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红故居随记

2018-05-14樊元生

中华书画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后花园呼兰河雕像

□ 樊元生

萧红故居照片一组

哈尔滨市呼兰区原为呼兰县,地方不大,县城方圆仅有二三公里,是一座普普通通、貌不惊人的小县城,恐怕有很多人不甚了解,但要提起萧红这位民国才女,大家可能早就耳熟能详了。因此,对于这座小县城,萧红的推介与影响可谓功莫大焉。

萧红故居位于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坐北朝南,恰好位于两条道路的交叉口。我到萧红故居已是下午五时许,黑漆漆的大门已经关闭,失望之余,只好在附近找了家宾馆住下。房费很便宜,主人很热情,这让身处异乡的我们倍感亲切。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急不可耐地起身,简单吃了点早饭,直奔萧红故居。故居的大门刚刚打开,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游客。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萧红汉白玉雕像,她苗条的身姿微坐着,左手拿着书,右手托着下巴在沉思,目光凝视前方,既饱含着忧郁,也闪耀着聪慧,整座雕像显得可爱又可亲。雕像东侧三间厢房是萧红二伯住过的地方,西侧三间厢房是她家的粮仓,现改为萧红纪念品商店,雕像后面就是萧红的出生处—东院五间正房,这也是整个萧红故居最恢弘的建筑了,萧红于1911年6月1日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于此,她在这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萧红出生处的后面就是她笔下屡次描绘过的后花园了,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及散文《后花园》等作品里曾多次出现。整个后花园面积并不大,仅有二亩来地,与其说是萧红家的花园,倒不如说是她家的菜园更确切些,里面种有黄瓜、韭菜、葡萄、向日葵等许多植物,显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更热闹的是不时有几只蝴蝶翩翩而至,上下飞舞,给这寂静的花园增添了一些活力。在后花园的西侧,塑有幼年萧红和她祖父的雕像,她的祖父头戴草帽,斜蹲在地上,而幼年的萧红则调皮而又淘气地缠着祖父,我想这可能是萧红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在这里,幼年的萧红跟着慈祥的祖父学锄草、学种菜,无拘无束,调皮任性,“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去,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多么可爱、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萧红也正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呼兰河传》书影

绕过后花园由葡萄架起的绿色长廊,我们又来到了西家院。这里的几处房屋都是萧红家出租给别人居住或经营的,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萧红家的富裕与殷实,幼年的萧红也正是通过这里初步接触和了解到社会的一些真相。西家院里紧贴后花园的是一处磨坊,打开磨坊的后窗,就能看到萧红家的后花园,当年住在这里的冯歪嘴子就经常隔着窗子向萧红要黄瓜或其他瓜果。这里也是幼年萧红经常偷偷来玩的地方,她曾偷家里的鸡蛋,分给小伙伴,一起在碾盘上烧烤,让大家分享她冒险偷来的美餐。与磨房相邻的是西院正房,当年出租给王大姑娘居住,王大姑娘与磨房的冯歪嘴子曾发生了一段浪漫而又悲怆的贫民恋情,这些情节和故事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都有详细的描绘。

西家院的西南角有两处矮小的房屋,分别是粉房和养马房,房子虽小,当年却居住过两户十余口人,生活极其困苦,与东家院萧红家有着天壤之别。当年,为了房屋的租金,萧红冷酷的父亲曾把房客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向萧红的祖父哭诉,祖父仗着胆子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为着这两匹马,萧红的父亲同祖父起了终夜的争吵。至今,马厩里还塑有两匹枣红马的雕像,栩栩如生,马厩前面还放着一辆破旧的大车架,不知是不是萧红幼小时坐过的那辆。纵观整个萧红故居,可以说这里就是当时东北人民生存、挣扎、斗争的缩影。

短短一个上午过去了,虽仍细雨霏霏,游人却越来越多,在爱人的催促下,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萧红故居。

回望细雨朦胧中的萧红故居,我想,很早就漂泊在外的萧红对自己的出生地应该是十分想念的,在她的梦里肯定会无数次出现过故乡的身影,而且那种向往与思念注定是迫切且痛心的,这一点从她的晚期作品里清晰可见。在萧红故居里,随处可见盛开着的牵牛花,爬满了小径两侧的绿篱,这种花是萧红最喜欢的花草之一。鲜花周围有许多蝴蝶在上下飞舞,我想,这翩翩蝴蝶也许就是萧红这位美丽的才女死后化成的精灵,特地飞回故居探望的吧。

猜你喜欢

后花园呼兰河雕像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后花园小坐
梦游呼兰河(组诗)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小猴子的后花园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