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安全出行,你我保驾护航
2018-05-14李华梁爽陈优嫚
李华 梁爽 陈优嫚
总有一种沉重是我们不愿触碰之痛,总有一些警示需要我们反反复复重申。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每天都有触目惊心的道路悲剧在上演,我国每年有2.2万的青少年因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而伤亡,在各个年龄段儿童的意外伤害排行榜中,道路伤害都稳居前三名。因此,对儿童道路安全的重视刻不容缓,儿童道路安全的隐患需要我们时时牢记于心,保障儿童安全出行的措施需要我们了然于胸,倡议儿童道路安全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责任。
儿童出行安全的现状
高速繁忙的道路交通,与日益增多的车辆,给儿童安全出行增加了更多的隱患。让我们通过翔实的数据来看看我国儿童出行的现状,看看这些数据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警示。
儿童出行方式全方位隐患排查
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故的发生,提醒着我们安全无小事。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这个小小生命的安全就托付在了我们身上。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出行,其隐患有何不同,都是需要我们提前知晓的。
飞机出行
1.在选定孩子要乘坐的航班前,确定好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在孩子生病期间和身体疲累期间乘坐飞机;
2.了解航班信息以及安全座位的区域,尽可能地选择安全度更高的宽体大飞机;
3.留出充裕的候机时间,让孩子释放好奇心;
4.严格遵守飞机上的安全规定,不让好奇心旺盛的孩子触摸标有“严禁触摸”的安全设施;
5.准备孩子喜欢的娱乐措施,如爱听的歌曲、爱看的动画片、好玩的游戏,以备孩子在飞机上狭小的空间烦躁时,用这些“至爱”让他专注和安静。不给孩子准备尖锐有危险的玩具,以免孩子发生误伤;
6.切勿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
7.半岁以前的婴儿,不建议乘坐飞机出行。
火(动)车、地铁出行
1.随时告诉孩子【黄线安全原则】,即永远站在警示黄线后面等车;
2.大一些的孩子,一边以身作则告诉他遵守安全规则,一边教他认识警示信号和标志;
3.告诉孩子永远不要攀爬轨道前的任何栏杆;
4.在等待时,不要让孩子玩球、小汽车等会滚动的玩具,告诉他:任何东西掉入轨道,不能去捡;
5.上下车时要注意车与站之间的缝隙;
6.上车后,不倚靠车门,注意安全通道与站立位置的方向,并学习安全逃离的方法;
7.务必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汽车出行
1.务必根据孩子的身高和年龄段,选择一款适合孩子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并正确安装和使用;
2.大人绝不可抱着孩子坐车,尤其不要坐在副驾驶座上;
3.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用的安全带,会有致命的勒颈伤害可能;
4.安全座椅上不要挂任何玩具,以防万一造成意外;
5.要使用儿童安全锁,并关闭车窗。孩子好动,可能拨动各种按钮,所以家长要养成上车就落锁的好习惯,并及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行车途中将手和身体伸出车窗或天窗;
6.不要让孩子在车内进食和随意玩耍;
7.绝对不要将孩子一个人留在车里,哪怕一分钟都不可以;
8.尽可能不要让孩子自行上下车。
步行
1.大多数10岁以前的孩子对速度和距离没有完全判断能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有成人相伴穿行路口,并让孩子行走在安全的一侧;
2.随时牢记并养成上路安全好习惯:务必遵守交通信号灯,走人行横道,步行时尽可能顺方向靠右侧行走,穿越马路时也尽可能选择拐角安全处;
3.过马路时请遵守“左看一右看一再左看”的三部曲原则,过马路不要跑,成人以身作则,做好良好的示范;
4.教孩子认识车辆的指示灯,以判别车辆移动的方向;
5.在天气阴暗或下雨时,穿上或戴上颜色鲜亮的衣服或挂件,或有反光材料的衣物,醒目安全;
6.不要边打手机边过路口,如正在使用手机,停下打完后再通过。
汽车出行时代,使用安全座椅需重视
现阶段,我国已全面进入汽车时代,家家拥有私家车在大中小城市都已不再是梦想,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属于“车二代”,即从出生开始就会乘坐私家车。然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并没有与规范用车的文明行为相匹配,面对这种差距,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呢?
宝宝出行为何事故频发?未使用安全座椅是主因
道路交通事故中,儿童受伤人数最多的两类交通方式是乘机动车与步行,分别占总数的35.64%和27.59%。而颅脑损伤是道路交通事故中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6.09%,远大于其他致死原因。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配置使用率极低是导致此类伤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海为例,看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情况
以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市为例,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上海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状况》,在拥有私家车的家庭中,安全座椅的拥有率为70%,但是使用率仅有33%; 72%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安全座椅的类型,但其中仅有60%的受访者选择了适合其孩子使用的安全座椅;而受访者无论是高学历家庭还是低学历家庭,都普遍需要安全座椅正确使用的技术支持。
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情况数据,你了解多少?
