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沙湾发展历史新方位打造乐山“工旅融合示范带”
2018-05-14袁仕伦
袁仕伦
摘 要:乐山市沙湾区紧紧围绕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做好“工旅融合”大文章,倾力打造乐山“工旅融合示范带”,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奋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关键词:工旅融合;优势;模式;保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5.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5-15-08
新时代标定新方位,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乐山市沙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主动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做好“工旅融合”大文章,倾力打造乐山“工旅融合示范带”,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奋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美丽乐山添砖加瓦贡献沙湾力量。
一、“工旅融合”是沙湾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工业旅游作为一种全新业态被广为提倡。作为传统老工业区和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沙湾,推动“工旅融合”,打造乐山“工旅融合示范带”,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供给,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而且能有效推动传统工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城市面貌更新。
(一)从全省产业集群来看,沙湾是环成都经济圈的百亿不锈钢集中发展区
沙湾不锈钢产业发展始于2004年,现已建成12.05平方公里的不锈钢产业园区,集聚关联企业52户,形成了不锈钢从冶炼到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具备年产60万吨不锈钢板坯、130万吨不锈钢热轧卷带、130万吨不锈钢退火酸洗、37.7万吨不锈钢冷轧、20万吨不锈钢制品生产能力,产值突破100亿元,是环成都经济圈唯一的百亿不锈钢集中发展区、全省培育的“千亿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西部不锈钢城。产业集群超越一般产业范围,在一个区域促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构建了特有的竞争优势。推动沙湾工业转型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环成都经济圈百亿不锈钢集中发展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从乐山全域旅游来看,沙湾是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供给面,如果没有与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联合进行开发,工业旅游难以深度融合并走得更远。沙湾是世界文豪郭沫若的故乡,距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中的峨眉山19公里、乐山大佛21公里,是乐山名山、名佛、名人旅游“金三角”的重要一环。沙湾拥有植被良好、空气清新的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3座峨眉姊妹山,境内有风光旖旎、碧波荡漾、高峡平湖的龚嘴电站库区、铜街子电站库区、沙湾电站库区、安谷电站库区4个大渡河“姊妹湖”和山水如画的“峨沙康养走廊”“大渡河百里风光骑游绿廊”2条“姊妹走廊”,是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外,全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沙湾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融入乐山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勇担当善作为,大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不断拓展旅游新业态,加快打造乐山旅游第三极。
(三)从全市地理区位来看,沙湾是樂山城市的上游和饮水保护区
大渡河纵贯沙湾全境,自峨边县毛坪镇流入,从嘉农镇流向乐山市中区,全长118公里,集水面积369.35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490立方米/秒,出水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2017年,省政府将乐山城市第一水厂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由青衣江调整至位于沙湾城区的大渡河安谷电站库区,涉及面积24平方公里。同时,沙湾与乐山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15公里,这对沙湾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沙湾作为乐山城市的上游和饮水保护区,发展传统工业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必须坚定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把发展工业旅游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二、沙湾具有“工旅融合”的独特优势
沙湾过去曾因工业而立区,未来将以“工旅融合”而兴区。沙湾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遗产丰富、工业文脉多彩,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独特优势和先天条件。
(一)工业资源类别多样
