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的互融互动
2018-05-14白志栋
白志栋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高校德育教育的意义与大学文化育人的功能,分析当代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互融、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德育教育 大学文化
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时,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将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相融合,共同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层面,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德育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德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情况而确定的,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保证。高校德育主要指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如果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学生对德育认识不足,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具体功能。
1.大学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与思想观念。高校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环境建设作为精神传播载体,能够将相关精神、理念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学习与生活,陶冶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环境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寝室、餐厅、操场、体育馆、图书馆等。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中雕塑的摆放、名人警句、藝术作品,甚至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能规范师生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间接接受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避免产生低俗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大学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健康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学校的相关制度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有约束作用。学生根据学校规章制度逐步改变自身不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反省,达到学校与社会所要求的标准。学校制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守则、校训、校规、班规等方面。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一经学校师生认可,便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利用校园制度可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学生就会对实践产生理性、正确的认识,而高校在此基础上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大学精神文化能够塑造学生人格。大学精神文化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达到全面发展。大学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大学的无形资源,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可持续发展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好的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从而深刻地影响大学师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并陶冶其情操、磨炼其意志、塑造其人格。
二、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互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互融的途径,以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但将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互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网络时代对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渗透。高校作为网络建设最快、使用网络最方便的场所之一,网上生活已经占据学生的部分时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高校德育教育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最敏感的群体。网络的发展以大数据的方式把世界上所有存在的意识形态全部展现给大学生,但网络的即时性、虚拟性、隐蔽性却引发了一些道德问题,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不良意识形态和低俗文化侵袭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正确的德育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的弊端,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环境对大学文化最大的影响是校园文化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异。在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大学,师生见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最近在读什么书?现在,更多的是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种证书考试。各种辅导班及商业广告贴满了校园的显著位置。其次,多元文化给一些刚入大学的学生造成认识模糊,影响德育教育效果。高校需要针对这些现状改变德育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三)一些教师对大学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认识不到位。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甚至是“00后”。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知识面广,但是广而不渊、杂而不精。对问题、事物的看法往往是浮于表面,而且容易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就加大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困难。一些高校教师更多的是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愿意深入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相关知识却或多或少地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互融思考
将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发挥大学文化的具体作用,促进德育教育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为高校德育教育这一目标服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形式和规格必然体现出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必须用积极健康、欣欣向荣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生动、活泼、健康、乐观的校园文化是引导、教育师生的有效方法,并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将逐步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二)教师需要树立榜样作用。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居主导地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工作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生成绩,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三观与正确行为规范。教师需要利用自身行为影响学生,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从而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德育学习。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高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由于家庭环境、生活习俗不同,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也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必须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适应这一特点,可以适应不同对象的层次要求,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一种不同学生都愿意接受的育人方式。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各取所需、共同提高。这能够满足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样,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把理论德育知识包括其中,并化繁为简,借助实践性这一有效载体,使德育教育的每一过程都能融入实践的行列,使理论教育走向实际,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的实践行为并巩固和延伸理论教育,达到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
(四)加快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推进速度。
健康的网络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大学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可以运用网络便捷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工具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有计划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形成科技文化教学环境。通过网络中人机交流的平等性、自由性等特点,形成多种交流渠道,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情况进行教育,使校园网络成为德育教育与弘扬大学文化的主要平台。校园网络文化要发挥积极作用并开发相应的安全检查软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不受非法或不良网站的侵害。积极主动地建设红色网站,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为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高校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高校德育教育是大學文化的主导,而大学文化则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有针对性地对两者加强建设、加强引导并相互融合,将促使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相互作用,健康发展。这必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人。
参考文献:
[1]王茜.大学文化与高校德育的共融互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乔树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的互动作用[J].前沿,2005(12):89-91.
[3]唐筠甯.大学生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272-273.
[4]胡征.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5(04):116-117.
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16B—12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