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悔是书生

2018-05-14游宇明

杂文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意气大学老师书生

游宇明

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可以听到“谁有书生气”“谁满腔书生意气”这样的话,说话的人一脸优越感,好象一个人跟“书生”两字不搭边,立即提升了几个档次似的。

对此类莫名其妙的习俗用语,我一向非常反感。

我是个大学老师,从几岁时入小学,就一直呆在学校里,再过五年六年即可混入退休人员之列,等于一辈子是个书生。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老师,我的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我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听懂,这自然有点遗憾,但在师德的纯正、知识的渊博、思想的超拔、才华的显露等方面,我自认为于心无愧,学生对我也高度认同。除了做个好教师,我应该也算是个有点作为的写作者,30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4000多篇,其中1000多篇次被转载。我的散文进入过央视“子午书简”和《读者》杂志举办的“读者的热爱诗文音乐朗诵会”,入选过《名家精短散文》《读者人文读本》;我的杂文被收进《当年杂文二百家》《中国杂文百部》,《四川文学》《杂文选刊》《读书文摘》《城市晚报》等报刊都曾给我做过专辑或专版,2000年始,我已连续18年入选全国权威性文学年选,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写作者里唯一的一个。我创作的历史随笔集《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已先后印刷7次。这不是要夸耀什么,而是想说明:书生其实也是这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事的也是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

书生未必不接地气。有个朋友同样是个大学老师,同样热爱写作,他开了一门选修课叫《文学创作》,如果只是为了交差,他大可以只讲理论。然而,朋友有感于现在的学生母语写作能力相对较差,于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让学生10天左右写一篇作文,当着全班同学朗读,然后,老师当场点评。学生课后反映很不错,觉得自己实实在在学到了东西。

书生也未必两耳不闻窗外事。且不说如今这个时代,人的身份越来越多元化,书生走出学校校门、研究院院门的机会越来越多,就算不怎么出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都极其发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我们几分钟之内就会一清二楚,比起社会上其他人来,书生的感觉未必迟钝。当然,书生也可能不懂其他职业的事,比如耕作、做生意,但懂耕作、会做生意的人也未必懂得教书、写作、做研究呀,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想起几年前經历的一件事。某天深夜,我从长沙返回娄底,一个旅客一人占了三个位子用来睡觉,我请他让出一个,他说:“你读书读多了!”我当即反击,说:“您恰恰相反,读书读少了。”我产生一种联想,那些口口声声说别人“书生气”“书生意气”的人,是不是潜意识里也有火车上的这个人所具有的自以为是的反智倾向呢?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以职业、身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随意贬低与己相异的人,永远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行为。

猜你喜欢

意气大学老师书生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 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却又“为谁风露立中宵”
一名大学老师的“扶贫时间”
我的大学老师羊春秋
Waiting for You I'm in the Rain
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区别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为什么总是书生遇女妖?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