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丽乡村”为先导的片区规划设计分析

2018-05-14于学勇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聊城美丽乡村新农村

于学勇

【摘要】以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聊城市冠县范寨镇美丽乡村片区规划设计,总结新形势下我国农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聊城;美丽乡村;新农村;片区规划

自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以来,“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安吉模式”便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格局。[1]随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针对新农村建设继续发力,直到2015年6月1日GB/T 3200-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国家层面的正式规范和指导文件。与此同时,山东省借力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DB37/T 2737.1-2015《山东省地方标准——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引领和指导着山东省农村改造规划工作。

1、聊城市冠县范寨镇片区规划设计概述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作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市依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西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地级市,这为聊城市周边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聊城市政府依据《山东省地方标准——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发布实施了《聊城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并加速辖区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方案》指出,美丽乡村片区规划要“坚持分类施策、连片治理、分批滚动推进”,并坚持以“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科学规划、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连片治理、分批实施;标准建设、示范带动;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为原则,着力打造以环境整洁为基础,进而实现生态文明,最终形成美丽宜居的新乡村。[2]

范寨镇位于聊城市冠县东北部,下辖36个行政村。范寨镇美丽乡村片区规划包括孔里庄村、祁家务村、胡里庄村、赵里庄村、戴里庄村、张坊村、温庄村、西纸纺头村以及片区周边环境,规划年限为2017-2025共计9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侧重于近期旅游开发。片区规划以《方案》为导向,属于专项性的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后期范寨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规划、项目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施依据。

范寨镇美丽乡村片区是聊城市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发展趋势、提升城市形象的试点规划。基于长期总体规划的定位,范寨镇片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片区未来建设发展提出综合性解决方案,意图将范寨镇片区打造成为集居住、旅游、人文、生态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体,全面优化传统农业模式,打破单纯针对某个村落进行村容村貌整改的误区。

2、“美丽乡村互联”的宏观规划核心理念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指“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且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由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发展而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规划与乡镇城市化建设割裂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很多村落开始被孤立、被边缘化。但“乡村”不应该是个特指,而是一个群体,美丽乡村更应该是“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的乡村聚落环境”。范寨镇片区规划着重于加强村落之间的联系,以交通互联、景观互联、生态互联为核心形成一个美丽乡村互联网络。

2.1交通互联

道路是实现交通互联的首要载体,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乡村硬件条件的基础性工作。范寨镇片区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完成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村级干道的全面硬化,但道路功能性不足、次要道路不规整、缺少停车场、村内支路坑洼泥泞仍是交通方面所存在的显著问题。针对这些现实情况,规划方案为范寨镇片区重新进行路网规划,利用现有道路、新建必要道路、拓宽主要道路,最终形成以主干道为轴线的辐射式路网,通过次干道的横纵排列串联起8个自然村,并与村落中的支路相连。

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也是一個区域的骨架,成为不同区域间的连接纽带,除通行外还有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人群交流等附加功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范寨镇片区的一体化定位将乡野景观纳入乡村旅游观光业发展,旅游观光流线以道路网为基础,综合片区内现有景观要素、拟建景观要素,将滨河道路、田间道路、村间道路、村内主要道路顺次连接,形成合理的旅游观光流线规划,为来访者打造一个流畅、全面的乡村文化体验过程,也为后期的中观和微观景观设计指明方向。

2.2景观互联

范寨镇水资源丰富、河道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农村、农田、农业、自然交相辉映。但就目前来看,这些自然景观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河道周边杂草丛生,堤坝和密林将水系、道路、农田、村舍割裂开来。规划方案充分发挥河道的纽带作用,借助水系和道路两个带状元素,构建丰富的滨水景观,形成片区内的景观互联。同时利用河道滩涂等非农耕用地,借助片区长期规划的优势,分步实施兼具雨水收集、水资源涵养功能的养成性湿地景观的建设,突出乡野情怀、辅助农业灌溉,并可对于片区内微气候的调节起到促进作用,使美丽乡村片区成为弥补生态失衡的城市“绿肺”。

2.3生态互联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3]

生态文明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就美丽乡村建设而言,至少应该在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环境生态为出发点,留住青山绿水,用乡村包围城市来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以文化生态为核心,让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形成新常态,依靠村落间的互补融合促进地域性乡村文化的稳步发展;以产业生态为有力保障,通过深入规划着力打造分布合理、相互补充的美丽乡村“产业园”模式,推进“三生”(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4]

3、能凸显村村特色的中观定位

即使同一地区的村落,也绝不可能完全如出一辙,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聚居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并通过群体生活最终形成特有的生活模式。對每个村落的针对性设计,应该最大限度的保留它的“原真性”,“原真性”不是对完整原状的刻意追求,而是在历史延续和变迁中所形成的传统乡村形态。[5]对范寨镇片区的宏观把控是美丽乡村规划的先手工作,范寨镇片区内的村落分布已经为规划中的功能区分布提供了先天条件,而且8个村落各具特色,针对每个村落的特色凝练是整个规划设计的核心所在。

