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科学的方式完成少儿的社会教化
2018-05-14丁小琦
丁小琦
【摘要】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影响到少儿的社会教化,以生动有效的方式,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递给他们,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命题;社会文化在少儿素质培养上有着重要作用,让东西方优秀文化结合产生的新文化使少儿完成社会教化的过程;以艺术、科学、健美生活的生动方式,实现少儿的社会化过程 ;艺术活动是社会文化中最为生动、丰富的部份,科学精神,健康的体魄和优美的姿态,是人优秀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少年宫组织的少儿活动依此目标去展开;少年宫的活动方式及社会文化的传播手段,起到了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了少儿素质培养的有效社会文化路径。【关键词】社会教化社会文化少儿素质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因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不可避免的发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一定矛盾。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被模糊,道德形象危机显现,是意识形态领域应予重视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这一代少儿的社会教化,必然影响少儿素质培养工作的方向与内容。在少儿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中,如何以生动有效的方式,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递给他们,使他们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接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少儿艺术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少儿艺术文化活动的组织,促进少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索以生动有效的方式去完成少儿社会教化的新路径。一、社会文化在少儿素质培养上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共享一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的教化,养成一种基本的文化性格,形成基本的人文精神。社会文化赋予人们社会活动一定的思想和情感,造就人们对人生、生活的价值取向。在此意义上,社会文化也就是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是社会的现代化。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是:以宗法家庭为背景,尊祖宗,尚人伦,重感情;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故重道德,尚礼仪。这一特征,贯穿于人的社会教化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尊师重道行为上,彰显于“幼吾幼及人之幼”等培养下一代的观念中。而社会变革引起的社会文化变迁,使少儿道德的素质培养遇到挑战。在少儿活动中,可以看到,才艺出众的少年,比尊老师、守纪律,有合作精神的少年更受人们的推崇。面对这样少儿社会教化过程中的文化挑战,作为少儿校外活动的组织者,少年宫在少儿活动的安排上,一方面要固守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以爱人(仁)为出发点,统一、和谐、一致、天人合一、情理合一。活动方式则以群体性,参予者相互配合为主。如演出,多以集体舞、乐器合奏的形式;教学中强调尊重师长,尊重他人,不刻意突出塑造个体形象,以尚德的精神,影响少儿心灵。另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如重视科学技术的思想。认识传统文化非反对一切科学技术,反对的只是不利于人的“奇技淫巧”。在少儿活动的组织上,要让科学、技术技巧这一类智能文化,去对少儿进行新的社会教化。在少儿活动的具体安排上,可以有机器人、航模制作、无线电通讯等科技活动,可以有棋类等思维锻炼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让东西方优秀文化结合产生的新文化,体现在活动的设计上,使少儿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优秀文化的洗礼,逐步完成社会教化的过程,成为新一代的优秀的人,更好的适应新社会。二、以艺术、科学、健美生活的生动方式,实现少儿的社会化过程艺术活动,是社会文化中最为生动、丰富的部份,而科学精神、健康的体魄和优美的姿态,是人优秀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少年宫组织的少儿活动,应依此目标去展开。创造、欣赏艺术,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进步的推动力。这种普遍的需要,涉及人的情绪、理智、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一)艺术活动在少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通过参加艺术活动洞察自身,了解现实世界(即发现并表现内心情感及现实世界)也就是追求认知,满足了认识内在及外部世界的愿望。2.通过观察艺术活动,发现理想的人,如明星等艺术形象(即树立个人崇拜的偶像),借助明星的行为表现,满足了内心实现某种行为的愿望。3.通过参加艺术活动,进入可能世界,如,把对未来、理想等方面的感觉,通过歌唱、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即满足了内心追求可能性世界的需要。4.通过得到艺术活动的结果(如演唱了一首歌,跳了一个舞),达到内心和谐、平静,体验到快乐(通过创造或自我欣赏,产生快乐),即满足了对快乐的需求。