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修辞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2018-05-14黄庆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文写作修辞教学运用

黄庆

摘 要: 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书面材料,是管理政务的重要工具,属于应用文体类文章。正确运用修辞,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增强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 公文写作 修辞 教学运用

公文是一种管理政务的工具,是各级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工作手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是消极修辞,然后用积极修辞作辅,重心放到字、词上的打磨和斟酌,对于修辞的使用比较慎重。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服务于公文写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公文修辞的作用

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指出:“修辞学是语言运动学或叫语言动力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运用中的语言和语言的运用问题。”①运用修辞的目的,是让文章在不出现语误、不损坏表达效果的同时,有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由此可见,修辞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决定了一篇公文的优劣。例如:领导讲话稿,往往是对下属提出工作要求,需要强烈的气势与下属形成共振,提振精气神。因此,在此类公文中,会采用排比的修辞形式,达到鼓舞人心的目的。又如,公文的语体风格虽然要求规范和庄重,但是并不意味着公文是枯燥、乏味、晦涩和难懂的。其实,公文更需要深入浅出,用恰当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一个复杂的问题。由此可见,修辞对于公文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在恰当的修辞手法下,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意义,让公文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二、公文修辞的原则

公文写作讲求庄重规范、准确鲜明,语言的风格务求简洁、明了及得体。因此,正确使用修辞是在公文寫作的必修课之一。公文修辞原则是指使用修辞手段时需要注意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内容。根据工作实际,对症下药,力图强化表达效果,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公文修辞要符合主旨。

每一篇公文都有一个中心意思,这就是主旨。为了表达好中心意思,要精心构思整篇公文的结构,认真打磨一字一句,这个打磨的过程就是运用修辞手段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段进行文章打磨,首要的是完美契合公文主题,达到修辞与全文内容相呼应、相贴合的目的。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文中曾强调:“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②这段话表明了修辞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论述了修辞适应于文章主旨,即衡量修辞的唯一标准,是看修辞的使用是否恰当,能否原原本本符合文章主旨,能否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充分表达文章本来的意思。《修辞学发凡》指出:“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公文修辞应该且必须遵守这条原则,特别的,对于公文来讲,生动是其次,恰当才是关键,在恰当的前提下努力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例如:“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11.21)

文中将改革推进面临的困难,比喻成“雷”“荆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前改革推进中的困难程度,更能让人充分清醒地认识到,要推进改革,必须有更大的勇气和毅力。文章主旨影响着修辞方式的选择,修辞能否发挥效果,关键在于是否对准题意。

(二)公文修辞要切合语体。

公文语体属于事务语体的其中之一,主要承担了人们在公务活动中的语言任务。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其平时、庄重的语体风格。因此,我们务必把重心放到准确表达意思及更好地交流上。另外,由于公文的庄重性,我们在运用修辞时必须更加慎重,确保其权威性。因此,公文力求做到实用性,不用刻意追求表达的幽默和意像的含蓄。以修辞格为例,带有想象或转化作用的,基本与公文语体相互排斥,例如双关、夸张、拟人、拟物等;而含有形式修辞作用的辞格,则是与公文语体相照应的,比如:对偶、排比、递进等。此外,因为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是管理国家事务的务实文章,具有政策性、指向性、法令性,所以行文表达遣词造句是比较严谨、精确,文章整体简明扼要。

例如:“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下午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17.5.26)

文中用“保护眼睛”“对待生命”体现对待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表达朴素、准确、庄重,完全符合公文语言明确、简要的基本的特点。

(三)修辞要接合语境。

语境顾名思义,语言使用的环境,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上下文意等都是语境具体要素。公文修辞一定要考虑语境。公文中,语境会随着时间、所属时期和阶段不停变化,要紧跟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走向,时刻注意语境变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文描述的对象、适用的范围。综上,写作人员要紧密连接语境,鉴于语言环境多种因素,将语言形式进行完善打磨,巧妙应用修辞手法。语境即能牵制修辞效果同时可以促进表达受众度。熟练驾驭各类修辞,具备发现修辞使用场合的敏锐度,将话说得恰如其分。

例如:“经查,孙政才其人,理想信念动摇,党的宗旨背弃,政治立场丧失,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和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纪律严重违反,讲究排场、搞特权;组织纪律严重违反、廉洁纪律严重违反,利用职权和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伙同特定关系人收受巨额财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巨额利益,收受贵重礼品;工作纪律严重违反,官僚主义严重,生活纪律严重违反,腐化堕落,搞权色交易。”——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2017.7.24.)

文中用六个“严重”,即使用反复格,充分表明了孙政才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脱离了党和人民对其的要求,背叛了党中央和人民,在国内甚至国内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破坏了我党的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严肃追责问责的语境。

三、公文修辞的运用

公文写作,更注意字句的锤炼、意义的锤炼,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如下手段进行的。

(一)选择,即通过在许多意义相近的词语中,选择其中最合适恰当的表示意义。

例如:“我们要(及时、立即、马上、迅速)对违反中央和省委八项规定的同志进行处理。”

括号内四个副词均表示时间上很快,属于近义词。但是根据该段公文实际意义,会有不同的选择:在对上级报告时,我们选择“立即”“迅速”,在对下级做出指事时,我们选择“及时”。

例如:“加快建设世界智造之都。”——德陽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2.22)

修改为:世界智造之都加快建设。

两句话看似形式意义相似,实则有一定区别。在公文写作中,叙述工作要求,一般选择前者,叙述工作成绩,选择后者。经常撰写公文的人员必须十分注意词汇的积累,同时注意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意义改变,要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

(二)创新,即对原有词的意义进行创新,在相关规则允许内,改变或者扩大其意义,赋予其新的意义。

例如:“要对权力运行加强制约、监督,权力,要确保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全社会有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不想腐。”——习近平(2013.1.22.)

