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
2018-05-14马慧娟
马慧娟
革命老区盐池县是宁夏脱贫攻坚的9个重点县区之一,可以说,盐池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扶贫史。近年来,盐池县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盐池实际,创造出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扬。2015年、2016年,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连续两年在盐池县召开现场会。2016年,盐池县荣膺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县和中国县域经济精准脱贫先进县两项殊荣。
《盐池故事》是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事例来讲述盐池的脱贫故事,展现“盐池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盐池脱贫攻坚的成果,也为宁夏乃至全国提供一个真实而有说服力的脱贫范本。
石添祎:回来了,就给大家干点实事
石添祎是盐池县大水坑镇摆宴井村村民。多年前的石添祎,在土地上辛苦劳作着,看不到任何希望,于是他选择了逃离土地。他贩过粮食,开过手机店,最后转行建筑业,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县政府找到他,希望他回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乡里。石添祎回来了,拿出所有积蓄注册成立了祎峰原生态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解决了摆宴井村闲置粮食的销路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石添祎14岁那年,对一家人来说面临了一次两难的抉择。爷爷奶奶年迈,石添祎姐弟三个正在读书,母亲刚做完心脏手术,没有劳动能力,而作为聘用老师的父亲,考上了北京东城教育学院,要离开家两年。谁来养家糊口成了一家人要考虑的事情。
一家人商量了好几次,决定让石添祎的姐姐辍学回家和爷爷种地,但她只干了一个月,大家就觉得不行,姐姐没有多少力气,根本种不了120多亩地。于是母亲对石添祎说,你回来种地好吗?让姐姐读书去。
看着卧病在床的母亲,石添祎忍痛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校园,回到了摆宴井村。石添祎的爷爷一辈子是个羊倌,不知道怎么种地。石添祎刚从学校出来,更不知道怎么种地。面对100多亩土地,爷孙俩一筹莫展。为了增加收入,石添祎决定把这100多亩地都种起来,当时农具都是两家用一套,为了不耽搁农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具问题。
石添祎找到了当时的村支书,请他担保贷了300元买农具,村支书一口答应。购买了新农具的石添祎开始学着种地,当年雨水丰厚,石添祎把100多亩地分别种了60亩胡麻、30亩荞麦、20亩糜子,剩下的种了土豆。
就这样,石添祎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在土地上寻找着活路。种了这么多地,石添祎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忙在地里,平时爷爷给打个下手,或者周六姐姐弟弟回来给搭一把手,繁重的劳动让姐弟几个不堪重负。姐姐对石添祎说,弟弟,你哪怕给我喝碗粥都行,别让我干活了。这句话让石添祎心疼不已,此后再也不让姐姐帮忙干活,但他更辛苦了。
而在家里,因为母亲患病,石添祎更是包揽了所有家务,不让母亲有一点点劳累,因为大夫说,做了手术的母亲只能活8年。
当年石添祎的庄稼大获丰收,石添祎在爷爷的帮助下整整收了两个半月庄稼,等他挖洋芋的时候,地里的洋芋藤蔓已经被羊吃没了,只能凭壕沟摸索着挖。而收回去的庄稼,一直收拾到第二年才结束。
冬天不忙的时候,石添祎又去附近的砖窑上打工出砖,最多的时候一天出3万块。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要让父亲、姐姐、弟弟都在学校吃好穿好,穷是穷,不能没有体面。
第二年,等石添祎把家里的糧食卖掉,一下子就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村里人看着这个拼命过日子挣钱的少年,忍不住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黑蝎子”。
石添祎是个勤于思考的人,在土地上种地,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劳动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而要改变,就必须脱离土地。
