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18-05-11鞠云霞
鞠云霞
【摘要】在当前的特教工作中,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对于这样特殊的孩子而言,学校应该设法教导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生活自理活动,这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特教老师的教学目标,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进。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融入到听障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要抓住这个机遇,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探究信息技术同特殊教育的恰当融合方式,是当前特殊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6-01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教学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对数学课堂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给特殊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希望。教师对听障学生的教学也要结合学生特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合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听障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分配能力差、稳定性差、注意力的转移不灵活,因此,在数学课堂导入新课中引起听障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数学学习枯燥无味,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力量之源。当听障学生乐学时,情绪就会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状态,学习效益就高。反之,学习效益就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导入阶段,迅速集中听障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导入,教师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直观的演示,精彩地呈现出数学学习的情境,有效开启听障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
二、巧用信息技术,感悟生活数学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群体相对特殊,他们的好奇心较强,对任何新鲜有趣的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决定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多媒体可以利用直观、有趣的演示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一定程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在过去教师以板书、绘画等为主的课堂教学占用了很多时间,多媒体的存储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项问题,学生每节课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口算乘法》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我还要安排听障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听障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听障学生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较强的听障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听障学生呢? 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采取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不一样了,听障学生利用计算机随机习题库,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结果是做了8-21题的有2人,21-35题的有4人,36-60题的有6人,61-74题的有1人。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的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听障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听障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的就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可查询相应知识。听障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题的听障学生没有压力,觉得轻松愉快,做了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听障学生兴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结语
将信息技术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科学融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加入新活力。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适应社会。科学合理的将信息技术用到数学课堂,是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进步,有利于听障儿童学习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谢应涛.浅谈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2016(12):150.
[2]张向鸿.探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數学学习与研究, 2013(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