艺产品、餐饮服务、文艺表演等多方面活动,使游客能够得到一个全方位的体验,使游客能够住得下、玩得好、带得走、记得住。但佛教文化过度商业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商业活动过度冲击宗教活动,使得宗教活动的严肃性和号召力下降。二是过度的商业活动会使得寺院与世俗活动纠缠在一起,稍有不慎就会滥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对于商业活动过于活跃的寺院,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客观上存在的欺客宰客等现象,更不能手软,应发现一个、严惩一个。
文化旅游的多种经营,还能进一步带动乐山市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乐山茶叶的质量很高,但是目前只有“竹叶青”依托峨眉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马边绿茶由于缺乏文化依托,还很难高端化。如果能够依托宗教文化旅游,再开拓出一两个新品牌,其产业带动能力是很强的。目前乐山市的全域旅游规模小、质量低,非要通过大型景区的带动不可。
三、结语
当前,乐山应当把自己放到四川省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之中去,奉行“东向”与“南向”并行的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则尤其应着力于“南向”战略。以人文与教育为先导,逐步建设成“佛教地理的中间点”“信任文化的生长点”“山水人文的融合点”“多种经营的综合体”。“南向”战略的实质,是让乐山市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魅力沿着“一带一路”的路径不断扩展;借助我国目前的外交关系格局,让文化旅游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础性工程;引导宗教文旅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构造区域性旅游文化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乐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