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谷特色产业小镇模式
2018-05-14向锋
向锋
2017年,是特色小镇风口之年,全国各地特色小镇项目“野蛮生长”,我们需要冷静审视“特色小镇”成为房地产“网红”的一些经济逻辑和市场站位。我将从宏观微视角来进一步解读小镇建设的发展逻辑和脉络。
一、特色产业小镇提出的战略意义
特色产业小镇是一二线城市再城市化调结构的承接载体。
中国正处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人口持续集聚,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集聚态势分化明显,一二线城市面临人口、环境、资源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因此,一二线城市的的再城市化势在必行。而再城市化的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新生产力和发展体系。通过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将低效产业挤出,给高效产业腾笼换鸟,来解决资源产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窘境”。伴随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资源配置也将重构。挤出的产业和溢出的资源,需要承接,在此背景下,特色产业小镇作为承接载体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特色产业小镇是构建三四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引擎。
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此次提出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化,将会使三四线中小城市及区域性中心城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四线城市的再城镇化,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其一,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其二,完善城市生活配套服务体系;其三,建构城镇化发展新的产业引擎。再城镇化总结过去城市化进程经验教训,改变以土地城镇化的造城发展模式,开启产业城镇化发展新模式。重点就是以产带城,塑造产业发展引擎。通过产业资源要素导入,构建围绕产业发展的城镇建设,成为三四线城市必由之路。这样,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解决资源错配,同时,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强化区域比较优势,就地盘活存量资源,实促进产业升级。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特色产业小镇是解决经济不均衡、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抓手,是产能转移的载体,也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机遇,更是培育新经济的摇篮。
目前,特色产业小镇发展模式遵循“特色牵引、市场主导、产业支撑”为原则,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独特优势,呈现带动有效投资增长、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改革创新迈向纵深等一举多得的“溢出效应”。在梯度发展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小镇培育。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极化一个高梯度地区(建制镇),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极化效应可以产生以下作用:第一,形成极点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区位优势有利于经济活动的集聚,使各种产业活动之间的协作配合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可能,从而带来了各种费用的节约,产生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大大增强极核的竞争力。第三,乘数效应强化了极点的极化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完善,大大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稳定性。第四,极化效应不仅使极点集聚人、财、物,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往往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因此,特色产业小镇才是解决经济不均衡的重要抓手。
从社会学角度上说,特色产业小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
特色产业小镇成了城乡之间的转化器,成为就城镇化有效载体,同时,用承接的城市资源盘活乡村资源,打造有生态、有生产、有生活,既有城市生活品质,又有农村独特乡愁的别样天堂。
二、特色小镇与产业升级和资源配置关系
1、产业升级与资源适配性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得到了改善,但依然存在较严重的资源错配。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帕累托最优的,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要素会从投资回报率低的部门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部门,直到各部门边际产品价值趋同。基于这一微观基础得到资源有效配置的判断标准:当狭义口径行业内的所有企業的边际收益产品相等,意味着该行业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当行业内不同企业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呈现出横截面差异,意味着该行业存在资源错配。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得到了改善,但依然存在较严重的资源错配。
资源配置错配,我认为从两个维度归类,经济学理论体系认为非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一定会造成错配,而且滋生了寻租和腐败行为。而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也出现了“市场失灵”的资源错配问题。而从认识论和实践论角度来说,主观上,市场和人认识事物的有限理性是资源错配的重要因素。客观上,资源自由流动过程中成本差异因素造成错配是现实存在的。就好像我们无法找到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样。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恰当的产业政策导致资源错配。绝大多数产业政策失败是因为政府所要支持的产业违反了比较优势,这些产业缺乏自生能力,需要政府长期的保护补贴,这就导致了资源错配。
因此,我们认为资源错配无法避免,我们需要最小的付出成本来换取资源错配的效益损失。
2、产业升级与资源配置相关性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当下的社会经济结构,面对两大挑战,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供应端”不适性,使得生产与消费产生结构性矛盾凸显。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释放。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产品和服务冗余过剩。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紧缺在当今中国处于并存状态。内需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产业代表供给,消费意味需求,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之间存在相互积极影响的关系。消费升级则提供了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动力,产业升级又进一步引导消费升级。