所以,少年宫开展的少儿艺术活动,通过声乐的演唱、器乐的演奏、舞蹈的表演等艺术活动方式,在少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上,产生着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其他社会教化方式难以替代的。(二)艺术活动对少儿素质形成上的作用表现:1.少儿因学习上竞争的激烈,优异成绩的获得及名次排列给其压力,因而对可释放压力的创造艺术、欣赏艺术的需要就更迫切。而艺术创造、艺术欣赏的快乐,它是生动的、具体的、表象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更易触动人的心灵,所以在人较年幼的阶段,就会产生。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幼儿会因为鲜艳的色彩而关注,会因为悦耳的、有节奏的旋律而安静。大多数的少儿,在艺术文化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是放松的、快乐的。也就是说,艺术文化活动,很容易就使少儿有感性的快乐。所以可见,少儿对课外艺术活动的安排,比对学科知识的安排,更易接受。2.一个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可以通过一种“理想”(虚拟)的艺术境界去得到满足。如为表演一个理想形象而化妆,创造出一个自己在现实中想有而不具备的个人美丽形象;又如,在表演中去实现现实中未能实现的品质或行为——敏捷、勇武、智慧、果敢。在艺术活动中,现实未实现或不满意的人生目标,通过创造艺术、体验艺术,得到了实现,获得满足感,会更有信心的去面对现实。而艺术表演活动的作用,对儿童与成人之根本區别在于:成人是较为理性的去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而儿童是更为原始、质朴的去表现,把此作为表现自己存在的手段(引人注意到他),是其生命力的表现,并非是主观的去创造一种美。所以可见,较之成人,少儿更乐于登台表演,表演更率真。少年宫组织的少儿表演活动,虽然表演者演技青涩、更易失误,但仍普遍而持久的同时为儿童与成人所欢迎。3.艺术活动,可满足人寻求刺激,改变刺激域的需求。人们在创造、感受艺术时,精神是紧张的(如,于众人前面表现而致的紧张、担心效果而致的紧张),但这种紧张,反而使人产生愉悦感,与文化知识学习、考试造成的紧张感受完全不同。这种紧张,是愉快的,即使失误,也可体验到一种释然的、轻松的快乐。艺术活动这种方式,对于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是有效而重要的。4.艺术活动使人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让人在美好的状态中体验生活,认识人生,相信世界的美好,确定人生的价值。少年宫组织的少儿艺术文化活动,声音旋律是有节奏的,色彩是丰富变化的,肢体动作是协调的,无一不是可以给人带来美感的。所以,少儿在艺术活动中,可以树立美好的观念,培养美好的形象和行为。使他们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眼下所做的点滴小事,发现微妙之处,获得愉悦感。当他们懂得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过程,生活便成为了艺术,即实现了生活的艺术化,也就是快乐的生活。所以可见,受过少年宫组织的少儿艺术文化的培训、表演活动影响,特别是系统的、时间较长的那些少儿,他们的美感更好,性格更开朗,行为更规范自如,更少产生对成人、对社会的对抗心理,更少产生反社会的人格。5.人是创造性的动物,也是目的性的动物,时间、精力都花费于为自己设计一条通往某个目标的道路。如果失去了目标,或停止了对目标的追求,人就会萎靡不振。而人在基础文化知识上寻求达到的目标,在工作技能上拟实现的目标,或更大的人生价值的目标实现,是艰辛、曲折而复杂的,不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艺术活动的结果,每一次都必然达到目标,每一次都可以实现某种目的,如唱完一首歌,跳了一曲舞等等。无论效果好坏,但都可完成,甚至未完成,都可体验到释放心情、表现自我的快乐,都获得满足感(目标实现的成功感)。少儿在这些艺术表演活动中,一次次的围绕目标的实现获得成功感,不断增长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在快乐中表现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三、少儿社会化过程中少年宫的独特社会地位与作用少年宫作为为少儿提高素质而提供艺术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其特性为:1.活动的开放性。面向社会,服务于所有社会群体。其组织的少儿艺术培训、表演活动,向社会开放,与同类组织交流,在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播去影响少儿素质的事情上,起着独特的作用。2.联系的广泛性。少年宫提供艺术文化服务的对象,不分区域(含境外)、年龄段、家庭和所属学校。学员来源广泛,个性迥异,但在同一艺术文化活动中,懂得交流,学会了合作。艺术文化的同一目标,同一手段,同化了之间的差异,促进了共同素质的提高。3.手段的多样性。少年宫开展的社会文化培训活动,有影响少儿审美情趣、情感养成的书画、音乐;有影响少儿形体、体魄和意志力的武术、舞蹈;有影响少儿技艺、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的航模、电脑;有影响少儿心智的棋类。基于这些活动的功能、特征,使少儿在社会化过程中,能艺术的、科学的完成社会化。通过技能的传授、精神的熏陶、自我的表现、文化的传承,少儿们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锻炼体魄,协调动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启迪心智,陶冶审美情趣,生成美好情感,优化注意力、意志力、判断力等心理品质,使其素质全面发展。少年宫这种组织,这种社会化活动的方式,这种社会文化的传播手段,起到了其他社会组织、其他社会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了少儿素质培养的有效社会文化路径。参考文献:[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花建,于沛.文艺社会学.上海文艺出版社.[3]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