石添祎18岁时,县武装部征兵。武装部部长找到石添祎,希望他去当兵,这让他激动不已,没能好好上学是他的一块心病,现在能去当兵,也算了了一桩心事。但父亲当时微薄的工资没办法供养姐姐弟弟读书,还得靠他种地。他就这样和当兵的梦想擦肩而过,这让他很受打击,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说话,他觉得人生灰暗了。
当兵没有指望,石添祎在种地的同时,开始贩运粮食,一时间生意做得不错,他意识到,不种地,也可以生活下去。但之后,粮食生意的市场不景气。父亲当时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姐姐弟弟都上了大学,父母不希望他这样做生意担风险,执意让他去城里上班。
22岁的石添祎彻底离开了摆宴井村,去城里当了一名校警。校警的生活枯燥单调,他数次想去做生意,但总是被父母反对着。之后他又转职去了冯记沟煤矿。这期间,他结婚了,日子开始拮据起来,这让石添祎无法忍受,他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
1991年,石添祎说通了父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开始创业,跑运输、贩煤炭。他头脑精明,吃苦耐劳,迅速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2003年,石添祎在大武口区花17万元投资了一家宾馆。就是这一年,“非典”肆虐,石添祎的宾馆倒闭了,17万元打了水漂。在重新调查了市场之后,他拿着仅有的钱在银川开了一家手机店。
手机店生意还不错,随后他又在中宁、中卫连续开了2家分店,又一次开始辛苦打拼起来。就在手机店开始赚钱的时候,大大小小的手机店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都是。
5年后,石添祎退出了手机市场,又一次回到大水坑,这次他不做生意了,而是跑到长庆油田打工,开车拉油。等他熟悉了长庆油田的环境,他开始接手长庆油田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工程,这一做就是10年。
2016年的石添祎已经是摆宴井村的成功人士了,有房有车有资产。当他回到摆宴井村探亲时,才发现这里的村民生活还是保持着原样。这么多年也就是有雨了种种地,平时就养些羊,既没有饿死,也没有富起来。常年在外的石添祎突然觉得心疼,他富起来了,可他的父老乡亲还在受穷。
恰好在这个时候,县委办公室联系了石添祎,想让他在摆宴井开一个厂子,把村民种的粮食深加工后卖出去,带领大家致富。其实早之前石添祎就有这个想法,但是家里一直反对,他们觉得他这辈子没少吃苦,现在已经好起来了,就不要再劳心劳力地开什么厂子了。
但这次,石添祎觉得开厂子的时机到了,就努力说服家里人,让他们放心,有政府做后盾,这个厂子一定错不了。看见石添祎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家里人也只能同意。
就这样,由盐池县政府牵头,提供厂房设计图纸、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石添祎投入资金,采取农户入股公司,公司保障农户产品销路的模式,盐池县祎峰原生态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厂房开始投入建设,石添祎更忙了,但他也不忘在摆宴井村实地调研,谁家是建档立卡户,谁家情况好一点,谁家有困难他都要摸清楚,以便更好地针对这些村民的情况实施具体的帮扶。是让他们来厂上班,还是根据他们的家庭情况加大养殖力度,都是石添祎要考虑的事情。他知道,只有了解清楚,才能帮扶到位。
目前投资800万元的厂房已经修建完成,进一步的技术研发也在进行,他们自己研发的原生态胡麻油、荞麦面、黄米已经投入生产,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来到厂区上班。
下一步,石添祎打算用粮食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再做成一个饲料加工厂,前期无偿把饲料赊给村民,等牲口出栏再回收饲料钱,用这种解决后顾之忧的方法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从根本上改变村民贫困的状态。
石添祎还打算,等厂子投入生产,稳定下来,有效益的时候,就带村里的老人出去旅游,让他们坐坐飞机,去北京逛逛,看看天安门,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繁华。社会现在这么好,不带他们出去看看,他们这辈子不是白活了?
回首过去的风风雨雨,石添祎感慨万千,自己是受过苦和穷的人,他深深地理解贫困带给人的精神压力,如今他有能力来做这件事情,就要做好,争取早日带领乡亲们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