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到山南:一名优秀检察官的生命足迹

2018-05-14祁彪

民主与法制 2018年8期
关键词:山南检察院检察官

祁彪

编者按

2018年1月12日12时55分,全国模范检察官、优秀援藏干部、安徽省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会明积劳成疾,猝然离世,年仅53岁。

周会明是不幸的,在年富力强的年纪溘然长逝。但同时周会明又是幸运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挚爱的检察事业,至死无悔。

如今斯人已逝,生者垂泪,但是在一片悲痛声中,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力量,一种优秀的共产党员、出色的检察官所具有的坚韧、无私、奉献的力量。

在非洲大地上,生长着一种毛草,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草原上的任何一种草长得比它都茂盛,但是雨水到来之后,这种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的时间内就可以长到两米高,成为非洲大地上最高的毛草。

它的名字叫做尖毛草。周会明就是这样一株尖毛草,在合肥二十佘年的检察工作中兢兢业业汲取了丰沛养分之后,他主动申清援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雪域高原成长,为西藏地区的检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天不假年,正当周会明调任安徽省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拟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贡献光和热之时,却因病突然辞世,年龄永远定格在了53岁。

2017年,周会明荣获“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和“全国模范检察官”,这是全国检察机关的最高荣誉。2018年2月22日,中共安徽省委作出追授周会明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周会明同志学习。2018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安徽省委联合召开追授周会明同志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

周会明走了,但是回首他一路走过的足迹,却让人倍加感动。

从合肥出发目标山南

自1988年进入合肥市检察院至今,周会明在检察系统工作已有30个年头。周会明生前回忆,在这三十年中,不论是作为一般干警,还是反渎局局长,在办案一线,有过付出,但是收获更多,其中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在西藏工作生活五年的那段岁月。

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山南分院(现为山南市检察院)是安徽省检察院对口援助单位,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山南地区检察机关自身建没缓慢:办公办案条件落后、检察科技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司法办案条件和人员素质等与内地相比差距很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司法办案要求。山南地区检察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资金和科技力量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根据有关部署,安徽省检察院于2011年至2013年,相继选派了23名技术和业务骨干到山南地区检察机关帮助工作。因为热爱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201 1年,周会明主动申请去了那片雄浑壮美的土地。他作为第一批援藏的检察业务专家,于2011年来到山南检察分院,并担任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在新的岗位上,周会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为尽快融入西藏,尽快与藏族干警打成一片,赴藏前他认真阅读了一些有关西藏历史、风土人情和雅砻文化的书籍,了解山南特别是藏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使自己与藏族干警有更多交流的话题。

周会明工作的所在地在山南地区的泽当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藏文化的历史十分厚重,西藏历史上的很多第一都产生于该地区,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周會明感到十分幸运。

人到中年的周会明一下子走进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欣喜之佘,寂寞孤独也随之而来。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同事、人地生疏、生活习惯不同……尽管来之前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专门了解了有关的西藏历史文化知识,虽然山南的同事们对周会明十分关心,嘘寒问暖,但是每当夜晚来临,一个人呆在宿舍,周会明的心里仍时常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独坐离容惨,孤灯照不开。”唐代涛人贾岛的这句涛,应该是对周会明那个时期状态的最好描述。

尽管这样,周会明仍觉得自己没有退缩的理由。为了不辜负安徽省检察机关的重托,为了祖国这片神圣的土地,就应该在这里出一分力发一分光,为山南地区的检察工作发展与民族繁荣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五年多的时间里,周会明为让山南的为政生态能像那里的自然生态一样不被污染,他敬业奉献,敢于担当,以“业务援藏”抓手,向职务犯罪宣战,查办了山南职务犯罪记录上第一个处级干部、第一个厅级干部、第一个少数民族处级领导干部,查办职务犯罪数量连续四年位居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办案榜首,带出了一支多民族查办职务犯罪的过硬检察队伍,扭转了当地检察机关办案力量薄弱、缺乏经验的局面。

为更好地帮助山南地区检察机关发展,安徽省检察院不仅从人才、技术上给予支援,资金上也聚全省检察机关之力,拿出960万元支援山南地区检察机关的基础建没。

山南地区的信息化建没与内地比相对落后,2014年,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决定在全区推广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应用系统需要做大量工作,尤其需要对软件使用进行培训,可是山南地区却缺少相应的信息技术人才。为此,周会明向安徽省检察院汇报后,再次得到大力支持,该省检察院先后派出4名技术骨干赴山南帮助工作。经过6个月的辛苦工作,山南地区检察机关终于建成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并完成了软件培训等工作。

