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重的幽默 年代的高度

2018-05-14杨东鲁

杂文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杂文家杂文鲁迅

杨东鲁

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获得者、辽宁省杂文学会会长齐世明先生,于2016年至今推出了“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切片”系列杂文。我逐篇阅读,目光停留在俏皮的文字間,但心情却渐趋沉重,我谓之站在年代的高度,而发沉重的幽默。可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杂文月刊·原创版》刊发了其中四篇:《何处不“套牢”?》(2017年2月上)、《自拍、互拍与自省》(2017年4月上)、《“考‘颜”没商量》(2017年11月上)和《谁又折腾老子》(2016年3月上),我欣然读之,在这里信笔谈谈感想。

齐世明先生在我心中就是一位杂文艺术大师。他善于聚焦社会生活,抓拍种种社会现象搦管成文。他荣获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的那篇《热了周杰伦,冷了周树人》就颇具这一特色。“年代文化心理切片”系列杂文作品立此存照,作者借用蒙太奇艺术手法,把十余种世相集于一箧,胪列于读者眼帘,并一一条分缕析,其文字力透纸背、如斫断骨、直击肯綮,揭露和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劣根性,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索。

鲁迅先生谓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感应的神经”不仅是对杂文功能的界定,更是对杂文家素质的要求。一位杂文家不具“感应的神经”,就写不出“感应的神经”的作品。齐世明先生是具备“感应的神经”的。且看作者刊发于《杂文月刊》这四篇杂文的“感应物”吧:《谁又折腾老子》是对亵渎历史现象的感应;《何处不“套牢”?》是对“枷锁现象”的感应;《自拍互拍与自省》,是对“自恋”心理的感应;《“考‘颜”没商量》更显其妙,是从坊间至官方,林林总总,人人“考‘颜”现象与心理的感应。读这四篇作品,就如欣赏漫画大师黄永玉画笔之下的四幅众生相,在惟妙惟肖中给人以沉重的思考。四篇作品,集中揭示了一个问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明显反差。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就是要解决人类的最大难题,即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给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升级。

因为具有“感应的神经”,作者总是抓取社会生活中各种最具典型意义的论据并展开论证。这些论据,暴露出现代社会正能量的缺失,人性的扭曲,人心的荒凉,文化的颓圮。作者用思辨之笔警醒人们,现实社会的种种不良现象虽未病入膏肓,成为沉疴痼疾,但必须引起重视,加以疗治。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就如一位掌握着祖传秘方、誉满杏坛的名老中医,善于把脉病灶,并“笔落惊风雨”,直击要害,进行救治。

猜你喜欢

杂文家杂文鲁迅
画与理
鲁迅《自嘲》句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档案珍藏者语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