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8-05-11徐东
徐东
【摘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探索
【基金项目】2017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ETIC考试的独立学院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结项论文,项目编号:GH171032。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14-02
独立学院有其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生源特色,独立学院的定位标准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教学型大学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给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确立了新的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学科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我英语专业依靠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要求,明确应用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能灵活、熟练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英汉口译和笔译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接待和现场翻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教学工作任务项目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提出,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用型人才应突出以能力为主旨的教育价值观,应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当摆脱传统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克服重基础、轻应用的问题,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并突出工科翻译职业能力的培养[1]。根据国内翻译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开设贴近市场需求的实用性翻译课程,增设能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用型课程。据我院英语专业已经开设的工程英语方向两年来的成功经验,组织编写专业教材,进一步完善课程编排体系,打造以应用英语专业方向为代表的精品课程体系和特色专业。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近年来,我校在原有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新建了校内工程翻译事务所,加强了翻译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等,为学生进行校内实习提供了保障。此外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校应用英语(翻译方向)专业要发挥同大型施工企业互为依托的优势,建立具有企业实战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让教师学生进企业双向实践。
四、师资队伍: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卓越的教师团队是学院专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高质量工科翻译人才的保证。工程英语翻译方向对教师的条件要求,不仅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还应当具有无穷的钻研翻译的兴趣,懂得教学的互动与进步。针对高资格的翻译师资严重匮乏的情况,我校工程英语专业加强工程英语翻译教师队伍建设,对全体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实现全员“双师型”结构;打破系部界限,实现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交流上课,使英语教师和电气、经管、 土木及测绘工程等工科教师组成特色教研室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我院优秀教师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活动,使其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
五、学生培养:提高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目前,英语技能课占绝大部分,甚至是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依然围绕着单词、语法、句型等进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英语专业研究性教学,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应用英语方向的工作對译者的总体要求较高,我校英语专业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译者,要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理论,从事英语工作必须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例如我校把翻译职业道德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六、结语
“独立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既是一个新的长期的课题,又是独立学院新时期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各独立学院都进行了各种有效实践。但是社会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升,所以对这一专题的不懈探索是英语人才的培养者不变的责任与使命。本文希望能引起同行对此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杨玲.口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之探讨——第三届同声传译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引发的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