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清山水画隐逸思想微探

2018-05-14韩秉华

书画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山水画

韩秉华

内容提要:梅清的作品大多是他归隐山林后所画的家乡宣城和黄山一带景色,尤其是以黄山题材的作品为多,得黄山之神韵。本文通过分析梅清隐逸思想的产生原因,找到梅清山水画作品中的隐逸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体现。

关键词:梅清;山水画;隐逸思想

梅清(1623-1697),字渊公、远公,号瞿山、梅痴等,安徽宣城人内,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祖上也是累代大官。清顺治十一年(1654)梅清中了举人,尔后四次北上会试,皆名落孙山,科考的失利、政治上的落寞和心的疲乏,让他心灰意冷。“瞿山老风尘,三年一行役。浮名走天下,纷纷复何益。誓归南山南,吾自适吾适。”梅清反省后决定远离仕途,隐逸山林,寄情书画。虽然梅清远离了仕途,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内心深处是没有憧憬的。他转向山林,过着隐逸的生活,并将自己的抱负寄于书画。他用文人墨客的目光审视人间仙境,用画家的笔墨渲染美景。

一、隐逸思想的产生

“隐逸”这一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隐,蔽也;逸,兔善逃也。”概括说来,贤人隐居山林的这种避世的行为称为隐逸。隐士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更重于“隐”,可隐于山林也可隐于世,隐在于心境和态度。隐士大都与众不同,愿意放弃官职成为不仕之人。

二、梅清隐逸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从明朝中叶开始,经济迅速繁荣,徽商对书画名迹的追求到了“常以家中有无书画定雅俗”的程度。明末清初的徽州,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较有规模的画家群体,确是得益于民间丰富的古代书画藏品。画家们能够晨夕观摩,自然也就拓展了他们的艺术视野。庄子提倡的“出世”“逍遥游”等都成为文人画家的精神导航,受到庄子哲学潜移默化影响的文入画家们,不仅隐居山林,在绘画中也透露着隐逸之风。

(二)主观原因

从画家自身来说,作品带隐逸风,有多种可能性。第一种是画家本身为隐逸之士。由于当时的政治险恶,文人雅士隐逸于山林,长时间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对山水的特殊情感会油然而生,于是便通过画笔将自己的感情通过绘画阐释出来。第二种画家为遗民画家,他们通常遭遇仕途不顺、国破家亡的困境,于是寄情于山水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这类隐逸画风中通常还带有悲壮的味道。笔者认为梅清是在明末清初这一历史环境下,面对朝代更迭的现状,又遭遇“四次会试”落榜,最终走向了隐逸之路,游览山川,寄情山水。

陈传席先生认为:“从山水画产生起,历代隐士对山水画的发展贡献最大。”梅清隐逸在山林中,与自然为伴,长期下来对山水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描绘的对象也取材于名山大川、亭台楼阁等。山水画作为文入画家内心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成为隐逸画风表现的有力途径。

三、梅清隐逸思想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一)隐逸风格初见(师传统)

黄宾虹说过:“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梅清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他临摹了许多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梅清的画作中多题仿某某之笔意。《溪山闲适图》中题跋:“溪山闲适仿石田老人笔意。”该图为长卷,山石勾皴用笔强劲有力,树木点法厚重,与沈周的画有相似之处。他对传统有着很好的理解,学古人但不为古人所限,追求古人画中之气韵。他刻的三枚印章“我法” “古人在我” “不薄今人爱古人”,都表明了他对古人作品的态度和自己力求创新的思想。

(二)隐逸风格显现(师自然)

梅清在师古人的同时,也师法自然。梅清两次登临黄山,几乎游遍了黄山三十六峰。他注重对自然的直接写生,多以黄山为题材,黄山也为他提供了灵感。钟灵毓秀的黄山景色跃然纸上,画面秀润清远。他用笔灵动,用墨老练,意境空灵清远。

《黄山图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涉及黄山十六景。他根据不同地方的景色,采取不同的线条勾皴山石,用不同的技法表现。王士祯说他“画松如画石”,他画的松用奇绝的笔势勾写树干,松针施以淡淡花青,远山用清墨一笔写出,具有透明感。《宣城胜览图册》刻画了宣城一带的风光,二十四图的童法布局和用笔、用墨丰富多变,不但有各家的笔意,而且能够将情感与墨韵融合。

(三)隐逸风格成熟(中得心源)

“无此画兮山不出,无此山兮画不出。”梅清在画面中传递自己的心境,使观者有身临其境、超脱于世的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梅清一直以真实的景物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师法自然,但不是单一地模仿自然,而是在获得自然给予外部条件的同时,更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注重自己的创造,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梅清的山水画,从画面的写意自然、笔墨语言、经营布局再到意境的营造,都是经过梅清独具匠心的处理,生动地表现自然神韵,也表达了梅清的真性情。

梅清年少时纵情诗酒,性格豪放,所以画面也大胆豪放;45岁左右,走向清静的境界,抛弃功名利禄,进入山林,画面清秀润淡;后期,两上黄山,黄山景色使他逐渐忘却仕途功名,悦目自然之境,画面流动豪放,酣畅淋漓,并且保留了清秀的风格。大自然的山水,融入梅清的胸怀,通过绘画表达流露出来,形成了梅清独特的风格。

四、总结

梅清师古人,集百家笔墨于一身;师造化,得山川之神韵;探索融合古人笔墨和自然胜景,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山水画,中得心源。虽然当时的社会没有给梅清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但是梅清选择隐逸,投身自然,在艺术领域提高自己。他不受当时画坛的约束,敢于做出突破,找到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终于在艺术道路上被世人铭记,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穆孝天.梅清[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袁之明试论梅清[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4]陳克义传统山水画中的别样光芒:论梅清绘画的艺术特色[J]中国美术,2014(3)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