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类专业协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及评价

2018-05-14崔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崔浩

摘要:工学结合是当前教育行业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一。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相结合,以校企合作为载体,致力于培养新时期具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优秀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225-02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本科院校更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尝试和应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将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部分与实际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本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后,及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内涵,让知识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较大的锻炼,学起来也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可以得以共同提高,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办学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社会经济和广大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商业价值倍增,网络产业正面临前景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计算机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网络规划组建、网络运行维护、网站建设、网络应用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计算机类专业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如果不能真正的动手去实践尝试,那么学习的知识很可能无法付诸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创新思路和方法,研究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

3.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顺利就业。当前高校很多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但是一旦进入社会,步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其表现却不尽人意,实际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这主要是他们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只是抽象的、记忆性的学习,而教学对于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不足。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

二、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计算机专业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按“3+1”模式组织教学(一、二、三年级以培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开设必修课,四年级按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工程实践和终身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毕业后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网络规划设计与建设、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的制约因素

1.工学结合安全问题缺乏保障。高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是通过校内的理论课程教学结合校外的实践工作实现的,这就不得不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校外实习工作期间可能危及到他们安全的不可控因素增多,他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科院校在保障學生工学结合教学实现的安全问题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不足,其次是学校尚未形成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和措施,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期间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2.工学结合流于形式。就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来看,其教学形式上还有待创新。学校和班主任在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安排上明显不足。学校和班主任名义上说要学生步入社会进入实习岗位,但是真正能够上岗实习的学生很少,因为学校和班主任并没有给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大多能够实习的学生都是自行找的单位,因此,高校的工学结合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很难付诸实践。

3.工学结合时间安排不合理。高校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安排上,主要是集中在学生毕业季,毕业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进入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样集中的安排下学生的工学结合教学成效却不理想,长期以来的知识学习没有及时的付诸实践进行检验,仅仅依靠一时的实习难以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正确方法。

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途径

1.合理安排工学结合课程,及时巩固知识。就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工学结合教学而言,学校要在其课程安排上注重科学化、合理化,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后,及时安排工学结合,巩固新知识。此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作机会,学校可以通过“旺工淡学”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更多的就业实习。为顺应国家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明确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加快发展现代计算机高等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计算机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旺工淡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已初显成效。

2.确保工作安全,落实实习岗位。高校要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首先要落实实习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管理。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强调“安全、纪律、技能”等三方面,不断加强指导教师责任制,及时跟踪学生信息,充分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务必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学校要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确保学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进。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能够帮助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实现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引企入校”,建立校内实习基地。高校要以学校实训中心为基础,构建“精英实验厂”,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承接企业软件编程订单和网络程序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企业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软件设计等知识,学到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真本事。(2)“送生入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高校要尽可能实现与多家规模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承接职校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将其作为准员工进行管理,学生通过在企业岗位实习,强化技能水平,提高职业素养。(3)“工学结合”,实现企业学生双赢。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就分期分批到企业进行实习,做到边在学校学习边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体验企业环境,接受专业技术指导和训练。(4)“订单培养”,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高校与大中型企业通过冠名班、订单班等合作方式,实现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建设课程和实践基地、共同教育教学、共同建立双导师队伍、共同评价等“校企共育”模式。(5)“技术服务”,高校主动回报企业。高校可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员工培训、“双元制”成人学历提升等活动,帮助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提升。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定制、软件开发、难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成功经验。

五、结论

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教学更要不断突破创新。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认识到自身工学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实现高效的工学结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佘德琴,顾绘,孙正国,沈建忠.园艺技术专业“前校后园,校岗直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2):47-51.

[2]盛海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交通高等教育,2011,(03):7-8,17.

[3]刘艳春,王洪斌.瑞士和德国的学徒制对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价值[J].科技信息,2011,(09):424-426.

[4]陈国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7).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