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8-05-11田爱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学生

田爱娟

【摘要】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均极其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随着新课标体系的不断调整,使得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学任务的一环,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5-02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相比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去配合教师,不具备参与思考的主体性,而被动的去对知识予以接收,使得學生无法进行独立学习,进而让学生逐渐成为机械的记忆者与运用者。而新课改提出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就是指将学生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式,并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使其能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而让学生变成知识的构建者,学会如何去独立思考,这样就能够让他们逐渐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一、运用生活当中的数学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加之符号、数字以及图形等表现形式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存在距离,所以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无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予以培养与提升[1]。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和学生本体之间存在的联系予以充分的发掘,并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对问题予以表示,进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乐趣,然后再运用生活化的案例在数学知识与学生本体之间构建起桥梁,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来对数学教学案例予以规划,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定义予以掌握后,让他们在生活当中去寻找三角形,学生在听到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时便会陷入沉思,而这个过程就是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在有效拉近数学知识关联的同时,还可达到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受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思考是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最重要的环节[2]。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对教师的提问予以重视,同时还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从思维的禁锢以及教材的束缚中走出来,提供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问题,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思考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将三个问题提了出来,学生借助用尺子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行测量,得出结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都像是有话要说,这时笔者并没有忽视学生的这种状态,而是用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表达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其积极发言。这时候,就有一些学生提出不需要借助尺子,一样可以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掌握,比如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图形对折等。在这样宽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并没有受到教材以及标准答案的束缚,而是可以真正的将学习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体现出来,可以和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进而重新加工、整合知识与经验,以此来促使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对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课堂内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课下亦可以积极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文化、数学算数大赛、数学知识竞赛等知识传播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对其自主思考的能力予以培养。教师在组织学生校外游玩的时候,可以和当时的情景相结合为学生设置一些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予以培养是现阶段教学理念改革所必须要落实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通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礼娥.探究小学数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5):83.

[2]杨腊梅.浅谈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字化用户, 2016(51).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数学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学生写话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