1.钢铁资源丰富。全区有工业企业576户,其中规模企业64户,形成了完整的不锈钢产业链条和钒钛循环产业链条,具有园林化的工厂、深厚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工业尖端技术等适合工业旅游发展的条件。
2.电站资源独特。在区境内的大渡河上,有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历史阶段建设的龚嘴电站、铜街子电站、沙湾电站、安谷电站4个梯级水电站,以及在龚嘴镇、牛石镇保存的水电七局遗留的红砖房办公旧址,为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旅项目奠定了基础。
3.工业遗产众多。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创办的大渡河钢铁厂、乐山轧辊厂等企业,虽已破产、停产、转产,但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等保存完备,且建筑、设备等具有特定时代工业美学特征,为发展工业旅游文创项目提供了条件。
4.历史遗址完好。沙湾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殷商时期,就有古人在今铜茨硝洞内炼硝,已发现洞中有硝粉、古硝池和石斧等遗迹;汉代,西汉文帝宠臣邓通在今铜街子炼铜铸币,当地现有保存完好的邓通币、邓通墓、邓通庙等,具有建设工业遗址博物馆的基础条件;原沫江老矿是大型国有煤矿,有上百年的历史,生态保护完整,有“活化石”桫椤树、百年老树和国有闲置土地,电动小火车交通线环绕其中,是集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于一体的老矿遗址。(见图1)
(二)旅游资源具有特色
1.铜河文化深厚。大渡河古称沫水,流经铜街子至乐山段。自西汉起,邓通在沙湾开矿铸币,大渡河下游一段便称为铜河。“铜河船工号子”“铜河山歌”“铜河花灯”是“铜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记录着铜河人生产生活中迎新春、鼓士气、求和睦的风俗。多年来,铜河如母亲般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沙湾人民,沙湾人民也用劳动创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铜河文化”。如今,“铜河文化”已发展成为集沫若文化、水电文化、钢铁文化、木材水运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域特色文化。
2.库区风光奇秀。因建设水电站,沙湾在区境内118公里的大渡河流域,形成了龚嘴电站、铜街子电站、安谷电站、沙湾电站4个电站库区,库区两岸崇山峻岭、延绵不绝,河谷时开时狭、神秘莫测,整个流域落差大、险滩多,河床窄、水流急,具有漓江水的“净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沿线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大渡河生态湿地景观。
3.山地景观多样。峨眉四座山,三座在沙湾。紧挨着峨眉山的二峨山,海拔1908米,为道教圣地,有“山水世界”“二峨茶寨”等休闲项目,雾瀑、林海、溶洞群等自然景观随处可见。三峨山海拔2027米,山、石、峰、洞、泉等风光无限,以石林最具特色。因山形酷似恬静端庄的仰卧美女,郭沫若称之为“怀胎睡美人”,故名“美女峰”,是国家森林公园。四峨山海拔1256米,有“世外花乡”“四峨梯田”等景点,风水文化独具特色,拥有郭朝沛古墓、花山古墓群、宏音寺、“老观音”神庙等寺庙和古墓。(见图2)
(三)工旅融合前景可期
1.从他山之石看,工旅融合成效显著。德国巴登钢厂黑森林休闲胜地、瑞士高端精工小镇,以及国内的广西柳州现代汽车旅游城市、山东青岛现代工业旅游城市等转型融合的成功典范,为沙湾“工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近三年来,我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吸纳就业42.8万人;2017年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工业旅游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作为传统老工业区的沙湾,发展工业旅游正当时。
2.从自身条件看,工旅融合潜力巨大。沙湾工业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工业遗产资源也因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而产生独特的吸引力。目前,沙湾是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了两个现代工业产业园,形成了成熟的钢铁制品、清洁能源、有机农产品等产业链,全区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40亿元,而工业旅游占比却不足3%。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把现行工业资源或废旧闲置资源就地转换为旅游资源,必将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成为沙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3.从融合前景看,工旅融合空间广阔。在当前大众旅游时代,游客更需要的是多元化、教育性、体验性、文化性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发展工業旅游能取得1+1>2的良好效果,工业能为旅游提供新的资源并聚集人气,旅游能为工业带来品牌提升、产品推广、形象宣传等巨大附加值。拓展沙湾这座城市的价值空间,把“工旅融合”打造成一张亮丽的“沙湾名片” (见图3)。
三、“工旅融合”在沙湾的制约瓶颈
受规划和条件制约,沙湾工业和旅游发展质量还不高,工业旅游也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制约“工旅融合”的重要瓶颈。
(一)工业企业布局较散
全区除钒钛循环经济园区和不锈钢产业园区集中55户重点企业外,其余500多户企业均散布在沙湾城市的东、南、北三面,分布较散。部分企业还未形成完整的工业旅游概念,企业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绿化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全,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还不充分。
(二)工业遗产开发较少
