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西翼未成藏原因分析
2018-05-14封小花
封小花
摘 要:S7井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构造-岩性圈闭高部位。在苏7井钻探之前,S1-2井在沙湾组一段砂组获得突破,显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S7井区沙湾组一段砂体沿上倾方向尖灭,地震反射振幅强,边界尖灭明显;预测在该区形成岩性圈闭。本文通过S7井实钻情况,结合区域资料,对P4井西北圈闭新近系沙湾组未成藏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下步勘探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关键词:车排子凸起;油源;储盖组合;条件;未成藏
0引言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区域构造上属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其西面和北面邻近扎伊尔山,南面为四棵树凹陷,向东以红-车断裂带与昌吉凹陷以及中拐凸起相接。车排子地区已发现的典型岩性油藏有P2井、春32井油藏。该类油藏主要分布在远源沉积体系砂体的上倾尖灭带,砂体尖灭线和等值线良好匹配形成岩性圈闭是成藏的关键。P601油藏是远源沉积体系的断层-岩性油藏,此外,P609-P634井区为近源体系的地层岩性油藏。该油藏主要分布在近源沉积体系的沙一段砂体中,砂体超覆在下伏地层之上,油气在超覆尖灭带聚集成藏。结合油气输导及圈闭发育规律,明确了沙湾组油气富集的三个有利区域:①远源体系“毯砂”上倾尖灭带;②远源体系“毯砂”内部断层遮挡区;③与“毯砂”相连的近源扇体。前人对该区成藏条件所做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所涉及研究工作对本区勘探意义较大。
1地层概况
S7井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构造-岩性圈闭高部位。依据实钻资料、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结合邻井及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本井自上而下钻遇了第四系西域组,新近系塔西河组、沙湾组,中生界侏罗系地层。
2钻探情况
S7井通过岩屑、荧光录井未发现油气显示 ,气测全烃值、岩屑样品分析化验值、地球物理测井电阻率等值均很低,全井未解释油气层。
3未成藏原因分析
根据录井资料,通过油源条件、区域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特征等各方面对S7井进行了沙湾组未成藏原因分析。
3.1油源条件
3.11本井烃源岩条件
S7井发育了较厚的泥质岩类,岩性为棕红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未发育暗色泥质岩,烃源岩厚度为309.30m,占钻遇地层厚度的77.8%。本井井段1210.00~1745.00m烃源岩罐顶气轻烃色谱录井∑(C1~C4)为9.19μl/l~240.96μl/l,∑(C5~C7)为0.00μl/l,庚烷值、异庚烷值均为0,不具备生油能力,本井区的侏罗系烃源岩无法提供充足的油源供给。
3.12本井烃源岩条件
准西地区原油奥利烷指数普遍偏低且无明显差异,可以推测白垩系以上烃源岩贡献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下侏罗统为工区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系。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深洼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范围广,新近纪中期开始大量排烃。资源量1.675亿吨(中石油第三次资源评价),有效烃源岩面积1980km2,四棵树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另外S1井、S101井、S102井、S102侧井在古近系均见到油斑显示,S3井在古近系发现气测异常,在侏罗系和石炭系见到显示,最近刚完钻的S1-2、S1-4、S1-5在沙湾组均见到了好的显示,本井也见到了0.01%的气测显示,说明油气已运移到了本区。
3.2储层条件
充分利用岩性、电性、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井沙湾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一段储层最发育,沙二段上部以泥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底部以砂泥互层组合为主,沙三段储层不发育,主要以泥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目的层沙一段一砂组发育较厚的细砂岩、含砾中砂岩储层,测井平均孔隙度22.5%,平均渗透率62.6×10-3μm2,為中孔、中渗储层,综合解释水层16.7米/3层,沙一段一砂组具备较好的储集油气的能力。
3.3储盖组合特征
根据储集层及盖层发育情况,S7井自上而下可划分出两套储盖组合:
(1)新生界第四系西域组~新近系沙湾组上部(井段0.00m~1576.00m)的泥质岩类为盖层,其间所夹的砂岩及新近系沙湾组中部(井段1576.00m~1601.00m)的细砂岩、含砾细砂岩为储层,其间所夹的泥岩作隔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2)新近系沙湾组中部(井段1601.00m~1697.60m)的泥质岩类为盖层,新近系沙湾组下部(井段1697.60m~1726.00m)的细砂岩、含砾中砂岩为储层,其间所夹的泥岩作隔层组成的储盖组合。该组合在横向分布较稳定,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本井钻探的主要目的层。
3.4沙湾组未成藏原因分析
3.4.1邻井成藏条件分析
在S7井区东部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北部部署了多口井,并实现突破。邻井S1-2井在沙湾组见到油斑级显示3.80米/1层,荧光级显示1.00米/1层,对井段1652.50~1655.50m试油,日油31-56m3,平均含水0.31%,原油密度为0.8274g/cm3,粘度为3.9mPa.s,试油结论为油层。S1-4井在沙湾组见荧光一级级显示5.80米/1层,对井段1682.30~1684.09m试油,日油15-35m3,原油密度为0.8274g/cm3,粘度为3.9mPa.s,试油结论为油层。
S1-2井沙湾组含油储层岩性为细砂岩,测井孔隙度为26.2%,渗透率222.8×10-3μm2,为中孔中渗储层,综合评价为较好储层。S1-4井沙湾组含油储层岩性为含砾细砂岩,测井孔隙度为32.1%,渗透率1138.3×10-3μm2,为高孔高渗储层,综合评价为好储层。S1-5井沙湾组含油储层岩性为含砾细砂岩,测井孔隙度为25.2%~27.8%,渗透率179.4×10-3μm2~278.1×10-3μm2,为中孔中渗储层,综合评价为较好储层;石炭系含油储层岩性为凝灰质细砂岩、凝灰岩,测井孔隙度为5.16%,渗透率0.808×10-3μm2,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综合评价为较差储层。
从该区S1、S2、S3井等三口井的热解烃源岩评价结果看,该区侏罗系、石炭系烃源岩较差,生烃能力有限,不具备大量生成油气的能力。通过前面对区域烃源岩的论述,综合分析认为该井区油源来自于南边的四棵树凹陷深洼区。
3.4.2 S7井未成藏条件分析
从过S7井—S1-2井—S1-4井连井东西向地震解释剖面图上看,沙湾组沙一段一砂组3砂体地震反射振幅较强,区域上不连续,S1-2井和S1-4井有,但S7井没有。实钻证实S1-2、S1-4井均发育了沙一段一砂组3砂体,并发现良好油气显示, 本井没有钻遇3砂体,本井钻遇沙湾组沙一段一砂组目的层2砂体,区域上分布较稳定。
从地震剖面图上看,S7井目的层沙湾组沙一段一砂组2砂体未尖灭,砂体向北连续分布,在北部高部位有断层遮挡,形成了构造-岩性圈闭,来自南部的油气继续往北部圈闭运移,在北部高部位形成油藏。本井未成藏的主要原因是本井位于圈闭低部位,圈闭高部位在北部。
结论
通过“生、储、盖、圈、运、保”地质条件综合分析,S7井未成藏的主要原因是S7井区远源与近源砂体局部交汇连通,油气往北部高部位运移,本井位于圈闭低部位。
参考文献:
[1]王信水,高俊,江拓.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气来源与成藏过程分析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