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简析
2018-05-14望开磊
望开磊
【摘要】本文简述了生态城市的定义,介绍了当前城市规划设計中关于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及要求,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应该关注的重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生态规划
本世纪初全球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半数,标志着人类进入城市时代,而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都被认为与城市问题相互关联。生态学自建立以来,一直将城市——这一集人类生态系统之大成的范畴排除在研究领域之外,直到田园城市概念的提出,才第一次确切提出了城市与周边生态环境的概念,而生态城市这一理念,则更是在西方各国经历战后高速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之后,才逐渐被重视。
1、生态城市的定义
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沈清基(2009)提出,“生态城市规划是以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调控一定范围内的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生态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居环境水平和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规划类型”。
生态城市在规划中不仅要对经济、文化等功能的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布置,同时在规划建设中兼顾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实现城市的经济、文化、环保的有机结合。在生态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个元素之间互利共生,总体而言,生态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和理念,是和扩张的、高能耗的、不可持续的、高污染的等概念相对应,涉及到生态、环保、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
2、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及总体要求
2.1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在生态城市规划领域也不例外。生态学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学科,既有技术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因为人工环境的加入,其综合程度、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只有综合各个学科类型,充分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性,才能认清生态城市的基本特点。
(2)政策性
城市生态学有很强的政策属性,这和城市规划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政策密不可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归根到底是运用政策的手段,对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各种人类活动予以约束和调节。以碳排放交易为例,正是用到了政策工具,对产生污染的城市建设活动予以了调节,政策的执行的力度和方向也将极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方向。
(3)实践性
生态城市规划不同于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项构建于生态系统,研究生物体及其周边环境的学科,具有强烈的自然科学属性,而城市规划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生态城市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在生态城市规划实践领域,涉及到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区与生态小区、生态社区建设、生态市政设施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无一例外,都是和城市建设活动相联系,只有在规划建设实践中,生态城市才能被建立起来。
2.2生态城市规划的要求
(1)整体性要求
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极其复杂,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重点关注整体性原则必不可少,应该避免各个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矛盾和冲突。此外,这种整体性原则还需要关注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协调统一。对于城市发展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有效协调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需要在具体规划设计中予以详细探讨。
(2)节能环保要求
城市消耗了绝大多数能源,形成了绝大多数的污染和排放。在当前城市运行发展中,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问题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多关注物质空间形态,而对能源消耗关切不够。在城市选址、产业选择、功能布局、综合交通规划和交通战略确定、能源供应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能源与环保问题,这些领域,正是未来城市规划应该加强的重要议题。
(3)人本要求
生态城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即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关注人本性,打破规划建设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病。以街道规划为例,过去在道路建设中,往往考虑交通流量和车行要求,而生态人本理念的道路规划,则应该更加注重对行人环境的营造、对道路排水、海绵城市等领域的关注,改善出行环境尤其是慢行环境。
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简析
3.1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策略
绿色交通是生态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步。近年私家车的数量极大的增加,带来城市整体能耗的提于污染的增加,这也是形成持续雾霾的重要原因。绿色交通的建设,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1)鼓励公共交通;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尾气的排放量;(2)鼓励绿色交通,营造良好舒适的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3.2城市能源利用绿色化探索
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能耗,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议题,而这就需要考虑绿色能源的应用,绿色能源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开发,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3.3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
(1)加强对城市绿化系统设计的重视
在我国老旧城区,普遍存在绿地缺失的问题,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适当提升老旧城区的绿化设计。在具体方案实施阶段,应用适合城市气候及环境的植被,将老旧城区内的绿化做改良与提升,同时结合绿化建设,同步进行生态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强城市生态廊道系统的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要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还要为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空间。而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为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保护,解决了因绿地斑块的减少而形成的生物“孤岛效应”。因此,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生物的种群以及群落的完整性。此外,城市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轴线,能够有效连接城市各区域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可达性和观赏与游憩功能。
结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新的课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化、可循环的文明生态城市是众多城市规划和设计者以及城市建造者应该研究的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建设生态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未来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