我国每年安全座椅的生产量有一千万台,而这一千万台当中百分之九十是出口到国外。
在欧美发达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能达到90%,适龄儿童乘车出行必须要乘坐儿童安全座椅,而且40多个国家都将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在法律方面有所约束,强制适龄儿童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是,在中国,相关数据显示,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不到0.1%。且中国儿童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远高于欧美国家。
我们的倡议:儿童乘车务必正确使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实验证明,儿童未使用安全座椅的死亡率和重伤率,约为使用安全座椅的2.5倍。家长们有责任正确安装和给孩子使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不满1岁且体重在10kg以下的孩子必须使用后向安装的座椅;1岁以上且体重在10kg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前向安装的座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孩子的车上安全。
他/她就连出行安全打Call
为孩子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需要你我他,需要更多的机构,需要全社会加入其中,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点子,来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身为母婴界的大咖,听听他们如何说。
他/她是安全活动组织者,是公益行行者
“从长远意义看,家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不仅保障孩子自身的出行安全,同时也促进这一代入安全意识的形成,推动社会长远安全环境的建立。”
道路安全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而我国交通安全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目前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存在交通事故总量巨大、死亡率高、恶性事故多发的特点。这和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动车辆迅猛增长而人们交通安全意识发展的速度与之不匹配,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中国交通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儿童的受伤比例也在不断增长。这也是《时尚育儿》作为母婴媒体,站出来组织和推动这样的公益活动的目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家长意识到儿童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要想有效改善道路安全的局面,需要从国家立法、道路设计、车辆设计、交通安全系统、社会宣传、安全教育等多个角度共同改善,绝不是只靠一个个简单的口号就可以改观的事情。我们媒体作为宣传的窗口,一方面要通过发声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共同推动国家层面的改善措施;另一方面,要让我们的用户、读者(同时也是保障孩子出行安全的亲历者)能够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个个体做出改善。
“在一个城市汽车高速发展、农村道路不断开通的大时代下,儿童安全出行需要我们时时关注。”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从2004年起就启动了儿童道路安全的项目。我们参与对儿童出行安全的研究,认识儿童出行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伤害(如2006年发布三城市儿童步行状况报告,近三年发布青少年步行者使用电子设备的状况报告,以及儿童乘客安全的认知现状报告),从而开发有针对性的安全行为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
对于目前的大环境,我们对孩子的出行安全教育需要更加精细化,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红灯停、绿灯行”的初级阶段,而应该结合城市和农村的不同道路状况、针对不同的出行方式,给予孩子更具体、更实用、更精细化的安全行为指导,比如对于步行的指导可结合自己所居住小區的具体情况进行、乘车时无论路途远近务必使用安全座椅等,这样在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的基础上,孩子能更容易、更有效地学习安全出行的行为与技能。
此外,经过各方面的宣传,现在家长对儿童安全出行都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对于家长来说,自己安全行为意识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还需要继续加强,包括步行遵守规则、骑非机动车佩戴头盔、驾驶机动车系好安全带等,从自己做起,做好安全出行的示范作用。
“为全国少年儿童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各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一个人口居世界前三的大国,中国在儿童安全出行方面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乘车的安全意识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统计显示,我国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究其原因,这与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意识淡薄及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缺位不无联系。
对于儿童出行乘车安全方面,中国的家长们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务必做到:不抱着孩子乘车、不让孩子坐副驾驶、不要给孩子系成人安全带、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开启儿童安全锁、不要让孩子探出车窗/天窗、不让孩子在后座玩耍、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不让孩子自己上下车等。这些安全规范需要我们不断地科普、渗透给越来越多的家长,并实实在在落实到孩子的安全中去,努力降低儿童出行的安全隐患。
此外,除了家长的言传身教,还可以通过购买安全知识书籍、绘本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将安全知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她是奋斗在一线的急诊医生,直面生死,担当着拯救重任
“身为医生,想提醒家长的是,有时我们无法阻止孩子生病,却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降低甚至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
有些悲剧我们可以避免
