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贡献率的高校岗位资源配置机制的生态位视域探究

2018-05-14李娜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位贡献率

李娜

摘 要: 高校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从生态位理论研究各学科之间关于岗位资源的竞争是一个新的视角。生态位视域下构建的基于贡献率的岗位资源配置机制能有效减缓各学科对岗位资源的不良竞争,同时推动整个高校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位 岗位资源配置 贡献率

高校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及建设路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办学实践的复杂性和理论研究视阈的多维性。高校内部资源在某一系统状态下具有有限性,组织对资源配置效果会影响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由于高校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因此根据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分析高校生态系统,探讨高校岗位资源配置是一个十分有用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一、生态学与生态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强调生物与周围环境的互补互摄和协同进化,其所蕴含的竞争性、整体性、层次性、平衡性、和谐性等思想使其升华为一门具有建设性和普适性作用的方法论学科[1]。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生态学认为:生态位是描述某个生物体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作用,是某生物单元的“态”和“势”两方面属性的综合。生物体单元的生态位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主体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转换状况;二是主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即主体内部各个部件运行及相互协调状况[2]。

作为生态学专有名词的生态位,在现代研究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阐释生物间在大的生態系统中相互作用形成的生存格局。在生物竞争现象的理解中,与资源的竞争紧密联系。

二、高校的生态位理论解读

作为社会子系统,高校组织镶嵌于高校与社会两大系统中。从社会子系统层面讲,高校组织历来就不是封闭的,一个开放系统必须经常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交换,系统外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系统,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也通过各种渠道向环境输出。高校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功能单位。从高校自身层面而言,这个系统中存在着具有耗散特征的各层子系统。

借助生态系统的概念,可以把高校生态系统定义为:高校生态系统是指高校与其相互作用的内外部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作用关系。宏观层面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等因素组成;中观层面由政府管理部分、其他不同类型的高校、企业、市场需求者等因素组成。微观层面是高校内部的垂直生态系统,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后勤等管理职能部门,以及由不同学科组成的学院、研究所等二级系所的微观系统。

生态位现象对在高校内部的垂直生态系统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高校中的每一个组织单元都有适应其生长的特殊环境——生态位,且每一个生态位都具备一定的优势。高校生态位是各组织单位之间的竞争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内各子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更多的也是更主要的表现其与学校的文化、制度、资源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学科在高校资源配置中的生态位分析

生态位理论揭示,当两个物种生存所需的资源相同时就会发生种间竞争,为了争取有限的资源,具有相似环境要求的两个物种大多不能长期共存,除非环境改变了竞争的平衡,或者是两个物种发生生态位分离,否则两者之间的生存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能力差的物种灭亡而被取代,这是竞争排除原理[3]。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通常只发生生态位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其他部分则是被各自独占。但是,若两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就会出现百分之百的生态位重叠。若资源很充分时,不一定会出现竞争,但若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物种的需要时,就会出现竞争,并且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竞争就越激烈。

作为大系统的高校组织,有规范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构成自己的内部子系统中,垂直子系统构成高校组织的网络结构。高校子系统的成员——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生态位,每个成员在自己的生态位上通过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竞争维持自身的生存和进化,同时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其次是“流”,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内部和与外部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不断地交换,推动系统的生态进化。最后是“序”——功能问题,高校组织内部会产生自组织、自催化、自调节、自抑制等维持系统的稳定,产生这些序的主要角色正是各个学科。

在现代学科制度背景下,学科是高校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构成高校组织的基本单位;学科群是超越单个学科的具有种群生态特征的微观系统,由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构成的。高校中的各个学科为高校这一大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其同样是具有开放性和能动性的耗散结构系统。它们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生态位表示他们可用生存资源谱的位置,只有在生态位中才能生存。在高校生态系统中,各种学科之间会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并为彼此的发展提供动力和营养。从微观角度看,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划分体现了各学科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学科历史、学科制度、学科文化、学科主体、学科资源、学科培养等都是影响其生态位的环境因素,而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则是影响其生态位的内在因素。各学科之间及各学科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各种资源的交换互动。

