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探讨
2018-05-14杜晨
杜 晨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如果说城市设计是一门跨学科、动态弹性、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那么人作为城市的创造者、使用者,其生活的2/3载体就是住宅小区。现代住宅区规划不再是城市设计的局部,而是城市设计的灵魂部分,是一种要求多种因素共生满足的过程,包括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人的生理需求等,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兼具有独特性的生活空间。
1 工程概况
北方某城市住宅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3万m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7万m2(居住地上建筑面积75 m2,公共建筑建筑面积32万m2),居住人口约2.3万人,居住总户数约7 000户,容积率3.25,建筑密度25%,地下机动车停车数4 500辆。
如图1所示,规划用地呈矩形,四周均为城市主干道,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以“井”字型规划道路尽量均匀分为六个地块。
2 设计原则
本次住宅区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相互影响,以及本次规划设计中遵循的六个主要原则,如下进行了延伸解读和探讨。
2.1 针对性规划原则
本次住宅区规划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针对性的为开发地段建设项目进行详细规划,结合现状,预估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小区的现有资源。小区位于城市二环以内,四周均为城市规划主干道,交通便捷,具有突出的商业价值。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消费群体一般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家庭。
规划设计愿景为——打造混合开发多动能舒适生活住宅小区,建设规模适度具有集聚效应的商业街区。
设计侧重点——充分发挥功能混合带来的资源互补优势,合理布局生活、餐娱、休闲、文化、教育功能,实现各类用地价值最大化和人居环境最优化的双重目的。
本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居民融合混居,根据消费者家庭人数、人口、年龄的不同,对户室比要求也不相同,规划中按需划分区域设计,每个区域的商业比重按其类型和实际需要设置;合理设置住宅区域间城市道路系统,考虑功能性的要求,减少车流交叉干扰。住宅小区内道路注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尽量设置人车分流,沿人行小径处造景,形成安逸的社区氛围;充分统筹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分布方式,提升地区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和等级,例如规划中设计了配套的幼儿园、学校等,增加小区的水平和等级。有机联系城市共享空间,例如城市绿地公园等,合理规划居民户外活动场地。
2.2 经济性规划原则
在城市设计中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无疑是一种应用形态,更注重现实问题。房价总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住宅小区的规划务必在前瞻性基础上,考虑开发成本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本次住宅小区规划以降低居住区建设造价和节约城市用地为目标。主要方法有:首先适应基地特点、结合地形规划住宅组团,最少量的平衡土方;适当提高容积率,节约用地;针对规划进行住宅单体设计,加大进深,缩小面宽;降低不必要的层高,缩小日照间距;住宅户型设计提高平面使用系数,提高实用率。选用最合理的建筑结构,合理造价;与城市环境间有机联系,共享绿化。最后,经济合理性可通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造价等方面分析来表达。
2.3 生态性规划原则
现代城市设计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复核评价标准,强调包括生态、文化等空间环境的塑造。规划住宅小区的目的就是“宜居”,综合考虑生态规划设计对城市空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力,结合城市公园、规划绿荫大道、通过对住宅区域绿化环境的塑造,引导生态环保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将人、建筑、自然完美契合,形成健康、丰盛、快乐、绿色的小区环境。
规划设计中以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为首要。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住宅区在布局、朝向、间距、层高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和设计。
本次住宅区规划中居住建筑主立面均朝南,南面布置低多层,高度由南到北逐渐增加;建筑与建筑之间留出足够间距,保证小区内住宅及公共建筑室内外,获得良好日照和通风;楼与楼主立面之间均可保证18 m的视线间距,这是考虑到居民要求隐私保护的生理需求学;小区周边与区域内道路设计为林荫大道,区内小路曲径通幽,可有效减小汽车流量、降低噪声,保持空气清新;小区建材、单体节能设计及构造均采用最新的节能技术;采用中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户式地暖系统等节能环保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绿色城市设计的实现添砖加瓦。
2.4 安全性规划原则
住宅区居住人口约2.3万人,沿街住宅底层设计有完整连续的商业街区,开敞的街区空间,可以说是人口聚集、建筑密集的大型住宅区。不但小区本身要求边界防范、治安良好,更要求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其有较强的防灾避险能力。
本次住宅区规划设计首先从布局方面统筹考虑了建筑防火间距、消防救援场地、安全疏散通道、应急避险场地、人防的地下构筑物等,路网设计也适合遭遇紧急事件托运转移的方便和安全,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灾害的危害程度。其次根据小区人口、面积、规模等因素,设计了消防给排水系统,为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小区消防自救力量,纳入城市开发项目,实行统一规划。最后采用智能化—综合安防、防灾措施,小区内具备比较完善的安防措施、公共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信息交互能力。
2.5 可持续发展规划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未来城市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主张城市规划与建设投资对整体生态环境的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
本次住宅区规划中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除交通核心外,其余空间灵活分隔,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适度控制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有效节约土地;设计足够的日照间距,大力推广太阳能的运用。组织独立的雨水系统,增加中水处理用地,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目标,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的循环转换,获得高效低能、无废物污染,生态平衡的居住环境。目前在城市设计中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复杂,但城市中的住宅区规划建设却是可以做好这一点的。
2.6 景观规划原则
城市设计中强调了“视景标准”,主要指“悦人的景观”,景色优美的城市风貌和空间环境,尺度合适的街道布局和建筑群体组合,可整体上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愉快的视觉环境。
本次住宅小区规划和设计模式承接传统文化,采取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造园手法,对外封闭式主要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居民的居住生活优越感,避免小区内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会所被外来居民占用或破坏。对内主要考虑精神因素,以园林绿化为主题的大片室外开放空间,灵活布置公共绿地、小景和集会场所住宅模式使整个生活社区充满友善、明朗、大方、优美的气息。具有浓厚生活情趣又各富特色的景观系统使得建筑物层次和外立面处理更轻松。区内主干道采取迂回,为路面景观提供变化。城市园林景观质量可提升城市整体居住品质和美观价值。
3 结语
城市设计本身是一种环境设计,其构成要素十分广泛,结构与形式、舒适性与可达性、健康与安全、人文历史与自然保护等等,典型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可以系统性、条理性的设计所有的元素,构造完整、丰富的居住空间,展现出现代城市大处恢弘有度,小处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城市设计[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