沙湾工业遗产、遗址分布广,从殷商时期的炼硝场到西汉时期的邓通铸币,再到现代水电七局的办公旧址,以及大渡河钢铁厂、乐山轧辊厂、沫江煤矿等国有企业破产转制遗留下来的厂房、设备等,工业遗产、遗址虽然较多,但由于过去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少数遗址甚至遭到人为破坏,缺少对游客有持久吸引力的工业旅游产品。(见图4)
(三)旅游功能配套较弱
沙湾建区较晚,旅游业发展较慢,虽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产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功能不全,没有一套完善的旅游道路系统,没有一条旅游客运专线,没有一个功能较全的游客服务中心,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需要。加之前期未进行系统的全域旅游规划,且未将工业旅游与其他观光休闲康养旅游有机结合,没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工业旅游产品。
(四)旅游市场活力不强
沙湾周边分布有乐山大佛、峨眉山两大文化与自然世界遗产,其强大的品牌辐射力,对客源市场产生了虹吸效应,使沙湾形成“灯下黑”。尽管有沫若故居、沙湾美女峰等旅游景点,但资源价值还未得到市场充分认同,旅游市场缺乏活力。全区近年旅游接待人次、综合收入有所递增,但由于沙湾主要旅游景点和重大旅游项目尚处于建设阶段,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导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见表1)
(五)生态环境容量较小
沙湾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工业主要以高载能高污染的冶金建材为主,传统工业企业对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区关闭“散乱污企业”450户,减排CO3894吨、SO2 5566吨,全区环境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受工业企业较多、省道103线穿沙湾城而过等因素影响,全区主要空气质量指标并不理想。2017年,全区PM2.5年均值63.7μg/m3,超标率68.5%;PM10年均值95.8μg/m3,超标率36.8%,环境承载压力和污染治理压力大。(见表2)
四、“工旅融合”在沙湾的模式选择
发展模式决定发展路径。突出沙湾特色,聚焦工业旅游场馆、小镇、文创、怀旧四大模式,开发一批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研学旅行、购物消费等工业旅游精品,构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体系。
(一)打造工业旅游场馆模式
修建工业博物馆、博览园等,展示工业遗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展示独特的工业景观,提供生产场景再现等产品,为游客提供重要的旅游体验,这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再利用方式。典型案例有重庆工业博物馆,利用重钢整体搬迁后在原厂区上兴建,主要由旧厂房改造而成,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全面展示重庆工业历史和建设成果,提升重庆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打造重庆特色工业旅游品牌,建成国内外有震撼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创意产业基地。
1.建设中国水电文化博物馆。与中国水电集团合作,计划投资2亿元,用三年时间,在牛石镇利用充满久远印记的105栋“红房子”规划建设“中国水电文化博物馆”,打造集水电水利培训教育、观光游览、老职工怀旧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建设工业参观园。计划投资15亿元,用三年时间,在不锈钢产业园区和钒钛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建设2个工业参观园,打造以研学、培训、观光、体验为主导的工业旅游新景点,从游客“为心爱的人做一件百年不朽的不锈钢餐具”做起,让沙湾工业具备“一生所爱”的浪漫情怀。
3.建设工业旅游产品博览园。计划投资5亿元,用两年时间,将中国西部不锈钢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旅游产品展示区、创客创业区、物流集散区等于一体的省级博览园区。
(二)打造工业旅游小镇模式
工业旅游小镇模式突破特色小镇和工业旅游行业壁垒,实施双向多赢合作,将生产展销、文化创意、休闲游憩等功能有机融合,为特色小镇注入新的工业元素,为工业旅游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典型案例有荷兰赞丹小镇——一个从工业小镇成功跃升为工业旅游小镇的风车王国。小镇依托当地特色风车与传统手工业文化,开发风车博物馆、木鞋制作、奶酪制作、钟表制作等衍生文化产品,既延续了当地的传统手工业文化精髓,又成为了小镇的核心旅游产品,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参观。
1.建设“515记忆小镇”。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五年时间,在龚嘴镇建设“515记忆小镇”,融入奇景、飞瀑、美食、佛学、中医、康养、知青记忆等多种元素,建设“旅游+工业+农业+康养+电商”模式的工业旅游特色小镇。
2.建设“沙湾印象”小镇。计划投资15亿元,用五年时间,在沙湾镇规划建设集展示、会议、住宿、办公、娱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具有铜河工业文创、沫若文化品牌、小镇艺术名人等元素为主体的“沙湾印象”小镇。
3.建设智慧工业旅游小镇。计划投资5亿元,用五年时间将嘉农镇培育成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小镇,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小镇每一个智能设备作为一个物理节点,全面接入网络,实现特色小镇万物互联。
(三)打造工业旅游文创模式