四、生态位视域下高校岗位资源配置分析

高校岗位系统具有完善的功能结构。从宏观角度看,一个高校岗位在整个高校组织系统中的生态位主要体现了各个学科岗位的不同视角和特定功能,反映了不同高校之间定位和建设路径的差异。从微观角度看,高校生态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在其中的不同生态位,决定了整个高校生态系统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属性定位和战略选择,也决定了一个高校生态系统的特色。

与自然界物种之间争取有限资源相类似,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各学科在争夺各类资源:资金、师资、科研平台、优惠政策等。其中像资金、科研条件、优良师资等资源,各学科不仅可在自身所处的高校这一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可通过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搜寻,与其他对手进行竞争获得。但是像岗位数这一较为固定、比较匮乏的硬性资源,各学科不太可能从外部获得,这样就不免会出现各学科之间无序的、对抗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不仅会造成本身匮乏的岗位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制约高校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在自然界,当物种之间发生生态位重叠,引起竞争的时候,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回避竞争,如生态位的分离,即充分利用全部资源,使物种间的竞争降低到最低程度;抑或是对自身的生态位进行压缩、释放和移动,并对生态位进行动态的调整。对于高校生态系统中的学科而言,岗位数是一类必需的资源,不太可能通过生态位的分离、压缩、释放或移动而减缓竞争,各学科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给自己做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发挥独特的优势,才能把无序、对抗的竞争转变为有益于自身、其他学科及整个高校生态系统的竞争。

五、生态位视域下基于贡献率的岗位资源配置机制构建

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由于各学科的目标不一、评价标准和建设路径不同,岗位资源是相对有限稀缺并具有异常的重要性,因此光靠各学科自主寻求正确的生态位避免竞争是不太容易实现的。以往的优势、特色学科与新增学科、弱势学科之间由于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仍保留着强大的惯性,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出现了学科与学科之间不协调的现象,例如在行业特色高校的非行业特色的新增学科,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为在高校生态系统中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人事管理部门,必须从生态学的适应性、平衡性、和谐共生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科学的岗位资源配置机制。

高校的岗位资源配置机制,一方面要立足各学科的现状,从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方面出发确定相应的岗位基数,这是对学科显性贡献率的考核。另一方面必须从长远考虑,以动态的眼光审视各学科发展规划的分解目标及所承担的任务,既要预估其对学校的潜在贡献率,又要考虑新兴学科、弱势学科的发展需要,制订岗位调节方案,这一层面揭示了对学科未来潜在贡献率的考虑。同时在学校的层面上,还应该建立基于突出贡献的岗位资源奖励机制,即应预留适量的机动岗位,用于奖励吸引优秀人才、发展新兴学科、完成特殊任务等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

生态位视域下基于贡献率的岗位资源配置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表 生态位视域下基于贡献率的岗位资源配置指标体系

生态位视域下构建的基于贡献率的岗位资源配置机制,首先考虑的是各学科所完成的任务,评估其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贡献率,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结合各学科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及发展势头,考虑动态性的特征,与基于突出贡献的岗位资源奖励机制一起,对各学科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動和激励作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生态位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态”,即物种的状态,指在小生境中占有资源的情况,是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及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二是“势”,即物种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态”和“势”的综合才能体现出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

由此可见,生态位视域下基于贡献率的岗位资源配置机制不仅承袭了生态学中的竞争性精神,更注重整体性、平衡性、和谐性等思想,对减缓各学科关于岗位资源的不良竞争起到了有力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在不断引导各学科从更系统、全面、和谐的角度看待岗位资源的竞争,对认识高校这一复杂适应性系统并促使这一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视角下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高校系统中相对有限性资源的分配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合先,谭运进,常静.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组织生存发展理念应然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科学报,2011(1).

[2]万伦来,达庆利.虚拟企业类生物机制及其生态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7).

[3]邵兵家,刘小红.论企业电子商务与生态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闫俊凤.生态学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J].高教探索,2014(04).

[5]李军.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三层结构模型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4).

猜你喜欢

生态位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生态位视野下纯网综艺优势初探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基于贡献率模型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沐川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