3.1孔里庄村——百年古建展览群

范寨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孔里庄村内遗存了不少民间住宅建筑,大都以土坯和砖石结构为主,它们不仅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成果,也是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代表。农村建筑特点鲜明,在农耕活动中形成特有的院落形式和房屋结构。但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民公寓式、别墅式建筑规划与设计成为住宅改建的主流,很多农村走上模仿城镇住宅的道路。[6]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推倒重建,更不是退村还耕,规划设计中对城镇住宅模式的模仿正在吞噬着人文地理的重要载体,乡村历史风貌不能演化为展板上的图片,这是人类文明的消退式发展。

孔里庄村的老旧院落是孔里庄村历史的体现,应该本着“保护为先,利用成景”的原则,对于能够体现地域风貌的院落和建筑,无论是住宅、祠堂、会所、城楼,都应该加以针对性的保护。与休闲广场等形式相结合,纳入“百年古建”展览群,成为孔里庄村的特色景观。在新住宅设计中,仍然尊重当地农民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居住习惯,在原有宅基地上开展适应当地气候、经济与民俗文化的农宅,使其与传统院落相得益彰,实现“景村融合”。

3.2胡里庄村——以肌理为骨架留住“乡愁”

2014年2月7日山东省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通知》中指出,乡土传统文化体系的毁坏会带来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的消失,造成文化发展脉络的断层,造成永久的、无法弥补的文化损失。[7]美丽乡村的实现不是以传统村落形态的消失为代价,村落的形成是当地自然、地理、人文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特有的脉络。村庄肌理是架构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乡村聚居格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历史文化价值,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岁月长期浸润和沉淀所形成的,与村庄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是村庄活的历史。范寨镇胡里庄村落四周被河流围绕,东西主干道贯穿整个村落,农宅因路网的切割呈块状分布,河流、小溪池塘交错,桥梁成为村落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但因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少河道已经断流、干涸。

胡里庄村的肌理规划中可以引入“斑块—廊道—基质”理论进行设计分析。如果将整个村落视为基质,那么所有农宅建筑、池塘、场院即为斑块,而河流和道路即为廊道。在自然发展的基质中,斑块和廊道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村落肌理却是聚居的人类长期活动的结果。留住“乡愁”,不仅要留住对家乡的思念,更要用熟悉的原始形态留住那份归属感。一个新的城市会给人很大的陌生感,因为我们不熟悉它的肌理脉络。在规划中,有选择性的重建村落肌理形态,并进一步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产业,以“乡愁”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从根源上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4、“景村融合”的微观规划设计理念

以第三产业的磅礴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增收,建设稳定、健康的现代农业是国家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特色的体现,充分发挥乡村接近自然、保留自然的特点,着力构建“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8]实现村景与村景、村景与野景、野景与野景之间互联交汇。将乡村景观资源整合利用,要在视觉上实现“景村融合”,打造一个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的美丽乡村片区,避免因景观断层而割裂片区整体性,回到以村为单位的独立发展模式。

乡村景观是聚落性景观、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的有机统一,美丽乡村的最终实现仍离不开微观层面的细节设计。微观层面的细节设计需要从景观节点、植物配置、公共设施、功能分区、导向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考虑。借助交通流线、景观轴线的规划,以“景村融合”理念为先导,通过景观节点的串联组合与合理分布、本土植物的选用、标识性景观的构建,使美丽乡村片区不仅停留于规划层面,而且要落实到设计视觉呈现的各个细节方面。在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基础上注重村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真正实现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的村落集群。

结语:

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凝聚了政府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决心和力量,美丽乡村建设更是一项涉及广泛的新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聊城市冠县范寨镇美丽乡村片区规划,是一场需要时间检验的乡村建设实验,仍然需要在以后的提升进程中继续调整,最终实现让美丽活化在乡土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轩.美丽乡村的“安吉模式”[J].乡镇论坛,2015(2),6-7.

[2]聊城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Z].

[3]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理论月刊,2013-9,165-168.

[4]魏卫,何蓓婷.“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园创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63-68.

[5]樊信友,蒲勇健.乡村旅游原真性开发的博弈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129-133.

[6]仝晓晓,熊兴耀.传统农宅生态理念视域中的新农村住宅设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6),159-164.

[7]关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通知[Z].鲁文发〔2014〕61号.

[8]樊亚明,刘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设计,2016-4(32),97-100.

注:本文为横向课题“城镇化环境视觉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聊城美丽乡村新农村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Discussions about two models to differentiate options
聊娃儿聊聊城
花糕,我爱摆弄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