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研究综述
2018-05-14张瑞林
张瑞林
【摘 要】 审计委员会在监管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协调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国际研究与国内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未来审计委员会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希望能激发我国广大学者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的兴趣,以期能推动我国公司治理实务的发展。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国际研究 国内研究 综述
2001年8月16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之前,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中必须有一名具有财务或会计知识背景的专家,它标志了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首次得到了官方肯定。由此可见,审计委员会具有独立性和财务背景特征是极其重要的。
一、审计委员会国际研究综述
早期关于审计委员会研究焦点主要是关注制度设立能否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并且大多数研究表明制度的设立会有效提高信息披露质量。Wild(1996)研究发现设立了该制度的公司,其财务披露质量会更高,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会提高对公司管理层监督质量。McMullen(1996)研究发现与未建立该制度的样本相比,建立了制度的样本会有更少的违规现象发生,会有更低的报告错误率。Simon(2001)研究也表明了相同观点,即制度设立有利于促进公司披露信息的自愿性,从而能使公司治理水平提高。Wright(1996)研究发现,随着外部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会使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显著被提高,而且拥有较低相关财务处罚概率。Abbott和Parker(2000)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大且越活跃,就越有可能倾向于聘请具有行业专长的外审专家来进行审计,从而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Klein(2002)研究发现独立性百分比与非正常的应计项目之间呈现出显著为负的关系,独立性百分比越低,非正常应计水平会大幅增长。Biao Xie(2003)等研究同样得出类似结论,即独立性比例越大,发生盈余管理可能性越小。Car-cello和Neal(2003)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独立性百分比越高、公司治理越良好,其持股比例越低,越能显著降低在外审因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被更换的概率。Bradbury等(2004)研究同样发现独立性确实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Raghunandan等(2001)研究发现具有会计或财务专业知识背景的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有更多交流和接触倾向,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质量,从而保证财务报表质量。Felo等(2003)也得出相同结论即拥有越高比例财务专家会更显著提高财务报告披露质量水平。Carol Liu(2004)也认为具有财务专业知识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显著减少分析师预测的离差以及修正挥发性,对提高公司治理具有重要作用。Abbott等(2004)研究表明,具有财务专家背景能显著降低报表重述的可能性。Krishnan(2005)实证表明,独立财务董事能显著降低公司内控问题发生率。
随后国外文献更多将关注焦点转向审计委员会结构特征(如规模、独立性、活跃性、财务专家、持股比例等)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上来(Abbott等,2003;Carcello和Neal,2003;Stewart和Munro,2007;Saleh,2007;Dhaliwal等,2010;Hamdan和Mushtaha,2011),逐渐也有部分文献开始从审计委员会构成的性别多元化的角度来研究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Peni和V?h?maa,2010;Thiruvadi和Huang,2011;Sun等,2011)。
但是,这些研究文献却未能深入到审计委员会中董事个性特征多元化(如规模、性别比、独立性、年龄结构等)层面上来。
二、审计委员会国内研究综述
杨忠莲和徐政旦(2004)从其制度设立动机角度出发研究,发现我国最初建立该制度完全是受董事会和外部董事强制执行,并没有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为目的。谢永珍(2006)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审计委员会和公司的治理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制度建立只是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对财务舞弊、关联交易以及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均不太显著。颜志元(2006)认为具有财务专业知识背景会减少公司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发生的概率。杨忠莲和杨振慧(2006)以我国发生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配对,发现制度设立能减少报表重述。殷枫等(2013)对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考虑委员会规模、法律专业性、成员性别特征三个维度。邹润玲等(2014)从审计委员会规模、独立性及專业性胜任能力三方面来研究,并运用盈余-应计现金流计量模型衡量会计稳健性。梁利辉等(2014)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发现传统的Basu模型,改进后的Basu模型以及不对称应计-现金流量模型都只是从整体角度研究会计稳定性,且不能利用股票回报率为正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试验,由于这部分数据的缺失导致了结果的不完整性,因而结论的说服力较弱;针对这个问题,C-score模型被提出,这种模型不仅可以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来度量会计稳定性,同时还能科学预测公司未来稳健性变动状况。但这一模型有特殊适用条件,不一定能适用于我国的市场条件。随后经过我国学者郑宝红等(2014)的努力,终于证明了C-score模型能够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适用的重要结论。
但是,目前仅有少量文献对其个性特征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王颖等,2006;王雄元和管考磊,2006;王雄元等,2008;向锐等,2014)。
三、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综述,建议我国未来审计委员会研究方向:1.审计委员会应承担哪些责任,如何协调我国公司内部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责任;2.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探讨我国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3.深入研究审计委员会中董事个性特征多元化(如规模、性别比、独立性、年龄结构等)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等。
【参考文献】
[1] Wild, J. J.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Earnings Qua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1996, 11(2): 247-276.
[2]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证监发〔2001〕102号
[3] 王颖,王平心,吴清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6):101-106.
[4] 谢香兵.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财务知识与会计稳健性[J].经济经纬,2011,4:136-140.
[5] 王雄元,管考磊.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6):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