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订立遗嘱为什么一定需要专业人士参与?

2018-05-14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18年8期
关键词:立遗嘱遗嘱办理

李天琪

火爆依旧的北京第一登记中心

2018年1月11日,呼啸了两天的寒风终于作罢,大风走后还给北京又一个湛蓝的天空。迎着朝阳,记者如期赴约赶到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73号。西交民巷,东起人民大会堂西侧路,西至北新华街,全长6.5公里,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共有146个门牌号。在这些门牌号中的“73号”,成为很多老人口耳相传、心中熟记的地方。算起来,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已经在此服务了五年,这一天也是记者第三次拜访。

遥遥望去,门前空空,不同于两年前的夏天,那时73号门牌前的长椅上坐满了排队的老人。也许因为现在是冬天,也许立遗嘱的老人变少了,带着疑惑,记者推开中心大门。嚯!眼前的画面让记者立马收回前面的话,三十多平方米的接待厅挤满了老人及家属。

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忙着自己眼前的事,大门对着工作前台,二十来岁的前台工作人员正向两名前来咨洵的人介绍遗嘱的办理流程。大门右手边的第一个桌子,坐着一家三口人,在女儿和女婿的讲解下,老太太一笔一画地抄着事先打印好的遗嘱。大门右手边的第二个桌子,坐着两个等待老人作精神评估的中年夫妻。在聊天中,妻子说起带婆婆过来立遗嘱的初衷。她和丈夫2017年给独居的婆婆在丰台区买了一套房,用作养老,为了避免将来老人百年后,丈夫跟其他兄弟因这套房子起纷争,夫妻俩跟老太太一合计,提前订立好遗嘱,交代好所属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当记者问夫妻二人跟老太太提到遗嘱、提到去世老人有没有反感时,老太太正好从评估室里出来,听到记者的问题,老太太摇摇头说道: “有啥的!这是好事,交代好,我死后他们就不会打了。”

聊天的过程中,不时有人进出,有问怎么还不到号的,有过来等待老人在其他房间跟工作人员立遗嘱的,有过来按预约取遗嘱的,有咨洵预约事宜的……

上午ll点,当天第一位做完全部流程的老人在中心主任尹艳贺的陪同下走出了屋,跟等在接待厅的家人汇合。老人像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一样,开心地跟尹艳贺握手致谢。临别前,尹艳贺嘱咐老人,让她回去跟亲戚朋友多宣传,希望老人们能在自己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好的时候就来做遗嘱。老人连忙点头,让她放心。采访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的尹艳贺是记者此行的最大目的。

如何科学预约订立遗嘱?

尹艳贺,性格开朗直爽的东北姑娘,爱笑的她2014年就来到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工作。别看她90后年纪轻轻,老人们还就喜欢跟她唠家常。她和北京第一登记中心为数不多的几名同事负责所有一线登记的业务工作,从最早的预约,到最后遗嘱证的发放,他们负责所有的接待工作。

记者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让老人一上来就能跟他们讲起家中财产的,毕竟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不太愿意跟外人显富。尹艳贺笑着说: “你还别说,来我们这儿立遗嘱的老人没有藏着掖着的,有的一上来就把房本存折摆好给我们看,有的甚至把家里的孩子准准对他们不好,怎么不好都对我们说。我们碰到过不少回老人一坐下先哭个半天跟我们诉苦,要知道来我们这边(订立遗嘱)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要让这个岁数的老人当着我们外人的面诉苦是很难的,说明他们真的信任我们的工作人员,放下戒备把家庭关系、财产状况、家庭纠纷告诉我们,我们也在开导老人的同时按流程把遗嘱立完。”

中华遗嘱库的预约方式多样,现在主要采用的有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社区预约和微信预约,目前采用的比较多的是前两种,其中尹艳贺最推荐现场预约。所谓现场预约,也就是现场领预约卡,按照上面的固定格式填写信息内容,填好后把卡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当场给老人约定正式办理遗嘱的时间。“这是最快捷、准确的预约方式,您把卡给我,我告诉您哪天来,而且当面说还很清楚。电话预约没办法直接确定日期,老人需要留下信息后,由后台统计好转接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再给老人回电。但是因为人员有限,处理电话预约的人跟现场办理的工作人员是同一拨儿,容易出现滞后性。”

