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

2018-05-14刘晓哲王闫燕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党的建设党员干部

刘晓哲 王闫燕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增强应对艰难险阻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必须维护核心、守住政治底线;尊崇党章,守住纪律底线;勇于担当,守住责任底线;清正自持,守住廉洁底线。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关键词〕 党的建设;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6-0033-05

2018年新年伊始,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一以贯之”,其中之一就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1 〕。他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1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更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牢牢掌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准则。

一、坚持、传承和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历史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2 〕他反复告诫党员干部,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凡事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人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2013年1月5日,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3 〕。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4 〕同年8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指出:“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5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6 〕17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讲话不难发现,其关于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的论述涉及党建、经济、文化、军事、国家安全、外事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各种风险、矛盾、挑战相互交织,“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时刻提醒我们不可有丝毫懈怠,只有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形成的全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并判断其发展趋势。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有高潮有低谷,有顺境有逆境,既有和谐稳定的大局,也存在各种风险隐患,正是这种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忧患意识,成为我们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事物质的改变。底线,是事物实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值,一旦突破限度,量变突破底线,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在国家治理中,如果风险被忽视,就会引起负能量的积聚,以至于发生兴与衰、成与敗、安与危、治与乱、存与亡的矛盾转化。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对各种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既要防“黑天鹅”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要防“灰犀牛”这种大概率的风险和危机。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继承

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要。《左传》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周易》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同时,忧患意识也是历朝历代的重要施政经验。《贞观治要》中有“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的治世箴言;欧阳修发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呼吁;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更是表达了中华民族忧患意识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境界。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蓬勃,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历史反思、以史为鉴的清醒与冷静。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汲取和借鉴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达74年之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辉煌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共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苏共在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德国,但在拥有2 000万党员时却红旗落地、失去政权。按照党员比例,苏共甚至超过我们党,但在苏共解散时“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这样的教训触目惊心!我们党必须深刻汲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防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局面重演。

二、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的重大现实价值与实践指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初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又深入阐述了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重大问题,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作出了具体而深刻的分析和判断,号召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由此可见,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指向。

(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征的伟大斗争,就必须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阻力和障碍,就会有激流和暗礁,就会有风险和隐患。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对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始终充满信心,同时又能正确认识到党在新时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已经发生重要变化,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势必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遇到各种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逐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狀况,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需要进行更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奋斗。

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局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全球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势必也会对我国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破坏活动,近年来更是企图通过网上意识形态渗透“扳倒中国”。为此,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题为《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讲话,告诫全党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7 〕。

(二)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1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人民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实属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人民愿望诉求、适应中国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风云激荡的历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树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数度风雨飘摇,历经曲折,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写下光辉的一页,但仅存72天,就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下失败了。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社会主义阵营一度兴旺辉煌,曾经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格局。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扛起了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旗,振兴世界社会主义,中国风景独好,堪为中流砥柱。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不断自省、警惕和努力。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对我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提出了质疑,受其影响,有的人想走回老路,有的人想走向邪路,有的人因过去的成就而居功自傲、懈怠不前,有的人则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畏惧退缩、等待观望。这些都是存在的隐患和风险,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三)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

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相互关系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6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党承担着领导民族复兴的重任,必须把自身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然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考验。针对之前一段时间存在的弱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建设的风险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要“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提出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重要论断。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逐步推进,党的领导弱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共识越来越强,党内政治生活日益规范化,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易,巩固政权更不易;功成名就时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不易;执掌政权后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易;承平盛世时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易;重大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易。邓小平曾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8 〕“作为拥有近8900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9 〕。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和建设的风险主要来自自身,一是我们党能不能保持团结、步调一致向前进,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二是我们党能不能保持廉洁、始终勤政为民,关系到党能不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要继续长期执政,这是最大的风险和隐患。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后五年,将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积累、增多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局势动荡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把防范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力争不要让重大风险出现,或出现了重大风险时能有效化解治理 〔10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对于进入新时代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鲜明的实践指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要防范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牢牢掌握的思想方法和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带领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的讲话精神实质,使其成为自己处理各方面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

(一)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必须维护核心、守住政治底线

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统一全党意志,为实现党的目标和纲领而共同奋斗。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其他方面建设。而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政治过硬是第一位的,政治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而站稳政治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是必须守住的政治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識,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必须尊崇党章、守住纪律底线

我们党是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11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给党的发展和建设带来风险隐患。各级党员干部要守住政治纪律底线,必须尊崇党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做到党章中规定的“四个服从”,尤其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使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对于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个人可能会有自己的看法,在讨论阶段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讨论、民主集中,一旦党中央作出决定和部署,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去做,不能因中央决定与自己想法不一致就敷衍了事,不尽心尽力去贯彻落实,这是不容突破的纪律底线。

(三)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必须勇于担当、守住责任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敢于担当,并将其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担当需要勇气,勇气来自于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责任感,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有部分党员干部遇到风险挑战绕着走,明哲保身、爱惜羽毛,存在一定程度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极力回避,不敢亮剑;面对矛盾上交下移,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惊慌失措,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推脱敷衍,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视之不见,不敢坚决制止。究其原因,有的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有的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有的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看不到风险挑战不算担当,应对不了风险挑战更谈不上担当,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应时刻保持“眼明心亮”,对各种风险心中有数;善于“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化解风险;精于“破旧立新”,探寻破解矛盾的新举措;注重“建章立制”,着力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把风险管控在萌芽状态。如果看到隐患视而不见、得过且过,遇到风险退缩躲闪、明哲保身,面对矛盾上交下移、推诿扯皮,就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其行为本身就是我们事业中存在的风险。

(四)坚持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必须清正自持、守住廉洁底线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只有守住这一底线,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一旦脱离了群众,就像安泰失去大地母亲的滋养,会失去力量和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11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牢记,如果在长期执政后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党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隐患。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牢牢守住廉洁底线,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持续保持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和创业环境。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6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全体共产党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和拼搏,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只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就一定能攻坚克难,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华丽篇章。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

06(01).

〔2〕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4-115.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0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8-02(0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N〕.人民日报,2014-04-27(01).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9〕本報评论员.党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N〕.人民日报,2017-02-16(01).

〔10〕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3-10.

〔11〕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01).

责任编辑 冯耀明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党的建设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