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串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实践
2018-05-14宋永伟
谢 空 宋永伟 冯 瑾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0 引言
目前,河北省内越来越注重保护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政府部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区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资源,然而目前对于这些历史街区的研究甚少,对其的保护和利用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串城街,也被称为城内中街,是邯郸市区内仅存的一条历史街区,现存的文物古迹大多建于明清之后,这是明清邯郸县的核心道路,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它是邯郸历史发展足迹的重要载体。
1 现状分析
我国的历史街区形成较早,时间跨度较长,现代化程度较低。整个街区的风格往往与各种建筑风格混合搭配,逐渐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大部分街区都是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邯郸市串城街改造前,尽管有如回车巷,皇后宫,邯山书院,学步桥,天主教堂等历史建筑,但整体环境一直令人担忧,其主要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时的基础设施:串城街一直处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之后的状态,基础设施已经过时或严重过时,给排水,供电等等已经超载。同时,该地区存在乱搭乱建的现象,部分电路网络建设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见图1)。
2)现状建筑破旧:该地区的建筑物主要建于50年~60年前。有些建筑物已经超过了使用寿命。这个地区有很大一部分破旧的建筑物。区内新建筑和传统建筑不协调,乱建筑现象严重,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整体建筑形式非常混乱(见图2)。
3)交通混乱:串城街总长约2.2 km。道路被东西方向的多条市政干线道路切割,并且在附近被许多小道划分。主要道路分为人民路(红线宽度60 m),丛台路(红线宽度40 m)和城南路(红线宽度40 m)。该区块的主轴南北轴由水平线划分,减少了整个历史街区的连续性。现状中的街道单调,规模狭窄,环境质量差,缺乏休息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见图3)。
4)经济发展滞后:本区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以三类居住用地为主,其他类型用地较少。一些零售业务位于西侧的主要街道上,但仍然是住宅区。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和人民路两侧,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
5)缺乏文化:如前所述,该地区的建设主要建于过去50年。受当时建筑思维的影响,建筑没有固定的模式,放弃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因此,建筑风格或空间形态上没有明确的独立文化氛围。
2 建议
1)以传统建筑为景观节点,重点建设。对于那些有证据可以调查的,尽一切可能按原貌重建,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如回车巷等。
2)对于那些历史遗址,由于风蚀严重,缺乏维护,此类建筑可以适当修缮,但禁忌改变原来的外观,如皇后宫等历史遗迹。
3)如果仅能从历史资料,考古等发掘的历史遗迹,如秦始皇出生地等,应尽可能建造小型博物馆以展示其文化古迹的历史特征。
4)对于那些需要重建的建筑,重点是协调新的建筑和历史古迹之间的关系,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城市功能的需求,如朱家巷等。
3 邯郸串城街历史街区改造规划方案
3.1 策划定位及设计原则
每个著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街区。历史悠久的街区在一座城市中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上面刻有城市的文化背景,目睹着城市的辉煌,是城市的精神核心。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是继承邯郸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文化,将其定位为邯郸文化休闲示范基地,打造华北著名的复合型历史街区,确保持续消费和增长活力,通过营造河北南部的中国式住宅特色,保留城市记忆。
3.2 规划布局形式
对于串城街来说,它在区域内的功能划分应尽可能保持原始街道和车道的脉络,以主景观轴为中心,根据现代商业模式的需要以及市区建筑群的空间特征,串城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可分为民间艺术,政治文化,军事题材,农业展示和商业贸易区五个功能区。
3.3 交通流线设计
街区中的主要街道均为步行道路,分为地面和空中这两个行人系统,空中行人系统是通过建造外廊和街道地板相互连接形成空中交通网络。入口广场设计在每个基地的入口处,作为串城街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过渡(见图4)。
3.4 外部空间设计
关于串城街城购物街的空间设计,重点放在创造生动紧凑的商业街区。配合串城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形式采用现代组合技术,细节遵循明清民居的要素。利用传统的街道规模和氛围,营造生动活泼的传统商业环境,从而凸显整个商业区的特色(见图5)。
3.5 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设计灵感来自河北南部的古建筑,抽象分析重新组合为兼备现代风格和传统风味的商业建筑,建筑风格并不完全是古董,这样的设计考虑既反映了城市古建筑风格,也突破了过去僵化的设计手法,设计考虑到人们的视觉特征,注意建筑物底部的设计,将建筑底部作为建筑装饰和设计的重点。从中心开始建筑高度由内而外逐渐增加,尊重历史建筑,灰色调背景更加突出串城街的核心地位。
3.6 商业形态组织
由于串城街商业步行街毗邻商业中心,商业价值非常高。因此,街区改造工程完成后,将会有一个极具综合性的传统历史商业街,以串城街为核心,融宗教,历史遗迹,旅游,区域产品,特色小吃,酒吧和茶馆为一体。它不仅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商业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古代赵文化空间艺术(见图6)。
4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策略
4.1 近期与远期结合
邯郸串城街街道规划基地内的土地所有权问题错综复杂,新旧建筑物并存,考虑到现在的实施情况,该计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除了永久保存重要历史建筑外,近期建设的新建筑,未来全部拆除。
在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历史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应同步进行,适当适度的发展应建立在保护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保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如基地内的历史建筑如荀子故居等历史建筑,一方面严格保护建筑本身的历史特色,另一方面适度增加旅游项目丰富街区的生命力和功能,增加传统历史街区的活力。历史资源保护与旅游资源同步发展。
4.2 保护与开发并举
把保护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之一,如:结合节假日举办不定期的旅游文化节,利用互联网和广告等多种形式吸引投资者、开发商前来参观,促进城市地区经济的积极健康发展,推动地方特色文化。
4.3 与整体风貌统一
保持街区独立性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从单一的风格走向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历史商业区,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为社区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4 商业开发与安置
历史街区的更新除了建设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外,居民安置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政府,开发商和居民共同参与,协调,明确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益,并最终实现共赢。
5 结语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角度,宏观地看待历史街区的发展问题,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在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结合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尝试的道路。进而我们可以认识到,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先行,会破坏了传统街区的历史延续性,削弱了城市文化的竞争力,最后终结了历史街区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的提升,更多的牵涉到法律制度、社会公众、人文历史等方面因素。在历史街区改造创新的经济拉动上还需要靠政府的政策鼓励和社会的广泛投资及更大程度的公众参与,建立社会成本的观念,创造宏观的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 马 军.城市就商业街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2] 王景慧.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和作法[J].城市规划,1998(3):34-36.
[3] 张鲜明.上海市郊区历史地段街巷空间保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4] 阮仪三,王景慧,王 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