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8-05-11谭芝娟
谭芝娟
【摘要】品德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龄儿童学习关键,是促使将来人格魅力发展的开端,往更大的说还可促进经济发展。从传统教学品德到后期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整个阶段的转变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不仅是学生自己发展空间的过程,同时也带动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目标,从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到和学生一起进步创新能力发展,是当前教育行业的新领域。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6-0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当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后期的德育体美发展带来很大作用,从学校教育理念出发,注重品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关键是把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铺垫,将学生培养为社会可用之才,据相关数据统计,创新能力发展可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可以说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因此,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经多方面进行研究和看法。
1.转换教学思想
(1)传统教学理念思想陈旧。传统教学理念是建立课堂实践的成果,然而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不适应教学目标了,在课本题材上很多老师对其内容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生,从而忽略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很多传统教师的思想太过陈旧,对于教学理念的创新能力太过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出现厌倦等现象。(2)品德和教师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说是小学生人生启蒙开端,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兴趣都要一并传递给学生,协同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将每个知识和生活中的点滴结合一起,共同学习,让学生从主动性中找到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2.发掘教学模式
(1)从小学生课堂主题开始,抛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最基础的教学模式到教学效率,再到最后的改变现状,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渠道提供有利的知识平台,同时在新形势教育下,可借助多媒體的形势下来辅助教学课堂核心,将课堂的枯燥和授课场所,更换成生活中的场景。(2)在授课上,教师可采取多媒体视频和图片展示所要表达的课堂知识,让学生去观察和发表意见,还可提出观察到的问题,让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加扩散,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当前还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其它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教学模式带来更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设立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话题,很多老师在对情境教学上有了新的想法和理念,这样在学习的知识点上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课堂氛围也显得自由,这种授课方式是符合学生阶段的内心成长;其次,针对一线城市教学理念,常把应试教学模式放到最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排在第一,完全抛开学生死记硬背、自然生物的单调性,而现在课堂主要是角色扮演,将社会万象带进教室,看似简单的课堂,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中需要的道德体现。
4.提升教师能力
(1)教师需要在知识上和培养上不断创新,小学生对老师的概念是依赖崇拜,并觉得老师让我明白很多,我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她,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因为学生的一些小动作而引起对学生的不满,要懂得用方法去教育孩子。(2)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要让严师成为孩子的成长阴影,多进行和学生沟通,以朋友方式和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同时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建立在以后学习上的思维框架和独立生活,平时可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聊天,像自己家人对待,这种关系无形中在学生品德和创新能力上得到提高。(3)教师的职称要专业,特别是在品德和创新能力上,从自己本身做起,将知识的力量和文化转化成学生学习的一种技能,同时在职业道德上,要综合发展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和创新,了解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多与家长和学生本身沟通。(4)教育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现在小学品德老师的学习,了解大纲的教学课堂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多接触其它地区的老师进行沟通。打破传统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新鲜事物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根源,教师的进步是学生体现价值的关键。
5.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简单的课程,首先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上来说,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营造课堂氛围,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应该要知道的东西,这是授课的主要目地,根深蒂固的掌握在社会生活中的创新能力是由自己去创造的。
参考文献:
[1]李彩英.小学课堂中专业课堂知识的创新能力发展.教育观察(下半月),2014(8).
[2]王晨.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