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雨水管理理念下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研究

2018-05-14初凤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初凤

【摘要】目前,节约水资源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话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将雨水管理融入至建筑与景观的整合设计中。基于此,本文将以水文分析、可持续利用为切入点,分析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从分析建筑场地、生成场地布局、景观空间布局三方面入手,探究基于可持续雨水管理理念下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方法,旨在能够优化建筑设计方式,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雨水管理;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建筑与景观的整合设计遵循可持续雨水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了建筑设计的方式,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雨水的合理管理与利用,能够将其用于浇灌、喷泉等多个方面,加深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1、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原则

为了能够在可持续雨水管理理念下,优化建筑与景观的整合设计,就需要遵循水文分析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等,具体内容如下:

(1)水文分析原则。为了保证建筑景观整合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对建筑场地的汇水分区、径流路径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场地的纵向设计。在此基础上,对于建筑布局、景观布局与道路布局,都需要以保护原绿地、水体为出发点,从而划分水体、绿地、道路与建筑等不同的功能分区。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保证在完成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以后,最大程度的保证水文状态不受到影响,通过合理引导、自然消纳等方式管理、利用建筑场地中的雨水,并以此取代以往雨水快排的管理方式,全面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2)可持续利用原则。基于对建筑场地水文特征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原渗水方式、排水方式不受影响,从而能够确保雨水可以完成自然渗透,实现雨水在建筑场内部消解的目的。基于这一前提,经过收集、处理的雨水可以用于建筑区域路面的冲洗、景观区域的浇灌等,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而在降水量较大的条件下雨水会自动流入市政的管网中。通过对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极大的提高雨水利用率,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1]。

2、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方法

2.1 分析建筑场地

以静态建筑场地为例,在进行整合设计以前,需要收集场地的基本资料,从而实现土地利用、植被状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分析,全面掌握建筑场地的整体特征。对于建筑场地而言,其地形地貌包括坡向、地形、坡度与高程等,而任何一项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建筑与景观的布局、结构等。具体而言,对于建筑场地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坡度。由于场地中坡度的大小与雨水的渗透量、流速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影响着地质的稳定性。如果场地的坡度小于3°,在该区域相对平坦且适合建立集水区;坡度的数值在3°~15°之间,则雨水的流速较慢,即雨水的渗透量较大,可以将其用作集水区;当坡度大于15°时,雨水的径流量较大,则可以将该区域作为收集区。

(2)植被。对于有植被覆盖的区域而言,可以实現对雨水的截流,加快雨水的渗透,可以降低洪涝灾害并增强水土保持的效果。在对建筑与景观进行整合设计的过程中,尽量保存场地中原有的植被,如果无法全部进行保留,则可以进行分期建设,从而缩短场地裸露的时间,减少暴露的面积。

2.2 生成场地布局

以GIS对建筑场地的分析为基础,能够得出汇水分区、地表径流、坡向、坡度的相关信息,从而为建筑、景观的布局奠定基础。在对建筑与景观进行整合设计的过程中,场地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筑布局。在整个场地中,建筑是最大的不渗水区,所以在确保其容积率的基础上,可以尽量使用紧凑型的设计方式,减小建筑区域的密度,从而提高场地中的绿化面积,并将其恢复至以往的自然状态。

(2)道路布局。在场地的建设中,由于道路与水体、绿地、广场、建筑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路面的总面积较大,占据了部分植被区域。但是,停车场、广场与路面却是雨水输送、收集的良好场所,所以在设计路面的总体布局时,需要结合场地的高程优化路面的布局,从而充分发挥其输送、集中的作用。

2.3 景观空间布局

通过对场地中地表径流的分析,并结合坡度、高差等因素,确定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布局,同时利用斜坡、洼地等地形特征,合理组织场地中的景观。如果场地中的地形相对平坦,则可以对其进行微处理,以人为的方式塑造地形骨架,从而实现对不同景观的规划,具体方式如下:

(1)绿地。在建筑景观的整合设计中,绿地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大的雨水渗透面,并且对径流具有净化与引导的作用。由于在整合与规划的过程中,绿地的形状、布局、规模均对场地的水文条件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场地的形状将绿地分为下凹式、平地式、上凸式,具体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完成设计[2]。

(2)水体。与绿地景观相同,水体景观同样是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重要因素,而其设计的方式、形态与雨水资源的利用、雨水管理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旨在设计水体景观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池塘、湖泊、河道等自然水体完成整合设计,同时还可以在水体景观的附近设置生态廊道,从而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

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雨水管理理念是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方向、基础,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以此实现雨水管理、利用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在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分析了建与景观的场地,结合实际需求生成了场地的布局,优化了建筑场地中景观空间的组织,实现雨水管理、利用的目标,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所以,为了能够践行可持续雨水管理理念,优化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可以将文中的方式落实在实际中。

参考文献:

[1]凌冰.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的系统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2]杜心舒.东北城市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整合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