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围绕“创新、艺术”开展再利用活动,借助高科技对工业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将工业遗产地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地下空间等改造为创意园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赋予工业旅游新的文化内涵,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典型案例有北京798艺术区——全球最具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原为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798,因其低廉的租金、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吸引了大批现代艺术创作者。随后,近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被改造为艺术创作室、画廊、时尚创意店铺、餐厅酒吧等,汇集了国内许多名流艺术家前来创作。
沙湾将以水电七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电站遗留下的大体量的办公旧址“红房子”为基础,在牛石镇计划投资30亿元,用五年时间,打造5A级旅游景区,建成年接待能力100万人、营运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色文创产业园区。
1.建设艺术风情村落。引进北京和四川本土艺术家,结合弘扬铜河文化和沫若文化,投资10亿元,用一年时间,对“红房子”进行“修旧如旧”改造,力争打造成艺术风情村落。
2.建设文创综合体。投资10亿元,用两年时间,按功能布局,建设集雕塑、绘画、摄影、戏剧、演艺等于一体的艺术工作室,形成画廊、剧场、艺术书店、时装店、广告设计、餐饮、酒吧等多种文化艺术空间汇集的聚集区。
3.建设高端休闲康养基地。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成集大渡河儿童森林嬉戏乐园、铜河夜宴、古代钱币博物馆、康养小区、康养医院、大渡河亲水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康养基地。
(四)打造工业旅游怀旧模式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乡愁”。工业旅游怀旧是基于怀旧情结的特殊旅游,是对某种过去形象与文化“不约而同”的认同和亲和,是时代性的集体记忆。通过工业遗产的恢复和挖掘,并进行景观化建设,从而保护与活化工业遗产,传承与弘扬工业文明。典型案例有乐山犍为嘉阳小火车——18世纪工业革命活化石。嘉阳小火车是老式窄轨蒸汽小火车,是目前国内唯一正常运行的客运窄轨蒸汽小火车,保留着蒸汽时代传统的燃煤动力、手动操作等原始方式,令一些来自英、德、日等国家的蒸汽机爱好者流连忘返,有的人甚至前后来了6次之多,“看上去就感到很亲切,它像一个硕大的玩具,让你回忆起童年。”
1.建立工业怀旧旅游保护区。设立1亿元工业遗产保护资金,对全区未开发的水电、煤矿、钢铁遗产进行排查登记,全面设立保护区,做到“记忆在、遗产在、传承在”,并引入高质量团队进行保护性开发。
2.建设工业精神传承基地。计划投资2亿元,用两年时间,挖掘提炼沙湾第一代“工业人”的精神,在沫江煤矿建设集参观、怀旧、研学于一体的“工业精神传承基地”。
3.建设怀旧主题公园。计划投资15亿元,用三年时间,在福禄镇、沙湾镇规划建设大跃进、“三线建设”、知青下乡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怀旧主题公园,配套工业旅游地产开发,吸引怀旧人群在沙湾再创业、再置业、再生活。
五、“工旅融合”在沙湾的战略保障
坚定不移打造乐山“工旅融合示范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全力做好“工旅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工业旅游在沙湾落地开花结果。
(一)优化工旅融合发展布局
依据沙湾传统工业分布状况,规划建设3个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是布局工业文创产业园区。在大渡河下游北部片区,依托不锈钢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集品牌企划、平面设计、动漫影视、广告策划、电子商务、文化会展等于一体的不锈钢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省级综合性文化创意高地。二是布局工业文明体验园区。在大渡河中游片区,依托冶金建材等产业,规划建設集钢铁博物馆、工业小镇、煤矿博物馆等于一体的工业文明体验园区,打造体现时代记忆、展示文明成果、蕴含现代元素的省级活态博物馆。三是布局工业文明品鉴园区。在大渡河上游片区,依托硝洞遗址和水电产业,规划建设集“火药是怎样发明的”“水是怎样发电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于一体的工业文明品鉴园区,打造集休憩观光、娱乐餐饮、科普教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二)加强旅游资源同步开发
坚持人文山水资源与工业旅游资源相互融合、联合开发、串珠成链,变“一日游”为“两日游”,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一是弘扬铜河文化。讲好“沙湾故事”,深度挖掘铜河文化尤其是沫若文化的内涵,编撰出版铜河民居、铜河石刻、铜河音乐、沫若文化等书籍和文艺作品,实施沫若文化艺术中心、沫若文化景观长廊、文昌巷民俗文化街等弘扬沫若文化“八个一”工程,打造“沫若文化城”。二是加快“双廊”建设。以大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三座峨眉姊妹山为依托,加快推进“大渡河百里风光骑游绿廊”和“峨沙康养走廊”建设,打造中国最美滨水骑道和养生胜地,形成以骑行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康养兼体育赛事于一体的旅居新业态。三是打造精品线路。主打康养牌、体验牌、文化牌,精心规划山上、山下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山上以“峨沙康养走廊”为线,串联“山水世界”“二峨茶寨”、美女峰景区、“世外花乡”、四峨梯田等景点;山下以“大渡河百里风光骑游绿廊”为线,串联“乐水小镇”、园区工业(钒钛钢、不锈钢、水电等)博物馆、企业生产车间、郭沫若故居、郭沫若博物馆、“鱼洞子”等景点,为工业融合提供更多的空间。
(三)培育工旅融合市场主体