从资源配置的视角下,我们审视产业升级的动力或基本条件是要促进产业升级,需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有技术改造及机制转换,任何产业升级,离不开技术及机制创新,这是产业升级的必备条件。第二,全要素资源的重配进入意味着需要满足产业升级的资源配置条件的结构性变化,这是产业升级基本原料。第三,消费驱动与升级对产业升级有催化作用。第四,从新结构经济学中来看,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就相当于载体,承接产业升级。第五,竞争性驱动来源内部逐利性和外部竞争挤压性产生的发展动力。产业升级与资源配置优化相辅相成、高度关联。
产业升级的深层次本质是资源配置水平的提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的结构性调整必将倒逼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全要素资源配置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要素的配置都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
3、产业升级与资源配置协同效率
战略运营配称是产业升级与资源配置形成协同效率的核心因素。我们常说,战略正确和运营能力的协同,决定了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的效率。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配称是创造竞争优势最核心的因素,确定企业定位目标和产业发展路径。所谓“运营配称”系统,是基于差异化定位选择的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就是一套发展动力总成。
战略与运营的结合,其目的是就是形成差异化战略,构筑竞争壁垒,是一种外部视角。有效的“配称”能够让公司在特色产业小镇产业运营上打造强大的、环环相扣的紧密联接。要使战略定位更加健全,并难以被竞争者模仿,就必须进行“取舍”,必须考虑所设定的竞争方向是否与竞争者不同。“取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并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效的“战略运营配称”能够让公司在特色产业小镇产业运营上释放最大的经营绩效。
4、特色产业小镇中产业升级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罗辑思维2018年提出枢纽脑洞,强调枢纽的价值。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是中国全球经贸循环有效运转的必须结点。特色产业小镇就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枢纽。链接城市溢出资产性要素与乡村资源性要素的重构。实现生产要素激活,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重构。特色产业小镇具有主动调整资源配置结构的能力。
政府主动性参与特色产业小镇资源配置经营活动,起到积极有为的作用。林毅夫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中倡导“有为政府”,认为政府应该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帮助私有部门确定和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通过连续的产业升级来实现快速经济增长。当然,其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于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因此,政府参与引导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其实,就是解决资源导入的外部性问题。也说明政府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存在成本,最大的阻力在于内有利益格局、外有市场格局,格局的固化使得破旧立新的动力不足。而作为特色产业小镇,天然具有最小的阻力和成本和最大的产业创新升级动力。
特色产业小镇不同于产业园区或产业新城,它的社会性使其有别于园区经济性的呈现特质,多产融合、多维运营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多样性。其次,它也有别于产业新城的大尺度空间,这种小而美有助于塑造更适合交流、社交的场景和更具有独特气质的小镇文化。这种产业的经营呈现方式具有独特性,反而更利于张扬文化气质。
此外,通过运行有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落实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举措,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就是当前最大的政策。通过特色产业小镇的建设,调整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发展要素,实现产业城镇化发展,改变以土地城镇化的羁绊,也对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很好的支撑。
三、云谷特色产业小镇模式解决方案
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是系统工程,既需要专业的细活,更需要跨专业的绝活。要有工匠精神,要慢工出细活,要精雕细琢,要去城市化的火气与浮躁。没有一支专业复合独具匠心的优秀团队,是难以出精品的。而中国云谷正是这一支专业的队伍,是国内唯一以“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和产业小镇的集团公司。中国云谷特色产业小镇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第一,改善外部性条件。首先,在小镇位置选取上,要首选具有一定产业集聚度的区域,要符合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找到最适合的项目或者企业种子;其次,通过云谷的规划重构产业升级发展路径,使得能够优化成长,能輻射带动新枝,也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效益;进而通过和政府共同极化这个高概念产品,打造高梯度区域。在除了自身“纵向”产业链的壮大完善外,还要在“横向”完成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的聚集,改善外部性条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规划及功能性统筹、营商环境及经营生态构建的三位一体化效应来实现小镇的最优趋化。
第二,注重全要素资源配置。围绕规划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性产业平台和围绕产业经营构建全产业链社会性的小镇平台来实现全要素配置资源。
第三,注重生产运营环节全价值服务构建。在生产运营环节进行全价值服务,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来实现管理赋能;孵化器公司进行创新主体孵化;金融中心做好金融支撑,做强主业。共同构建起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体系。
第四,注重夯实高价值环节。提高技术储备及转移,通过技术转移中心,来推动产业升级;在价值变现通道上,中国云谷通过交易所中心来打通交易环节来支撑主营业务,并通过获取大数据的方式,来支撑产业升级。
中国云谷特色产业小镇通过空间配置、功能性配置实现产业运营外部环境建设,通过产业运营实现产业内生动力增长,通过渠道打通及价值变现来对接消费升级、获取数据、动态调整资源与产业最优配置。云谷的特色产业小镇,是产城融合、产融结合的新型城镇化的最佳示范,是承接资源,优化配置,以产带城的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品牌。
四、结语
目前,中国云谷20余个特色产业项目,重点聚焦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带,在产业园区运营和产业金融服务层面远远领先行业,获得了40余项示范园区称号;运营投资的玫瑰小镇、森林小镇、渔业小镇、钢铁小镇、时尚家居小镇、螺杆小镇、石榴小镇几乎全部获得了省市重点扶持,项目所构建的产业集群年产值数千亿元。作为特色产业小镇最优秀的运营商,公司业务深入200余个最具特色产业潜力的市县区域,聚焦大农业、大健康、大文化、高新科技、轻工智造5大产业,为地方提供产业集聚、资本集聚、资源集聚、人才集聚、地产开发、金融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升级、渠道整合、营销策划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运营服务。未来,中国云谷将继续以一流的产业运营和金融服务,帮助杰出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取得更大成功,为国人提供宜业宜居宜养的智慧产业特色小镇。
(本文作者系国房协文化地产委员会 副秘书长、中国·云谷 产业研究院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