作为急诊医生,可以说接触孩子的生死、目击孩子各种意外的发生是我们经常面对的事情,包括接待因为交通意外而就诊的孩子。一方面我们需要以医生的专业来理智地处理任何棘手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会非常痛心,因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时候因为家长的一些疏忽而被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阻断了他们的成长过程,或是给他们的成长过程造成了巨大遗憾,甚至致残或死亡。
来急诊就诊的孩子中,差不多隔几天就会有因为交通事故来就诊的孩子。既有因为被父母抱着坐在副驾驶的情况,也有坐在后座但是没有使用儿童汽车座椅的情况,还有在车前跑动被车撞到的情况等。而事故的结局有的是孩子没事、爸爸妈妈丧生;有的是孩子致残甚至死亡。每一种惨痛的结局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身为医生,我们太清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生病,甚至生病的轻重我们都无法预料或左右。但是有些事情,比如孩子的意外伤害,我们却可以很大程度地去降低伤害,甚至去避免。比如我们能够时刻记住不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比如我们时刻警醒要给孩子使用安全座椅并系好安全带,比如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就一定能够降低交通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甚至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从家庭到社会,全面呼吁对安全出行的重视
首先,从家庭层面来说,要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即从家长的自身行为、言传身教到对孩子的意识灌输、行为指导、日常看护等。具体来说:孩子出生即开始使用婴儿提篮,从出生后出院回家即开始;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安全座椅;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和安全条例驾驶汽车,并有专人照看孩子的坐车安全;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公共汽车,不让孩子独自上下车,以免孩子被其他的车辆撞伤;步行时遵守交通规则,关注来往车辆,不横穿马路……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够遵守规则,那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环境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从社会层面来讲,一些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包括媒体等,都应该进行更多安全的宣传,除了一些安全知识的普及,还应该有国家行政部门的相关立法的完善以及道路建设的完善等。总之,希望我们急诊可以越来越少地看到类似悲剧的发生,这是我们最大的心声。
“社会在发展,安全意识也要因时而变。新时代出现的手机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道路安全的巨大隐患,不管是对步行还是开车而言。”
低龄儿童发生道路意外的比例更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道路意外伤害在1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中排名第二,而其中低龄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对更高。低龄儿童容易发生道路意外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另一方面,越是低龄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接受父母语言指令的能力也会较差,更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
儿童天性好奇又活泼好动,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灌输安全知识以及进行安全防护的时候,要将孩子的这些天性考虑在内,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天性而罔顾安全隐患,比如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孩子在停止的汽车之间探索或捉迷藏;再比如为了不让孩子坐车枯燥,允许孩子在行驶的汽车内玩耍攀越……要知道,意外的发生都只在一瞬间。
手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安全的大隐患
不管是医生的身份,还是妈妈的身份,平时我都会对儿童安全有更多的关注,比如在路上看到一些不太安全的行为时会有习惯性的担心,因此也想提醒家长们,儿童意外的发生需要我们从很多细节方面去防范。在此,以医生和妈妈的身份提几个建议:第一,建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因为儿童的典型生理特点是头部占身体比例较大,也就是头重脚轻,因此一旦当车发生碰撞时,低龄的孩子都脑袋较重,更容易身体发生不稳,进而受到冲击,而汽车安全座椅除了可以起到固定身体的作用外,也能起到保护孩子头部的作用;第二,永远不要带着孩子抢着过马路、追赶汽车等,因为孩子的应变能力及平衡能力远不及成人,成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也会因为他们的平衡能力差或者头重脚轻的特点导致意外摔倒,而造成交通意外的发生;第三,需要格外强调的一点就是,成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多地成为交通意外的导火索。不管是开车的司机还是过马路的行人,时常有看一眼手机的行为发生,看手机时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的瞬间,就给了意外可乘之機。
家长“路怒症”也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意识形成
身教重于言传,尤其是对低龄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家长的示范作用更胜于平时讲道理。而当今社会还存在不容忽视的一种现象,就是在马路上开车较劲的情况,即我们所说的路怒症。这跟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堵塞严重、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等不无关系,总之,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们要试着让自己心态平和,不要带着怒气开车,不要因为赌气而做出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同时也不要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他是母婴企业的代表,在工作中践行儿童安全出行
“希望国家能够推进并完善立法一一儿童乘车出行强制使用安全座椅。”