刚到山南检察分院时,该院的办公用品还很紧张,特别是办公电脑十分缺乏。见此情景,周会明立刻与诸多亲朋好友联系,通过他们的支持,帮助山南检察分院解决了近20万元的办公电脑。随后,他又自己给所驻村的错那县卡达乡支援了3万元基本建没费用,给咸阳民族学院藏族班困难学生捐助了1万元生活费。

查办职务犯罪的多个“第一”

“检察机关只有敢于办案才能树立权威,取信于民。”这是周会明的一贯信条。在他任合肥市检察院反渎局长期间就查办了很多职务犯罪案件,其中他从媒体上看到一条有关黑诊所发生多起致人死亡的不起眼信息,当年就查办了长丰县卫生监管部门多人渎职犯罪。

到山南后,山南的案件很少,尤其是自侦案件更少。接手分管反贪反渎等工作的周会明认为,案件少主要原因与这里政治生态好密不可分,但是也不能好到了几乎没有案件的状况,这不符合客观现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熟悉和调研,2013年年初,周会明提出加大自侦案件的力度,得到了山南检察院检察长刘志刚的支持。

当时,一条线索进入到周会明的视线。山南市纪检部门要求检察院协助调查原山南地区商务局局长陆书基,收到一犯罪团伙用他照片合成的淫秽色情照,被敲诈26万元的违纪案件。抓获这个犯罪团伙的云南公安机关的材料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关注:这笔钱并不是陆书基直接支付的,而是从他人账户上转走的。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周会明察觉到,该案不仅仅是纪律作风问题,背后更可能涉嫌职务犯罪。

结果不出周会明所料,周会明带着专案组以26万元为突破口,查实陆书基利用主管“万村千乡”项目等工程建没,多次收受工程承建方等贿赂57.5万元。这是山南市检察院建院以来查办的第一个处级领导干部。

随后,周会明顶住压力查办了原隆子县副县长丹增列谢受贿案、原西藏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中小企业局局长朱太中受贿案。丹增列谢贪污牧民牦牛、牛栏等补助款50余万元,他也是山南第一个因受贿罪被判刑的少数民族处级领导干部。

朱太中案侦办难度非常大,线索只有反映当地一家砖厂经营者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用于老家盖别墅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简单且关键信息模糊不清。在调查砖厂及经营者过程中,挖出了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中小企业局局长朱太中受贿407万余元的要案。这也是山南查办的第一个厅级干部受贿案。

三个“零的突破”打出了声威,更打出了检察机关的自信:2013年12件,2014年29件,2015年34件,2016年34年。别看这些查办职务犯罪的数量与内地一些地方不可比,但是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已连续四年位居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榜首,连续三年办案量占据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半壁江山”。

“援藏干部有必要大动干戈吗?这就是在给山南抹黑。”在这期间,周会明承受了巨大压力,有人质疑他得罪这么多当地官员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有人“好心”劝他在山南安稳过去;还有人观望这个“外来户”怎么收场。

周会明顶住了压力,案案用证据说话,所办案件全部作了有罪判决,成为打造“清廉山南”最美的色彩,得到当地党委的支持。在他第一个挂职期快要到的时候,山南检察院挽留他再挂职一期。这是支持周会明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最有力的宣示,说明反贪查渎深受山南群众欢迎。

带出一支业务过硬的检察队伍

周会明深知,援藏时间有限,而建没西藏任务无限,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建设一支过硬的检察队伍?他边干边思考。在山南检察分院党组领导下,通过对重视初查、以案带训、规范流程等工作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刷新理念、教会方法、理顺程序,山南地区检察机关队伍素质迅速得到提升。

过去由于办案少,一些干警有些畏首畏尾,周会明便给他们打气鼓劲。有一位年轻干警从未办过反贪案件,他第一次去审讯一名犯罪嫌疑人时,只呆了15分钟就“逃”了出来,认为自己不是当检察官的料,打起了退堂鼓。

针对这些情况,周会明常对他们说: “我们司法办案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我们代表的是正义,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何况我们还有事实证据在手,要挺起胸膛大胆办案……”

办案子带队伍,刚开始很辛苦,从线索分析、办案人員搭配到组织、调度,周会明样样亲力亲为,晚上还跟着干警一道熬夜。高原加班与内地不同,一个晚上下来,心脏就受不了。一年多办案实践下来,教会方法、理顺程序后,干警们渐渐成熟起来。

