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创新之犁”耕耘希望田野

2018-05-14陈凌

科学导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变革科技农业

陈凌

温室大棚引入物联网技术,自动调控温度、云端灌溉施肥成了可能;拖拉机配备北斗导航,作业精度达到每公里只有3~4厘米的偏差,播种均匀一致;生态养殖技术越来越普及,田间地头洋溢生机勃勃景象……观察如今农业的发展状况,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科技创新“上山下乡”步伐加快,让农业走上现代化的“快车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强调新时代“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勉励这个作为“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的群众团体,“面向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在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的任务、明确的要求、殷切的期盼,既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更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擘画了激发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路径。

科技创新,是撬动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内生活力最重要的杠杆。想当年,有美国学者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认为中国人口越来越多,耕地却越来越少,中国人解决不了自己的粮食问题,一度在世界上引发舆论纷纷。然而,有着“东方魔稻”之称的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不仅有力回应了这一质疑,更让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还被引种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一粒种子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故事,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播撒下科技创新的种子,我们才能收获农业发展的累累果实。

与过去相比,农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是变少了而是更多了,不是变松了而是更紧迫了。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生活中,恐怕每个人都会对这一转化有着切身体验。一方面是,人人都希望吃上更好吃的水果、更有机的蔬菜、更富有营养的粮食;另一方面却是,“农药残余”“激素催长”“卫生不达标”,总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从这个角度看,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追求“量”转向追求“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

另一方面,农业创新也需要更多资金倾斜、人才支撑、政策支持。有农业工作者坦言,育种等农业科技关键性的创新周期非常长,需要大量投入。比如选育一个小麦品种一般需要10~12年。而现实中,我们在农业科技的创新上,也还有一定差距。科技部的一个咨询报告显示,在农业科技领域,中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只占到19%,64%还处在跟跑或者跟踪的阶段,如大动物育种、大型农机具装备创新等方面,需要全力补齐短板。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有学者认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約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解决这一问题。把创新贯穿在农村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希望的田野将会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

猜你喜欢

变革科技农业
卷首语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