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娃,该拿你怎么办

2018-05-14平果

时尚育儿 2018年8期
关键词:宝贝勇气信心

平果

一遇到自己认为的难事就缩手缩脚,不敢面对了。妈妈们有没有碰到过宝宝这样的时候呢?如果有,是不是特别苦闷与感慨?宝贝,为何你会如此缺乏勇气呢?

妈妈来信

我家宝贝今年3岁,最近发现特别喜欢“不”字当头,什么都是“妈妈,我不会”“妈妈,你来弄“,尤其是碰到以前没经历过的,或者感觉有困难的挑战时,更是往后缩。

真的好苦恼啊,不知她这样是不是抗挫力太差的表现?我该怎么做呢?

专家说

孩子一出口就“不”字当头,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会讓不少家长感到着急或者气馁。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而这,也是孩子今后独立面对生活必备的品质。

但在我们为孩子的“退缩不前”着急之前,先要思考的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因为每个孩子看似不当的行为背后都有需要我们去探究的心理需求或者原因,而只有了解了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增强心理能量。“不”字当头的原因

通常会造成孩子碰到困难就逃避畏缩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包办过多,对孩子保护过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过多,对生活照顾得过于“无微不至”,比如两三岁了还在喂饭,害怕他受伤害而过于局限他的活动等,这样不但会妨碍孩子自我探索的意识,还易让他产生一种”“我不行”“我时刻需要别人保护和帮助”的错误意识。

2.成功经验太少,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足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成功的体验太少,失败的体验远多于成功的体验,也会让他因挫败的经验积累太多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足,导致遇到困难就想逃避尝试,以免再次让自己产生难过的心理体验。

3.平日寸对孩子夸奖不当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用“哇,你好棒”“你好聪明”等方式来夸奖孩子,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聪明”在哪里,只知道我做成了这件事,就会得到“棒”“聪明”这样的表扬。所以,当孩子下次碰到自己没有把握的挑战时,就会为了避免自己“不棒”“不聪明”而逃避尝试。

给孩子迎接挑战的勇气

1.在安全范围内,给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些事的自信程度)是通过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更多的探索机会。不论是研究花坛里的小石子,还是触摸公园里的大岩石,都是孩子尝试、探索新事物的表现。而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好奇心的不断满足,也会为他今后接受更大难度的挑战打下信心的基石。

2.拆解任务目标,帮孩子积累成功经验

当孩子面对一项任务,因感到困难而逃避时,不妨试着将这项任务拆解成一项项小目标,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操作步骤。如在教孩子自己穿衣时,那我们可以把步骤拆解成:第一步,把脑袋伸进衣领里;第二步把手伸进袖子里;第三步将衣服拉挺直。

把孩子觉得困难的任务拆解成一步步孩子能够完成的小步骤,他往往更乐于尝试。而当他顺利完成时,他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为他接受下一次更高难度的挑战增强信心和勇气。

3.恰当鼓励,让孩子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当孩子行为表现好的时候,我们要多给予描述性的鼓励,而非空洞的夸赞,这样能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究竟“好”在哪里。比如,当孩子成功搭了一座城堡时,我们可以说:“宝贝,妈妈看到你为了搭这座城堡,一次次地尝试不气馁,你真是一个既坚持又努力的孩子,给你点赞!”我们把孩子值得称赞的事具体描述出来,同时点到他这次能成功的原因(不气馁、坚持、努力),这样,他就明白了,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只要坚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鲁道夫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曾说道:”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内心气馁的孩子。”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沮丧、失望或者愤怒时,往往也提示着这是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刻。

让我们透过孩子行为的表象,对他内心的需求进行解码,更好地帮助他成为一个充满勇气和自信的入。

猜你喜欢

宝贝勇气信心
寻找勇气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勇气
记战“疫”,树信心
你的勇气如何
“神奇”宝贝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
《宝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