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空万里外 收放咫尺中

2018-05-14秦金根

书画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草书用笔王老师

秦金根

王天民

笔名海风。1944年生于安徽省涡阳县。浙江台州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天民书法与写意山水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创作专项课题高级研修班导师。曾任八大山人研究学会理事、安徽省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多次出席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与艺术交流。书画作品为国内外多家美术博物馆收藏。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其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90多万字)。曾出版专著《艺术概论》《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王天民书画集》。

“王天民先生的绘画和草书有其通性,其写意山水以理入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继承了传统文入画精神。以看草书的眼睛看,在这些画当中,完全把草书的很多特点体现出来了,那种狂放、奔放不羁、激情等个性张扬的方面都表现了出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个绘画是表现主义的,表现真情实感,体现了他的修养和学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邓福星先生在王天民老师的艺术研讨会上如是说。我深以为然。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是在201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美术学科建设论坛暨邓福星美术学思想研讨会”上,返程时正好同去火车站候车,于是有机缘和王天民老师单独相处。王老师有长者风,然非常朴素。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他与我是安徽老乡,曾在阜阳师院任教,后调往台州学院任教授,现在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法与写意山水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创作专项课题高级研修班导师,在传统书画领域有很高的建树。

第一次认识王老师的书法是在那次研讨会离别后他写给我的—封长信,其洋洋洒洒的文字和激情澎湃的草书讓我震惊不已!字里行间非常谦逊,一如其朴素的外表和语言,透出令人敬仰的质朴气质。其书法用笔功力深厚,节奏跳宕,然而行文却极为自然,略无滞碍,生气荡漾,令我叹服。

王老师非常质朴,然而并不是跟不上时代。他的微信用得非常好,经常发非常有价值的帖子,我也由此更多了解他的艺术。其写意山水一如其草书,豪放纵逸,不拘常格,极好地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精神,又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个性化审美追求,二者融合无间,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目结合的特征。

一直以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具有深厚学养和修养者所不能为。我仅见过王老师一面,其质朴的长者形象让我一眼便知其为饱学者,这与对其艺术的认识是吻合的。然而,对于王老师学养的具体情况我则知之甚少,因为山川阻隔,当面请教的机会极少。这次王老师在北京举办个展,人美社出版了《王天民书画集》,并有机会看到京城学者的研讨评价,于是对其书画艺术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王老师书画艺术以草书笔意管领全局,纵意抒怀,书中有画,以书入画,不求形似,不落羁绊,简率苍润,情深意厚,文心雅趣,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王老师草书意趣浓厚,内涵丰富,兼具画意,是其书法最突出者。其得草书之意趣在于用笔自如,率性自然。中锋行笔,侧锋辅之,中侧互用,圆润婉秀,偶露丝白,苍润之趣,于对比中见出。满纸计白当黑,行气贯畅,然左右穿插,大小不同,上下接引,疏密变化,所谓“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者,极为生动。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还说“应探本于分隶二篆”。王老师深得之。王老师非常重视从其他书体中汲取养分,以用于草书,使之用笔内涵丰富,耐得品味。王老师于楷书用功多,楷书重视从魏碑,尤从龙门《始平公》中得用笔雄强方厚之气,以壮草书笔画之劲韧。又兼及篆隶,得其中锋行笔之圆厚、结构之古趣,悉皆融入草书中,故其草书时见篆隶用笔,跳宕而出,界破流畅,使得节奏起伏变化。王老师还注重以草书用笔书写其他书体,使之气息流动,出以秀润。见其书写《圣教》,结构以怀仁所集王羲之之字为本,而用笔则流动不居,显然是写草书的方法。甚至其临习《始平公》,亦能不过分在意其方折,而以草书用笔之圆润流动破之。其创作篆隶作品,用笔上亦不拘泥于繁复的起收之法,简起直入,收笔出锋,而留中截圆实之形。

王老师是画家,殊为重视追求文人之趣,故在书法中时见画意,主要反映在结字和章法的运用上。书家每注重理性,结构搭建,悉循规则,气息贯通,亦遵轨迹。而画家则尤重趣味,经营空白,大胆率性,大小、宽窄、疏密、长短等,运用突兀,峰波凸显,故能出之以奇趣。王老师于此一端可谓行家里手,率性而为,诸因素对比突出,趣味横生。

王老师擅长山水画,尤重写意,以草书出之,概写江山,气吞寰宇,豪情纵逸,令人过目难忘。邓福星老师评价其绘画是“表现主义”的,可谓中的。王老师在《干山图》中题“横空万里外,收放咫尺中。笔走干山出,墨醉写丹青”,应是其心声写照。

以《干山图》为例。此图气势奔涌,格调浑穆。远山苍茫浑然,万干重叠,横空万里,似奔腾不息的层云。其用笔极为概括,以淡墨微皴,再施水微擦,辅以无规则墨点,使之气息奔放酣畅,殊有排云叠阵之势。近景突兀眼前,山势险峻,高树兀立,一变为华润高浑之气,仿佛前对至尊,肃然有敬,勃然有感。技法上大笔浓墨,劲写重涂,粗线重滞,仿如苍龙缓行,沉郁雄肆。远近之景,笔法悬殊,意象迥异,对比强烈。读此图,仿佛见长者如王老师者,拄杖立于山前,干山万景尽收胸中,化为豪迈纵逸之气,而不能不以奔放豪纵之草意状写之,抒发之。

王老师写意山水根植于其对江山的热爱和行万里路的写生。文与可写竹,成竹在胸;同样,王老师写山水,江山亦在其胸中矣。台州近海,南屏雁荡,苍山、天台山秀峻绝美,王老师移居浙东,对此地山水极为钟爱,游走观摩,用手中之笔写生记录,可谓与山水相乐,亦与山水相融。故其写意山水创作皆有凭依,所谓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是物掰目融合一的体现。

王老师品德高尚,人品中正,乐为人师,桃李天下。我虽与王老师多信息联系,但对其为人深为敬佩。尤其甚者,最为赞佩其仁人之心,老而弥厚。其内心如火,热情充盈,激情荡漾,豪迈昂扬。王老师热爱山水,沉醉书画,如痴如醉,日以挥洒,夜以继之,故此情此心王老师皆借书画抒发之。

韩愈曾称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张旭将满腔激情施于狂草,如痴如醉,“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送高闲上人序》)王老师深知此理。故其以草书飞动之笔意抒发其对山水之深爱,纵情纸墨,驰骋江山。故其用笔极为简率松弛,出于自然。随胸中意象,出之以粗细、浓淡、燥润、强弱,满纸皆书,满幅皆情。待其投笔砚池,注目画幅,当有韩愈评张旭之意,可喜可愕,变动不居,此生不过—书一画耳。

王老师饱读诗书,善诗文,修养深厚。其题画诗深见功夫,禅理韵趣,清隽自然,与画之意象相互补充。如《丹霞夕照图》题: “蓝天染丹霞,夕阳送乌鸣。独自临流坐,闭目虚空中。”又如《白云丘壑图》题:“龙吟天地外,悬崖绝处生。白云埋大壑,忽闻涧溪声。”再如《青山醉卧图》题: “青山如醉卧,白云半清醒。霜叶已染红,水涯一天清。”赏画读诗,王老师之胸怀一如对晤,亦一乐也。

猜你喜欢

草书用笔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有趣的动物
包饺子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书法欣赏(草书)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