“师傅给了我信心勇气,教会我正确的方法,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超越自己。”那位曾觉得自己不是块当检察官的料而一度打“退堂鼓”的尼玛扎西,如今已经是办案骨干了。他把周会明称为师傅,言语中充满了尊敬与崇拜。

为了提高干警们的能力水平,周会明提出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请进来,就是协调安徽省检察院先后选派了23名检察业务专家到山南挂职,一个部门组织多名干部集中挂职,开创了“组团式援藏”的先例。这些援藏干警就是山南检察分院的办案干警,与山南及其县级检察院的检察干警同办案。走出去,就是选派6名山南检察干警到安徽省检察机关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开展为期3个月的面对面指导。

周会明还从完善办案机制、抓办案规范化建没入手,从举报中心的线索管理到线索交办;初查环节如何围绕案件线索制定初查预案;审讯环节如何运用讯问技巧,制定问话方案;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如何为办案服务,等等,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操作流程。

通过几年的双渠道业务带动,经过学习和锤炼,山南地区检察机关办案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当年的一个80后检察官小魏,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反贪局长。

五年援藏结深情

2013年,周会明援藏到期,面对山南地区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盛情挽留,为了正蒸蒸日上的山南检察事业,周会明毅然选择留在西藏,再干一任。 “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既是周会明的内心独白,更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政治品格的真实写照。

西藏有着最纯净的蓝天白云和最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高寒低压缺氧的恶劣环境,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了挑战。周会明庆幸自己年少时经历过艰苦环境,身体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否则怎能在西藏一干就是五年。可是,他的身体还是经历过一次危机。

有一次他感冒了,到诊所打了两天点滴,感觉好些了,便回院里上班。可是,接下来的将近两个月时间,他总感到不舒服,泽身无力,结果在与一名同事散步时差点晕倒。第二天再去诊所,医生说:好危险!感冒根本没好,多亏身体素质好,否则真要倒下了。后来,周会明回到内地,躺了整整一个星期方才恢复。

工作中,周会明对干警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对干警的关心也一样发自肺腑。干警到那曲办案,路远又无高速公路,十一二月份,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大家每次出门,周会明都要反复叮嘱:路上慢点,千万不要疲劳驾驶,路上若结冰,不能走就不要走……直到干警平安归来,他的心才放下来。

有一次,周会明到洛扎县办案,看到当地有一位检察官患病,身体极度虚弱。回到泽当后,周会明立即让洛扎县检察院的司机将自己房间里的制氧机带到洛扎,送给了那位检察官。周会明说: “制氧机尽管我也需要,但是高海拔地区的患病干警更需要。”

在西藏,周会明不仅关心干警,也尽力将自己的关爱给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周会明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他与一群藏族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孩子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抱着足球在场地上奔跑。这是周会明爱心资助的又一个故事。2015年秋季,周会明在和安徽援藏干部、时任山南地委副秘书长林伟聊天时得知,浪卡子县有个贫困的教学点缺少文体用品,便和朋友们一起捐助1万多元的电教用品、体育用品,开了四五个小时的车,送到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村教学点。

周会明与西藏结缘是因为一次自由行。看到西藏的天这么蓝、水这么清,但是仍然很落后,就想为西藏做些什么。回到合肥后,他主动请缨援助西藏。

援藏五年多时间里,周会明克服高寒缺氧、远离亲人等各种困难,创新援藏方式,做实援藏项目,与那里的汉藏干部群众结下了难以割合的深情厚谊。

“背对着家的方向,踏上征程;每一步跋涉,心里装着的都是司法事;你不枉不纵,吹响山南地区的反腐号角;你剑胆琴心,毫无保留传授29年的办案经验;五年援藏,初心不改,雄鷹展翅,格桑花开;如今你有了两个家乡,一个在平原,一个在高原。”2017年9月28日,周会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第二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组委会给予周会明这样的颁奖词。

2016年下半年援藏结束,周会明回到了原单位——合肥市检察院。

考虑到周会明的身体状况,为了让他好好地恢复调整,领导没有安排他去负责具体业务,只是作为检委会专职委员参加一些会议和案件讨论。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依然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每一项工作。

2017年8月,周会明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宣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分管侦监、案管、计装工作。面临新工作、新环境、新挑战,周会明沉下心来,一心扑到工作上。作为人额检察官,他积极参与一线办案。虽然到宣城的时间不长,但“观念新、作风实、勤学习”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干警们的心中。

就在周会明准备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奋斗、为检察事业作出新贡献时,突然发作的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

猜你喜欢

山南检察院检察官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