工业旅游以企业实体为载体,以企业品牌为形象,通过挖掘企业的文化内涵与创业历程,发现其闪光点和卖点,打造特色工业旅游目标。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来沙湾投资工业旅游,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参与沙湾工业旅游发展。构建“亲清”政务环境,强化工业旅游项目阳光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对重大工业旅游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制。二是支持转型发展。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优势旅游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品牌连锁、特许经营等扩大企業规模,引导支持区内投资公司、房地产企业、工业企业等跨界投资旅游业,推动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旅游发展,通过工业旅游场馆、工业小镇、工业文创等示范引领,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工业旅游产业。大力引进工业旅游“创客”团队,围绕“工旅融合”主题,打造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
(四)完善工旅融合功能设施
聚焦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强无障碍基础建设,推动全区工业旅游服务智能化、功能化、人性化,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一是构建旅游交通网络。配合做好乐西高速、成昆铁路复线、连乐铁路建设,加强乐沙城际生态大道改造,规划建设峨沙五快速公路、大渡河沫水航电枢纽工程,打造沙湾—乐山(峨眉、五通桥)“一刻钟交通圈”。加快轸溪大渡河大桥、沙谭路改扩建等区域内循环“六桥六路”建设,打造乡镇“半小时交通圈”。二是强化旅游城镇支撑。坚持“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为魂”,以“沫若文化”和“水文化”为主题,实施姚河坝片区、丰都庙片区、郭沫若故居片区“三大棚改工程”和河东片区聚商、河中片区造景、河西片区崇文“三大提升工程”,加快建成沫若文化城。统筹推进太平“磨坊小镇”、福禄“商贸旅游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构建“一镇一风情”的现代旅游城镇体系。三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构建工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等,在车站、码头等重要交通节点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和多样化信息服务,提高智慧旅游水平。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在主要交通干道及景点,规划打造一批设计美、功能全的星级厕所。
(五)净化工旅融合生态空间
良好的区域生态是工旅融合的前提和保障,推动工旅融合又为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一是打造“绿色河道”。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沿河生态保护,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专项护河行动,确保大渡河等河湖堰渠地表水环境稳定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二是攻坚“四大战役”。强化工业污染、道路扬尘、畜禽养殖污染、饮用水源保护等专项治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彻底整治“散乱污”,全面消除污染源。三是建设“彩色走廊”。以“大渡河百里风光骑游绿廊”和“峨沙康养走廊”为载体,以彩色名贵花木为主题,建设多彩通道、多彩森林城市,构建生态美、环境美、视觉冲击力强的优美环境。
(六)形成工旅融合良好氛围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推动工业旅游建设一个、引领一批、示范一带,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一是加强工旅融合政策引导。整合工业旅游建设、传统工业转型和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各类资金,重点支持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工业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需要,鼓励复垦利用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建设旅游项目。设立1000万元工业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工业旅游发展,鼓励企业以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兴办工业旅游。二是建立合作推动机制。强化规划引领和技术指导,探索建立重大工业旅游品牌协同服务模式。支持引导现代化工业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和市场网络优势,参与工业旅游。鼓励社会团体或企业组建工业旅游发展促进中心,搭建工业旅游促进平台。构建工业旅游联盟,发挥行业互助及行业自律作用,推动工业旅游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强工业旅游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建立工业旅游培训机制,采取校企合作、企业互助、行业帮扶等形式,结合企业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强化工业旅游服务和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杨 静
参考资料:
[1]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在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3(5).
[2]徐琴.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困难[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2).
[3]袁晓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3).
[4]吴婷.城郊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秦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