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当代问题
2018-05-14张清民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视域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问题仍然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形式对具体文学艺术予以观照和读解,并以此展现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理论生产的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既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有关,同时又是当代研究的理论责任。在当代语境下,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论、中国传统文论、中国现当代文论等多重理论话语交汇融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如何在自身的理论传统、文化传统与当代语境中,在充分吸收这些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展现把握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品格,是需要做进一步的学理探究的。在此背景上,我们认为,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探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问题及其基本理论表现形式,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的研究论域、基本问题及其相关理论发展过程。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发展遭遇新的问题,当前文艺实践中涌现的诸多新事物、新现象,急需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层面予以廓清与阐释。其次,需要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所包含的理论问题在哪些方面对当代发展有启发?哪些方面又是当代理论阐释的新的拓展?在学理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在当代的理论问题。再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在中国化当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吸收与整合20世纪以来的中国本土文学理论资源?如何恰当评价其间产生的诸多理论成果?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当代理论衍生拓展的关系?在理论形态建构上应注意什么?第四,在当代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产生了复杂的理论对话,这些理论对话表现在哪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问题的提出与当代理论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又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批判的内容。第五,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激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当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哪些成分具备活性因素,激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文化与逻辑依据是什么?第六,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在理论的层面上,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关系,建构中国化当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必须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发展的问题症候与理论归因研究。在当代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遭遇各种挑战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有弱化的趋势,对现实的批判性、实践性仍然有待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论无论“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都必须紧密结合生活现实与文艺现实,需要在紧密结合现实文化经验的过程中增强理论的逻辑解释效能和创新能力。从学术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研究,在学术研究理路及方法上也需要进一步调整,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细读分析和学理探讨,特别需要吸收新文学运动以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國化的理论成果,加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在此背景上,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发展的问题症候及其学理归因研究,目的是查摆问题,寻找思想根源,为解决相关理论问题提供阐释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发展的再生节点与逻辑机制的研究。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如何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典文本,如何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的基础上,析离出文艺思想发展研究的再生节点,寻找能够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效解释当代文艺现象的理论因素,并运用哲学解释学“视野融合”的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哪些概念、范畴、命题在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哪些理论观念还能成为新的理论生长点?哪些理论观念还能衍生出新的理论问题和命题?哪些思想、方法对当下中国的文艺研究还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并从理论上揭示其理论发展的逻辑机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哲学原则与理论视域研究。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和观念的冲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如何秉持“理论自信”,在正视、接受这一事实的同时,如何与时俱进、兼收并包,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相统一”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展现理论建构的基本路径与效力。在理论视域的层面上,区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理论之间的学术分野,同时注意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价值与旨趣方面的根本性差异,就二者关注的问题、对象及形态建构的逻辑起点、话语体系的差异做出论证与辨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理论路径与学理资源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不能是一个空疏的理念,研究者要把它落在实处,必须多方整合理论资源,尤其是不能忽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学理资源,需要深入系统地探讨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概念、范畴、命题,辨其学理,析其内涵,深度消化,融会贯通,从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发展与理论建构的中国经验。在20世纪以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为主导,寻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的基本问题域,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之间的动态关联中,观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逻辑结构,从而概括、提升、描述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发展的中国模式。重点研究在当代多重语境叠合的理论背景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中国经验,并对“中国经验”的思想内涵、理论形式及其表现方式做出严肃完善的理论说明,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基本问题、理论范式及其主要趋向,呼应中国问题,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文学批评范式问题作出理论建构层面的思考。
我们认为,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当代问题可以围绕“经典选择”“中国语境”“当下经验”三条线索展开分析论证。沿着“经典选择”这条路线,在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基础上,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相关论述,辩证分析其当代发展的理论线索、历史意义及启发,剖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问题产生的学理逻辑及其理论走向。沿着“中国语境”这条线索,从文化层面考察中国学者在研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时的政治、文化、学术诸方面的主体动机,展示外来思想与本土文化之间深层的思想关联,辨析本土语境对研究主体进行理论选择时的思想限制,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性、阶段性、对象性特征,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的学术特点、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沿着“当下经验”这条线索,立足时代语境和现实文艺发展状况,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当代问题的现实基础、理论前提、研究价值。结合中国经验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多个侧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问题的实质、特点、表征、形态、流派及影响等,扎实推进其理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突出的品格在于其实践性和批判性,其理论观点来自实践,又服务、指导文学实践活动,对现实文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文学事件进行辩证剖析。随着时间发展和语境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有可能不能有效解答文艺实践提出的新问题,面临“失语”:同时,现实文艺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全新解释,以展示其作为文学研究“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及其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来自当下文艺实践的挑战,急需回答文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有几个层面的问题值得考虑,1.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语言问题。语言学是20世纪的“显学”,语言学转向已影响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領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也多受语言学发展影响,对文学语言特质、文本形态、表现技巧以及文本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做出全新阐释。重点探究文学与形式的复杂关系及对文学活动的全方位影响。2.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新媒体文艺。高科技迅猛发展,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繁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必须关注这一新生事物。重点研究媒介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科技与文艺关系、媒介与审美、网络文艺等问题。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文艺消费。在后工业消费社会中,文艺活动具有了商业活动特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回应现实挑战。重点探究消费语境中文艺消费的意识形态性质、大众审美文化的双重功能、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4.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文化政治。文化政治又称话语政治、微观政治,是政治权力因素悄然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新型形式,是文化权力干预生活的一种表征形式,它已内化为人的日常行为和情感结构,影响其对社会生活的认同与理解。具有现实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对上述问题做出新的阐释。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性别批评、亚文化批评、资本与文化资本等问题。5.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生态文艺。生态危机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保护人类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识。当前文艺活动对此多有涉及,已开展相关问题探讨。重点思考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构建的理论基础、特质、形态及其价值等问题。6.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视觉文化。当前文艺的视觉转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已然渗透在文艺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愈演愈烈的影视改编、真人秀表演及文学叙事的空间转向中更有突出表现。重点探究语图互文的理论基础、异同及其在文艺实践中的复杂表现等问题。7.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全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缘政治背景中愈发值得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对“世界文学”也多有提及。当前在构建人类共同体和建设丝路经济带的大格局中一定重视这一问题。重点探究审美人类学理论以及民族想象与认同、身份认同等问题。
作者简介:张清民,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外文论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