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经验比较研究
2018-05-14陈伟林
【摘 要】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在经济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先后设立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辽宁等十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需要立足过去借鉴全球各地自由贸易园区的实践,本文希望研究这些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自由贸易园区 功能定位 立足过去 启示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标衡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负面影响,经济增速同比出现下滑。学者在这一段时间对于“人口红利消失”,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探讨,甚至担心中国出现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局面。在以往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要求我们要转换经济发展的思路,深化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
受到改革开放成功的启示,经济政策变动的方向便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便是局部试点,设立经济特区。因此,一切便不难理解,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便放在自由贸易园区里了。
二、自由贸易园区(FTZ)及其功能的定义
在国际实践中,自由贸易园区的定义有各种版本。当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是根据1973年的《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即《京都公约》)中提出的Free Trade Zone (FTZ)概念,即在一国或地区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税以外,并免以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李伯溪,2013)。因此,自由贸易园区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设立的“境内关外”的经济自由区,在园区内可开展存储、生产、加工、分类、组装、销售、展览等活动。
功能一词包含功能、效用的意思,也含有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手段的意思,即功能与功能载体。裴长虹对自由贸易园区中功能的使用做了一个界定划分,将园区分为产业功能、业务功能和政策功能(裴长虹,2015)。一般认为园区的功能定位可以有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生产、产业、制度、戰略多种层次划分。
三、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实践发展历程
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园区,就有必要回顾梳理其发展的实践历史进程。随着时间推移,自由贸易园区在实践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从未停止过。
一般认为世界最早的自由贸易园区的雏形诞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湾的自由港。从那以后,以自由港为形式的自贸园区在西欧得到迅速发展。许多欧洲国家都选取本国一些地理位置的港口开辟为自由港。最著名的如德国的汉堡港。自由港的开辟顺应了大航海时代以来国际贸易活动迅速发展诉求。以海洋为主要运输通路的国际贸易活动较于路上运输具有价格低廉,运量大的特点。自由港口的设立,大大便利了国际航运通道的顺畅,降低了海洋运输的成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国际经济活动大多集中于货物贸易活动,因此自由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主要承担转口贸易活动(陆夏,2015)。
经济的发展为国际贸易活动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积累了巨大的空间。二战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作为此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设立出口加工区。在出口加工区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允许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性的税收政策,鼓励外资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海陆位置或者有地缘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迅速抓住这一机会发展起来。典型的例子包括爱尔兰香农出口加工区,和我国台湾高雄出口加工区。从经济活动的内容看,传统的转口贸易功能定位得到突破,加工制造业成为重点功能定位。在地理位置选取上,传统的海港在获得青睐的同时,由于新的交通方式航空的发展,那些拥有航空优势的地区也成为园区的理想地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便利了世界的交流沟通,传统的运输方式得到提升,新的运输传输工具不断出现,经济活动的内容也不断创新发展。自由贸易园区可供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内容趋于多样化,在转口贸易功能仍然重要的同时,综合性的服务性的园区开始出现,一些传统园区的功能开始发生变化升级。比如香农从出口加工区演变为一个现代服务综合性的园区。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成为国际金融贸易的综合性国际经济活动中心。
四、 结论与启示
对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历程梳理回顾表明,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功能定位。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达到扩展了园区的功能范围,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定位逐渐扩展。功能定位需要根植于具体的时代环境和本地区的条件。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追求大而全的产业功能定位都是不明智的,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就业和促进生产率增长的目标下,将本国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并且为本国企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支持,否则在全球贸易壁垒日益削减,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和地区就不能成为生产的理想地区,一国和地区的政策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伯溪.中国自由贸易园区的构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5.
[2] 裴长洪,陈丽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扩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02):5-16.
[3] 陆夏.世界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历程、功能评价与启示[J].海派经济学,2015,13(1):134-145.
作者简介:陈伟林(1992—09月—15日) 男,汉族,河南周口人,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