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新:柑橘院士做扶贫大产业
2018-05-14鲁伟龙华夏克俭
科学导报 2018年25期
鲁伟 龙华 夏克俭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橘颂》,世代流传。斗转星移,如今在诗人故里秭归,一棵棵柑橘树连片成林,于青山绿水之间谱写出一篇现实版的“新橘颂”。
而“新橘颂”的作者就是人称“柑橘院士”的邓秀新和他的科研团队。“柑橘是一棵树,它不仅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美更健康,同时,它还让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富裕,这也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邓秀新说。
20世纪80年代初,年轻的邓秀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师从中国柑橘学奠基人之一的章文才教授。老先生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坚持科研服务生产实际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
“一开始,我们就思考如何去掉柑橘的籽。”邓秀新说,这也是当时市场提的课题,为此,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育种方法,最终通过细胞融合,一步步培育出无核品种,一举领先国际同行。
2012年3月,世界首张最完整甜橙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在华中农业大学宣告完成,邓秀新和他的团队再次让国际同行们瞩目。
作为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牵头编制了《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面对复杂难解的问题,邓秀新总能化繁为简,“首先要解决柑橘产业能否周年供果的问题”。
从农村走出来的邓秀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与种粮食不同,农民种柑橘就是为了增加收入,因此,科技推广必须要讲经济效益,让农民增收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
“最近,我们又在秭归归州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棕橙。”邓秀新介绍说,經过研究,他们已经弄清楚了棕橙颜色形成的机理,目前,他们正在协助当地政府着手申请商标保护,未来有望开发成地理标志和旅游产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