预约好办理时间,工作人员会发给老人们一张排队卡,卡片上写着老人的名字、约定的时间、携带的证件、中心的电话以及办理流程中注意的事项。领到排队卡后,老人就可以耐心回家等待,等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带好相关材料和排队卡,准时上门即可办理。

“刚刚我在接待处看到的预约老人大概排到什么时候?”记者问。

“今年9月底。”

面对记者惊讶的表情,尹艳贺无奈地表示: “没办法,不是我们慢,实在是前来登记的老人太多了。我们一天平均为20到25名老人服务,你刚刚在外面可能看得到,我们同时开五间咨洵室,也就是一次叫号五位老人。整个办理流程需要多久还真不好说,快的就像刚刚我送走的那位阿姨,一上午不到就可以完成,慢的要拖到当天下午下班。”

让记者更没想到的是,办理时间的快慢取决的竟然是写字的快慢。

一纸难倒白发翁媪

尹艳贺详细解释道,中华遗嘱库为老人办理的是自书遗嘱,根据每位老人不同的基本情况,利用中华遗嘱库特有的遗嘱模本,生成最适合老人的遗嘱文本。打印出的遗嘱会给老人过目检查,确认无误后,会让老人亲笔抄写,经过检查改字,工作人员会跟老人确认是否要把遗嘱交给中华遗嘱库保管。在中华遗嘱库咨询遗嘱订立事宜以及起草书写是免费的,但是若想把遗嘱交给中华遗嘱库保管,为稳妥,需要做精神评估确保老人订立遗嘱时头脑清醒、思维清楚。为了方便老人办理,省去来回奔波的辛苦,中华遗嘱库邀清精神评估师坐镇中心,因此需要老人缴纳48O元的评估费用。清楚的人都知道,精神评估这个步骤在外面要花的不止这么少,所以大多数老人都会选择购买这项服务。做完评估,下一步给老人录音录像,过程中还会问老人一些基本问题,需要老人在自书遗嘱上亲笔签名、写日期,省去将来做笔迹鉴定的麻烦。

“咨洵、打印、抄写、检查改字、评估、录像……在这几个步骤中,抄写是让大多数老人头疼的问题,只要老人不是年龄大、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差,抄写以外的步骤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而到了写字上,60多岁的老人可能半个小时就能完成,70多岁的老人却得花三四个小时,80、90多岁的老人甚至要拖上一天。别看一封遗嘱只有三四百字,对于老年人来说,的确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这也是刚刚尹艳贺嘱咐前面那位阿姨呼吁亲朋好友早点过来立遗嘱的原因,凡是遇上办完手续的老人及家属离开,尹艳贺都会上前嘱托他们: “回去劳烦跟想立遗嘱的亲戚朋友多宣传,能早点来就早点来,不要等年纪大了、写不动了才想到过来,那个时候恐怕真来不及了。”这句话发自内心,年纪大了影响办事效率是小,关键对老人来说实在过于辛苦,而且很容易发生最后没办法办成的结果。

2014年,也就是尹艳贺工作的第一年,中心来了一对母子。母亲七十来岁,腰椎受过伤,无法长时间坐立,加上文化程度不高,抄写过程很不顺利。从上午写到下午三点多,字迹清晰度还是达不到标准,老人状态越来越差,一直喘个不停。尹艳贺劝两人: “要不先回去,回家多练练字,今天恐怕是办不成了,单就老人的状态来说,一会儿录像都会受影响。”择日再来意味着又得从头来过,思考良久,陪老人来的儿子握住老母亲的手说:“妈,咱不做了!房子他们准爱要准要,我只想您好好的!”送走了兩人,回想刚刚的画面让尹艳贺唏嘘不已。这几年见惯了儿女勉强老人一遍遍抄写的例子,当天的经历让她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

一天观察下来,让记者由衷佩服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的专业和耐心。业务上,他们用娴熟的业务技能帮助11万老人遵照内心意愿分配自己百年后的财产,避免家庭纠纷;服务中,他们耐心倾听每一位老人的心声,每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说不完的故事,即便超出了业务范围,他们更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安抚每一位需要诉苦的老人。有这样一群善良的年轻人在一线努力着,中华遗嘱库怎么能做得不好、不成功?

猜你喜欢

立遗嘱遗嘱办理
#你身边的年轻人考虑过立遗嘱吗#
“继承权”新规来了!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要规范办理不动产登记
被偷的遗嘱
专家建议四类人尽早立遗嘱
年轻人也立遗嘱
这样写遗嘱无效
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