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工程预结算促进企业创效增收

2018-05-14王焕梅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

【摘要】工程预结算是确定与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造价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如何做好工程预结算,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使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广大造价人员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一方面阐述了如何完善预结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对如何做好工程预结算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提升预结算工作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预结算编制

1、加强预结算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及目标得以高效完成的关键,更是全员共同参与并遵守的规章与准则。而全面、准确的预结算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结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预结算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1成立预结算科室,落实岗位责任制

目前,很多小型施工企业为减少成本投入,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结算科室,且未配备造价专员,通常是在有工程项目时就直接聘用社会上的预结算人员,完成后就解除聘用关系。这就导致一些预结算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与主人翁意识,很难立足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从表面而言虽然节省了开支,但是由于预结算人员不端正的工作态度,致使预结算编制存在较多漏洞与不足,严重影响工程造价,间接的提高了施工成本。而有些施工企业虽然设有专门的预结算部门,但相应的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且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约束机制缺失,致使一些造价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从而使得预结算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预结算队伍,组成专门的预结算科室。同时,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造价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工程预结算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并在确保预结算工作精准度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1.2提升造价人员综合素质

我国于2003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程实践后,建设部又于2008年7月9日发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但结合目前多数地区的现状来看,在大力推行应用清单计价的同时,定额计价模式仍同时并存,而由于定额计价模式应用已久,致使一些施工企业的造价人员过度依赖定额计价,对清单计价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因此,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对此,可定期聘请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加强对造价人员的培训,确保其既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又兼备精通巧算的技能水平,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同时,还需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能力,扩展空间思維,提升读图能力。如此,才能确保预结算工作的真实、准确,进而提高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1.3建立健全预结算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并通过定期考核,对造价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检测,以有效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良好的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在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中,预结算管理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并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做好预结算工作。这就需要同步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真正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充分激发造价人员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的创效增收提供保障。

2、强化预结算编制能力,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

2.1深入工程现场,广泛搜集、准备工程资料

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工程变更签证等,均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因此,要想获得准确的施工现场资料,就必须要深入施工现场,广泛搜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类资料。然而,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中,甲乙双方经常会因竣工结算而引发一些争议。究其根本,均是由于对施工现场不够了解,以至于所收集到的工程资料信息不全面、不准确,而乙方提供的工程资料甲方又不充分认可。因此,必须深入施工现场,一方面可以收集到全面、可靠的工程资料,如工程地质报告、施工标准图集以及设计图纸等;一方面可以熟悉施工现场环境,透彻了解施工工艺、具体措施及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搜集并明确现行的工程计价依据,包含有定额、工程量计价依据、当地材料参考价格等;同时,能够协助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顺利完成现场签证,促使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大大提升,并有效减少因工程资料问题而引发的争议。此外,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现场,更容易将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图纸对照实际工程,避免出现工程量多算、漏算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预结算能力。

2.2熟悉行业政策法规,预算结合施工

工程预结算除了要计算工程量,还要套用定额单价,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定额编制说明、附注以及包含内容予以充分掌握,对定额子目分项步骤要做到熟记于心,并能熟练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图纸,尤其是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有足够透彻的了解,熟悉工程总况才能在预结算时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详细内容,并熟悉定额解释等一切与建筑有关的政策法规,然后结合工程招标文件与工程合同,做好工程预结算的编制工作。

2.3熟悉计算规则及方法,重视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计算作为施工图预结算编制最为关键也是最为繁琐的一个环节,由于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因此,也是最容易出错、耗时最多的一个环节。而工程量计算作为整个预结算工作主要数据的基础来源,其数据是否准确、全面,直接决定着整个预结算工作的精确程度。因此,为防止出现多算、漏算、重算,必须要对工程量计算规则、方法及计算顺序等了如指掌,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无误,从而为工程预结算提供数据支持。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熟悉施工图纸比例。造价人员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对工程的所有施工图纸比例及全部的变更签证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还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懂得施工工艺、熟悉工艺流程、明确施工操作规程,如此,才能按照定额的相关规定合理划分项目。

其次,熟悉计算规则。对工程量计算规则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同地区的计算规则会有所差异,因此,预算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当地计算规则,熟练掌握并做到熟练应用。对于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并存的,一定要相当熟悉两种规则,避免计算工程量时的时间浪费。

另外,熟练掌握计算技巧。计算技巧就是要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将一些数据按照“一次算出,多次使用”的原则,编制成为不同的数据表,并在后续的计算中合理应用数据表中的数据,以此来避免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例如,在对沟槽工程量进行计算时,可以编制成Excel表格,在录入长、宽、深及放坡系数等参数后,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工程量结果。

此外,合理组织计算顺序。为防止出现重复计算,节省计算时间,计算步骤一定要科学合理。例如,在进行房建项目工程量计算时,门窗洞口面积与砼分部工程量的计算,应先于墙体工程量的计算;先计算出各部位砼的工程量,然后运用已知数据得出各部位的模板面积。通常,工程量的计算可依照基础部分→砼部分→门窗部分→墙体部分→楼地面部分→屋面部分→装修部分→附属工程的顺序予以进行。

最后,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应用Excel表格,准确使用计算公式,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要做到细心、谨慎,不多算、不漏算,确保工程量计算结果的精准无误。

2.4熟悉定额与计价规范,准确套用定额

采用定额计价计算工程量时,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套用定额单价,而是要根据定额说明、工程项目以及单价组成等准确套用,对于定额中缺项,又不在换算范围的,如若没有定额可进行套用时,可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编制补充定额并经审批同意后执行。采用清单计价计算工程量时,要编制属于企业自己的定额,要有健全的市场价格调查体系,要熟悉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名称、内容、特征、单位等,并对清单项目组价的实际内容,做到全面而又准确。

2.5熟练运用算量软件,提升工作效率

随着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手工算量已无法满足当前工程行业的需要。而各种造价软件,如神机妙算、鲁班算量、广联达等的不断升级、完善,也为工程量计算以及定额套價提供了许多便利,并在减少人工算量的基础上,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造价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熟练运用算量软件,提升工作效率,为预结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预结算是一项极为细致且较为繁琐的工作,预结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及工程成本的控制。并且,合理的预结算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后期的二次经营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应加大对预结算工作的研究力度,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促使预结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为企业的创效增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达林川.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编制要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25-26.

[2]张南平.工程预结算编制与造价审核的思路构架和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6):196-197.

[3]杨新红.加强预结算编制队伍建设提高工程预结算质量[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2):51-52.

作者简介:

王焕梅,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
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的金融资产化管理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幼儿园园长管理方法探析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社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浅探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高速公路梁场管理制度标准化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