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实现家校合作的对策研究

2018-05-11余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余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环境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不再仅仅是被精神世界包围的象牙塔,而是促进学生与社会不断融合的平台。社会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挑战、诱惑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原则出发,如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也是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突出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出发,探究家校合作新方向,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构建育人体系。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3-02

一、家校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1.家校合作是当今社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大量社会思潮涌入高校,不仅为学生的思想独立、品格塑造带来了新风尚,也为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高校学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体现在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不同生源地学生间的比拼为学生开阔视野、拓展胸襟、兼容并蓄的品性养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其中滋生出的自私、自负、自卑等负面情绪也同时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中面对的难点。许多由此引发的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等现象也再次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2.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效果

长期来看,家校合作一直被认为是幼儿园、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学生在校内的任何表现都会经由老师向家长进行反馈,而家长与教师也普遍认为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学生在校内外都受到全面关注的教育效果。如今,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上普遍认为学生进入高校就读,教育任务已由家庭转移到高校。事实上,家校合作是贯穿整个育人环节的重要抓手,不仅是对现有高校教育方式的有力补充,更能从习惯养成及人格管理出发,总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3.家校合作的目的是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

新形势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带动支持在区域内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正是体现了“三全育人”的思想,立足于每一个教育对象,以期从全方面提升教育效果,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二、家校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理念缺乏科学性认识

从高校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有甚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和体质改革的背景下,当今的家长面对更多的压力,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将孩子送进大学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任务,学校拥有的良好师资环境都能够帮助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也无能为力。再加上外省偏远地区的生源逐渐增多,家长逐渐缺席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另外,许多家长更为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业成绩表现,认为在现有的社会大环境下,只要学生在学校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那就不必考虑其他方面的成长,只要没有任何事,那就都是好事。

2.高校思政工作者尚未引起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尽管高校思政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同家庭影响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并未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建立家校合作联系机制的重要性,更谈不上认真落实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制。仅仅是在学生出现学业、心理等各类紧急危机事件后才会与家长联系,以商讨应对解决办法,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现有的媒介手段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阶段性表现,有效提高思政工作质量的痛点尚未得到突破。

3.高校并未创造有效途径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家校沟通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家长會,但因其形式和过程太过固定,部分外省生源学生家长参与的地域限制较大,参会成本较高,几次的家长会并未能起到实效。新兴的网络沟通方式则受到经济条件和家长文化素养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全面推广。最为通用的方式莫过于电话联系,但其时间的限制性和渠道的单一性影响到合作的内容与深度的扩展。尽管部分高校尝试使用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建设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善,但因地域、经费、设施、人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这些方式很难得到普及。

4.家校合作的机制还需进一步进行规范

目前来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活动多处于自发、松散化的状态之下, 缺少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总体上的规划与掌控。有些学校设有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之类的组织, 但这类组织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数量很少, 而且尚处在起步阶段, 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停留在传达学校旨意和宣传学校形象的层面上, 有的缺乏明确的宗旨、纲领和实质性内容。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负责家校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容易产生推诿现象,影响活动组织的科学性、规范性。

三、提高家校合作实效的对策

1.强化高校育人意识

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切实构建育人体系。

积极同家长保持沟通联系,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除了在传统的处理紧急危机事件之外,高校还应在信息共享、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家长开展广泛合作,让家长有更多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2.转变家校合作观念

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对象,也是教育所关注的核心,学校和高校必须明确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具有平等性。家校平等合作的关系表现为双方社会地位的平等性和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配合性。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思想,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力争在合作认清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在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3.丰富家校合作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依靠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表现,而是要二者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机制,构成教育合力,完成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在传统家访、书信、电话、家长会等渠道基础上,努力开拓新渠道。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网络视频、QQ、微博、微信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一些地方性大学甚至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论坛”构建家校合作育人体系。

4.健全家校合作机制

高校应充分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带动支持建立家校合作全员参与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定期指定专人进行联络交流,将家校合作工作凝结于日常。只有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才能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相关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考核制度也能从侧面推动家校合作的进行,强力度,高实效,促进学校正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四、结论

家庭和学校是促进高校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认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特点,提高思想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找到工作抓手,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从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开拓思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贺志燕.论高校思政工作家校合作模式的理念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2012,(6).

[2]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10,(4).

[3]朱红.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刍议[J].江西教育科研,2005,(2).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