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的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浅析
2018-05-14刘美佳
刘美佳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调查发现,大量的文献都将重心放在研究学前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策略上。国内很少有学者以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来研究学前教育中的游戏化教学。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论述进行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游戏化教学是进行学前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基于学前教育中学生的主体视角,结合“互联网+”模式,更新游戏化教学方式,提出相对具体、贴近生活的游戏化教学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一、引言1960年,舒尔茨在一次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中指出,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质的方面,即技能、知识和能影响个人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的其他特征。首次道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1964年,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即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或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就叫人力资本投资。并指出:“对于人力的投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由此可以看出,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属于人力资本的范畴,作为培养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或手段,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进行学前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学前教育是学校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初始时期,对幼儿今后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身心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投资也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从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發展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到“虎妈狼爸”的角色扮演,不惜重金在孩子的教育上投钱砸钱,不甘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柏拉图《理想国》所言中,“凡是之开始,为最重要之点。而于教育柔嫩之儿童,则更宜注意盖起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道出了学前教育犹如盖房打地基,地基不牢,魏然耸立的高楼大厦则指日难待,同理儿童品性修行不正,于社会、于国家的栋梁之才则难寻也。到中国的古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童年生活状态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形态。储中志认为,中国的初级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中等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较为明显,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他将人力资本投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强调了初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尔曼提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在儿童不同人生阶段的教育投入对其不同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某一阶段技能的获得不仅影响其在该阶段的总体能力,更影响其在下一阶段的成长与学习。”同时,他还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一个人幼儿时期投入1美元所产生的回报将比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金额所产生的回报大得多。由此,从古今中外的研究中,进行学前教育的投资是很有必要。三、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1.抓眼球,吸引力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无非就是如鱼得水,知识、技能“手到擒来”。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道出了游戏是人天性的本质。游戏对于觉醒有重大作用,游戏可以激活机体,使其处于最佳的觉醒状态。实践中,游戏中人处于兴奋状态,游戏化教学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进行游戏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摆脱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2.汲经验,去糟粕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采用游戏化教学,摒弃了传统的任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书+教师”的方式,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以老师教授为主,无法全方位的利用人体的知觉、视觉和听觉,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游戏化教学主张在游戏的情景中,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角色,学生自主探究。其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加工者,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注重学前教育的新时期、家长们重视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时代,要想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进行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而游戏化教学是西方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幼儿教学方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外就开始步入研究教育游戏的行列,Bowman是最初将电视游戏与教学整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及时加以剔除,予以适合儿童成长发展的游戏化教学方式。3.益身心,壮中华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人的整个日后生活——它都源于儿童的早期。儿童早期的学习决定着长大成人的品行。皮尔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思维变得更灵活,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游戏是幼儿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方面,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整个心理建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0-2岁)、象征性游戏(2~7岁)、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7~11岁)等四类。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处在2~7岁阶段,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化教学属于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具有象征性,它可以帮助儿童解决情感上的冲突,并会带来一个较为愉快的结局,如玩医生的游戏,儿童要当医生,给玩具娃娃打针,这样儿童就把自己在医院打针时体验的疼痛让玩具娃娃来接受,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因此,游戏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儿童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的梦,中国梦”。儿童在智力、身心健康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的意见和建议1.创新教育游戏类型海安县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师生发展需求,借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基地,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以点带面式研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白板、平板电脑等现代工具走进幼儿园,走上寻常课程。“互联网+”给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途径提供新的角度。在寓教育于游戏中,将游戏类型与现代科技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调动学前教育中的孩子们的兴趣和兴致,将游戏赋予丰富的教育价值,从而孩子们沉浸于游戏化教学中,达成“沉浸式学习”的良好效果。例如,将孩子喜爱追捧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采取将其中一些情节穿插着相关的老师解说、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和称赞综艺节目中选手的仁义礼智信的言谈举止等具体方法,形成具有教育价值的热点游戏,组织学生们观看热点游戏。在这一个过程中,这些有待实现的教育价值并非实实在在地等在那里的,它需要教师从预设课程中进行独具匠心的挖掘与开发。创新教育游戏类型,也要发挥教育家的作用。国外在教育游戏中的操作流程是非常正规,首先是与教育专家达成合作,目的是与教育专家达成共识以后再进行游戏的开发,开发后直接由代理商进行发行。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现在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老师统一安排学生开展葆有教育目的的游戏。老师的初衷当然是不让每一个孩子脱离群体,融入到班级群体这个大家庭中。但无形中忽视了一项游戏有效参与人数以及学生对所开展的游戏的喜爱与否。首先,第一个问题点——有效参与人数。不是所有的游戏能够容纳班级10多名的小学生,即使有游戏符合集体成员一起参与,但是已完成游戏人物的学生便无事可做。第二个问题点——学生对所开展的游戏抱有不喜欢的态度,那么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甚至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所以,游戏化教学既然要顺应学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发挥教育的功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就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尊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游戏的热爱程度,如男孩子喜欢玩王者荣耀,女孩子热衷于追捧自己的爱豆,追看爱豆出演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然后在尊重的基础上,对游戏化教学方法和游戏化种类进行修正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在具有跳跃式、开放式特点的游戏行为中,灵敏地嗅觉到教育契机,很自然地将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赤裸裸的将教育附加于幼儿之上,是不可行的。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现代的游戏化教育,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而不是依靠外在活动中的强制手段和要求。很多教育者还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的阶段,将学前教育中的游戏视为自己教学中的辅助手段,其考虑问题的角度在于如何让游戏满足自己的教学需求而不是如何让游戏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老师在其中就扮演了主导地位,无异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应作为学生的真诚平等的对话者和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能在游戏化教学中获得愉快和自由的体验。五、总结儿童的天性就是玩游戏,将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方式,选择合适的游戏配合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众多学者提出实现学前教育中的游戏化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中,本文另辟新径,提出以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研究进行学前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并结合当代“互联网+”的新形势,提出创新教育游戏类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游戏化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享乐”“体验”与“表达”。参考文献:[1]罗刚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以教育投资为主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2]吴飞燕.基于Webquest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行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3]万力勇,赵鸣,赵呈领.从体验性游戏学习模型的视角看教育数字游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5-8.[4]张莲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游戏化教学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