在中国,家长带着孩子乘车还存在一些陋习,比如抱着孩子乘车、给孩子系成人安全带、让孩子坐副驾驶,甚至怀抱孩子开车等。中国儿童交通安全事故频发,与成年人安全意识缺乏不无关系。增强对儿童乘车的安全意识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需要父母、驾驶者、车企、社会、政府方方面面进行关注。身为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企业, “麦克英孚”还是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安全公益先锋,多年来持续参与并支持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始终肩负推动儿童安全出行教育的使命,为了孩子的安全而努力。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儿童安全出行的行列中来,为儿童安全出行尽自己的一份力。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有一些年轻父母开始在自驾时为孩子配备汽车安全座椅,但是其使用的规范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儿童乘车出行应当使用安全座椅,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虽然使用安全座椅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可,然而在使用安全座椅的规范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隐患。比如安装不够得当、用车载安全带固定安全座椅时安全带过松、短途出行时不使用或不固定安全座椅等。这些貌似不严重的小疏忽,也会酿成大事故。我们作为儿童出行解决方案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深感责任重大。希望相关儿童出行的法规能进一步地推进,让儿童安全出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倡导儿童安全出行,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一件非常有利、有益的事情。”
伴随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家庭车辆的普及率会不断增高,儿童的安全出行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希望国家和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交规制度,建设文明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作为企业,CYBEX品牌会不断地探索研究,创新发展,生产出更多安全优质的产品,为孩子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作为个人,希望更多的人去关爱孩子的安全出行,遵循交通法规文明出行,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侥幸心理。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领域一再经历严峻洗牌,不合格的产品只会被召回,不合格的品牌只会被淘汰,产品安全是这个行业的唯一出路。”
目前中国的儿童乘车安全状况着实令人担忧,面对不断攀升的儿童交通事故数字,任何人不要心存侥幸。好孩子作为中国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的重要成员,以及儿童安全座椅行业联合会的理事长单位,为了推进全社会的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我们参与编写了儿童安全出行法规,为儿童安全出行的推进做了大量努力。同时,身为母婴企业,深知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希望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不断严格规范,同行业一起努力进步,一丝不苟地生产出保障儿童安全出行的可靠产品,为中国儿童保驾护航。
“安全无小事,放在孩子身上尤为重要。关于凡童安全出行的科普,必将是一项需要一直持续的作,希望更多的入投入到安全宣传中,让更多的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经常带着孩子外出看世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有车一族,所以在日常乘车时如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孩子免遭意外横祸,已成为全社会不得不直面的课题。家庭、企业及社会各方都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爱婴宝作为母婴零售企业,我们不是把自己定位为卖家、商家,而是从父母、长辈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儿童乘车安全的宣传和倡导,举办一些儿童安全出行的主题活动等,同时会持续关注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不断践行社会责任,为儿童公益事业贡献企业力量。
他来自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瑞典
“1997年,瑞典国会通过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零死亡愿景”写入了法律,为瑞典的公路确立,无死亡或重伤的终极目标,并依据此创立了它的道路安全改革策略。”
瑞典是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数据明确显示,尽管道路上的车辆逐年增加,路上却秩序井然,交通事故少有发生。最近五年来瑞典的行人死亡率下降了差不多50%,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数量也明显下降。这都要归功于我们根据“零死亡愿景”而展开的一系列道路安全改革策略,比如不断努力设计将人类弱点考虑在内的道路系统、改善和建造公路基础设施、改善车辆的技术设计、完善包含更多信息的交通监控系统、我们发挥公共服务与教育对交通安全的辅助作用等,从方方面面为交通安全努力。此外,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规定,4岁以下的孩子应该使用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这也是瑞典在交通事故中儿童死亡率全球最低的原因之一。
時尚育儿全媒体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微博母婴在1月29日共同发起“春节宝宝安全出行,我代言”活动,共同呼吁:春节开车出行,让宝宝坐上安全座椅!
活动一经上线得到了知名主持人瑶淼、漆亚灵,《爸爸去哪儿》音乐总制作人叶圣涛,儿科专家丁宗一、鲍秀兰、陈宝英,著名育儿专家“国民奶奶”张思莱等大咖纷纷支持,并加入,成为活动代言人。同时有30多家国内外企业高管代表企业积极加入宣传队伍中,为宝宝安全出行活动代言,将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再次扩大!
儿童安全出行倡议书
面对儿童安全出行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儿童安全出行的知识,时尚育儿全媒体携手母婴专家、母婴企业代表,共同发起了儿童安全出行的倡议,希望更多的人将儿童安全出行指南牢记于心。
安全出行指南
1.准妈妈出行也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要系在肚子下面。
2.在行驶过程中,不要进行哺乳,如有需要可在服务区中进行。
3.要给0-1岁的宝宝使用安全提篮,需要反向安装在驾驶位后方座位。
4.一定要经常检查儿童锁,行驶过程中不要忘记上锁。
5.出行过程中,确保宝宝在家长的视线内,最好有专人看护。
6.为了宝宝的安全,行驶过程中请让宝宝坐上安全座椅,妈妈要陪同在侧。
7.给宝宝带反光挂件,提高可视度,避免被其他车辆撞伤。
8.行驶过程中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容易造成窒息,如有需要可做成泥状。
9.请不要给宝宝使用成人的安全带,会有致命的勒颈伤害可能。
10.绝对不要将宝宝一个人留在车里,哪怕一分钟都不行。
11.启动车子前,请观察车四周环境,确保周围没有孩童玩耍嬉闹。
12.带宝宝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时,请随时警惕和监督:超载的车不坐;敦促司机不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