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搔背图》
2018-05-14韩羽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5期
韩羽
捉鬼者与小鬼,本势如水火,忽而亲密无间了。究其缘由,说大不大,說小不小。说不大,小事一桩,背上瘙痒了。说不小,是苏东坡的话,忍痛易,忍痒难。
于是“哥俩好”了,看那钟馗陶陶然之状,想是搔到了痒处。却又未必尽然,絮絮叨叨,哼哼唧唧:“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
《搔背图》痒在钟馗的背上,掻在世人的心上,弄得世人始而笑,继而思,复而慨。真真个“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五沿街跑”。钟馗小鬼,何其神哉!儿童之趣,老人之智,岂止《搔背图》,诸如《不倒翁》《发财图》《他日相呼》以及叼着空壳螃蟹腿的小老鼠的《灯趣图》……如谓齐白石的绘画为中国写意画之顶峰,上述画作当为顶峰之峰尖儿。
有理之事,未必有趣,有趣之事,定当有理。且再将《搔背图》对照《庄子》: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没有再问下去,如若再问,当可代庄子答:“在脊背。”何以“道”在脊背?且看陈老莲的老友周亮工的一段话:“有为爬痒瘦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予闻之捧腹,因谓人曰,此言虽戏,实可喻道。”(《书影》)不闻《搔背图》中钟馗话语:“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痒。”不自证怎得自悟,喻道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