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帝的手术刀》:一口气读完的科普书

2018-05-14

科学导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手术刀书稿实验室

王立铭新作《上帝的手术刀》在正式出版之前,曾拿来书稿请我“审读”。其实,对于审读书稿,我有些惭愧。虽然在基因编辑领域从事科研工作多年,但我不是个“读书人”,我不读书已经很久了。

拿着立铭的书稿,我不得不硬着头皮读下去。惊喜的是,我居然一口气读完了,我用亲身经历证明,这是一本可以读完的书!就内容而言,《上帝的手术刀》是一本连接历史与未来的书。在书中,立铭讲述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科学对遗传的秘密孜孜以求的追寻过程。立铭用一种类似于小说的笔法,刻意设置了一些“機关”和“包袱”,让一本知识深奥的科学书呈现出大树下摇着扇子讲故事的悠悠然。

基因编辑技术走入公众视野,缘起于2015年4月中山大学黄军就实验室进行的一次尝试。黄军就实验室在人类胚胎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修改了可能导致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基因。尽管该实验室使用的是存在缺陷、不能正常发育为成熟胚胎的受精卵,且通过了校内的伦理审查,但因为实验涉及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在国内外迅速引发广泛争议。这一事件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科学地震”。

立铭的著作,正是以此事件为起点,可以看作是这场讨论的延伸。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敏感和忧虑可以理解。40多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导师做了重组DNA实验,第一次把一个外源DNA从一个物种里面转移到另外一个物种中去,这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轩然大波。4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整个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上都是在类似技术上衍生出来的。公众的过分参与和讨论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渲染争端、放大误会,把一些荒诞的,或许是未来很久才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讨论,而这种讨论,很有可能会左右政策的走向。

立铭对这一问题的开放态度与我基本一致。立铭用一句诗,总结了他对这一技术前景的看法——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

他在全书的最后一段写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的是,人类对自身和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也许会凝滞,但是似乎从未被逆转。在新世纪的开头十几年,我们已经见证了以锌手指核酸酶、“神话”核酸酶以及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迅速降低了人类改造自身遗传信息的门槛,为人类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乃至改善自身特性开启了一扇大门。

基因治疗未来肯定会走进千家万户,但是时间是多少尺度不好说,但是按照我们自己判断,一定是短于我们正常的所谓的化合物药品的研发周期,不应该是十年以上的周期,应该是更短。

现在科学的发展加速了,进步的程度比我们想象快很多。未知的东西就是未知的,希望大家保持初心,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如何,在这个人类生命即将被改写的重大历史节点上,我希望你不要错过这样一本书。魏文胜

猜你喜欢

手术刀书稿实验室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手术刀会重复使用吗?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本期导读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