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分析

2018-05-14杨继光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裂缝问题研究

杨继光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裂缝,因此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当重点防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本文先对现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技术管理策略;研究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问题概述

基于裂缝的不同形式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包括几种形式。比如,基于裂缝发生程度划分,主要包括表层、贯穿、深度等几种裂缝;而根据裂缝的具体走向进行划分,可将其分成横向、纵向以及网状等几种类型的裂缝。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且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则极易造成裂缝病害。综合考虑,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病害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1地基沉降所致

实践中可以看的,因地基上部荷载压力相对较大,或拟建工程项目地域多为软弱地质,所以地基受较大外力作用时会出现沉降现象。此外,因各地区地质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造成地基沉降幅度存在较大区别。基于此,地基上部位置的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因张拉力而形成结构性变形,甚至出现了裂缝问题。

1.2温度变化所致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温度影响主要包括两种,即内部、外部影响。对于内部影响而言,集中表现为水泥水化热影响。具体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最小断面尺寸也不小于1m,水泥水化热形成的热量无法及时的消散,以至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大幅度上升,当热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造成结构裂缝。对于外部影响而言,以气候变化为主。比如,夏季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浇筑完成以后未作保湿保养,高温条件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就会快速的蒸发掉,以至于混凝土结构出现了干裂现象。

1.3施工工艺所致

实践中可以看到,现阶段国内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多为一线农民工,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以及质量管理意识与能力,同时人员流动性非常的大。上述因素的存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土建施工专业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很可能存在着操作不规范以及施工技术不达标等现象。如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其结构裂缝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

2、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控制要点在于避免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问题的出现,除应当严格控制施工流程、规范施工技术要点外,加强裂缝问题防控至关重要。

2.1合理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配置前应当先优选构成材料,在此过程中应当比对多种原材料,保证构成混凝土的各种材料是最优质材料。在配置混凝土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配比,从而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经济性和社会性,因此需要在原材料选配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管控制。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合理配制原材料比例,减少水泥的用量,控制好水泥水热化温度。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水泥量,各种类型的水泥应当与环境、相对湿度及其保养时间相对应,如下表所示。

2.2加强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第一,模板施工。模板施工时应做好准备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对构配件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对场地杂物彻底清除,确保排水畅通。支架基础应当满足支模要求,验收合格后超平以及放线定位。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支摸施工人员的责任,由其负责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当派专员观察模板、控制支模等是否发生了变形,有异常时需马上停工,检查后再复工。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溜槽等方法来有效降低冲击力。模板支架需严格控制荷载,不宜多人同时作业,严禁熟料大量堆积。支模拆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对拆模时间严格把控,拆模前需申请,审批通过以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第二,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因泵送混凝土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模板兩侧也因此而承受很大的压力。对于这种情况,应当保证模板以及支架的刚度。混凝土配比、浇筑高度以及温度控制和速度等,都直接关系着模板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把握好模板整体施工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规范,对混凝土泵进行严格操作,应当严格培训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添加适量的水,将内壁充分浇湿,以此来防止堵塞问题发生。混凝土浇灌2至3小时后,对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处理。初凝之前,应当对混凝土碾压,直至混凝土收水完全后,再对其进行抹面处理。

第三,振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因土建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坍落度在180mm上下,实际浇筑过程中地泵应当同时以倒退状态浇筑,泵口应在接软管以后采取交合方式浇筑混凝土。其次,振捣方向以垂直为主,对钢筋密度较大处振捣方向倾斜,振捣点高度在50cm上下,混凝土的边缘振捣高度多为20cm。最后,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问题产生,上层振捣完成且下层尚未初凝时,振动棒插入深度以50cm为宜。振捣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时间、力度和速度,以免上层振实而下层有气泡产生。

2.3加强施工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化温度和混凝土水泥用量,笔者建议事先优化成分,以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防止出现裂缝。同时,建议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外加剂,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可以在混凝土中适量添加抗裂剂、矿渣粉等,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拉能力,而且在减少结构裂缝方面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需要强调的是,后期的保养工作也非常的重要。每次浇筑以后,除按常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外,还应当按温控技术措施做好保温养护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裂缝病害需严格防控,否则直接影响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为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当有裂缝解决应对方案,同时加强各环节施工技术要点控制,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其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雅丽,陈勇,俞锐,等.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J].建筑技术,2017,38(1):27-29.

[2]刘春林.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3).

[3]乔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4,(19):167.

猜你喜欢

土木建筑工程裂缝问题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浅谈土木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
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
浅谈水工结构工程裂缝成因及防治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砌筑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护之我见
预拌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