在例子中,习近平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笼子”,比喻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和监督,形象而又生动的让读者和听者准确把握住党中央对于反复倡廉的决心和意志。

(三)修正,即将不对的、运用错的或者不恰当的修辞内容,改成正确的、得体的说法。

例如:“由于赌博、输赢造成的欠款,经相关部门认定后,一律废除。”

修正:“赌博”其本质便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存在输赢一方的非法娱乐形式。因此“输赢”意义表示重复。

又如:“有的干部藐视党规党纪党法,不讲政治不守纪律,随意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及收受贿赂。”

修正: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应“党法”的说法,因此,删去错误说法。

(四)减增,即通过对原有语言成分的减少或者增减,进一步完善语句的意义。

例如:“全世界都反对战争”。

意义不够清楚,因为战争并不一定是不合理的,有时候的战争,是为了人类利益而进行的,是受到支持的。因此,应该通过增加补充完善,修订为“全世界都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又如:“A国部队凯旋胜利归来”。

“凯旋”本身包含了“归来”的意义,因此原句存在语义重复累赘,应该通过减少来修订,即:“A国部队凯旋胜利。”

综上可见,对于公文中的具体内容,我们都要时刻关注当时的语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还要对文体进行留意,然后选择一种合适恰当的修辞手法,让行文更加流畅,让语言更加得体,让内容更加形象。

四、公文中常见修辞格的运用举例

适当的修辞,是一篇优秀公文的外衣。作为一名公文撰写者,在追求公文语言平实的基础上,更要力求风格鲜明、内涵深刻,使用恰当的修辞格,使公文不再枯燥、晦涩、难懂,而是变成老百姓爱听的接地气的话、国内外社会各界喜闻乐见的真心话。

(一)引用。

引用分两种:一是引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用群众的话解答群众的困惑。

例如:“打铁,必须要自身很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带领全党一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切实解决,针对自己不足的工作作风进行切实改进,联系群众要密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习近平(2012.11.15.)

“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说的是作为一个打铁工匠,首先要做到“自身硬”,才可以打造坚固耐用的铁器;作为一个刺绣师,首先要自己做到心灵手巧,才能绣出好作品。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是要正人必须先正己。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公正,就没有资格纠正别人。简单点说,要求别人做一件事,首要条件是自己是否具备同样或者更高的条件,否则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换言之,作为一名纪检工作者,自己都不廉洁守纪,又怎么要求别人廉洁守纪呢?

二是引用中国传统诗词。

例如:“‘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直以来,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我们的社会中长期存在着一些腐败问题,导致了人民群众怨声载道,造成了社会发展动荡不安,造成了我们的政治根基不够稳定。我们要时刻对腐败问题保持清醒。”——习近平(2012.11.17.)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荀子·劝学》。宋代苏轼所著《范增论》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两句话都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事物,都是首先从内部开始腐烂的。习总书记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鲜明指出,党和国家不允许有腐败的存在,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廉洁自律,整个社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二)比喻。

善用形象比喻,通过用打比方、讲故事,阐述深刻道理。

例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引,要勇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更要敢于对传统思想观念障碍进行冲破,要敢于对既得利益的藩篱进行打碎”。——习近平于(2012.12.7)

“硬骨头”在现代的文章中,出现得很频繁,并被用作比喻复杂艰苦的任务。

例如:“在进攻敌人的一场战斗中,倘若我们过早行动,便会将自己暴露了,这样会给敌人提了醒、让他们做好了准备;倘若我们行动太迟了,就会让敌人集中起来难以攻打,成为硬骨头去啃。”——毛泽东《论持久战》

“险滩”主要指在一些江、河中,由于水浅存在礁石多、水流的速度湍急,导致行船很危险;现在,我们主要使用它的比喻义,即在一项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面临的不利因素或者危险等。

(三)排比。

通过运用恰当的排比,能够有效加重语势,增强说服力。

例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来支持人才发展,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將全国和全世界、党员和非党员的优秀人才,全部集聚到一起,到人类伟大的奋斗中去,引导我们优秀的人才,想西部偏于地区发展,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向红色根据地革命老区发展,最终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习近平(2017.10.18.)

通过“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排比的运用,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渴求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显得条理清楚,很有气势,准确地表达中央要求,具有振奋精神、提出要求的作用。

注释:

①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67.

②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9.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刘春生.公务文书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5]董力淳.公文写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周振浦.公务文书写作实例大全[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7]胡习之.辞规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8]谭学纯等.接受修辞学(增订本)[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9]万红.修辞与公文写作[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4).

[10]杨明.浅析修辞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J].社科纵横,2006(1).

[11]纪江明.浅谈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手法[M].秘书工作,2008(7).

[12]钮进生.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J].应用写作,2012(10).

猜你喜欢

公文写作修辞教学运用
浅析文学修养对公文写作主体的影响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